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寿臣:农民宅基地是最后一块“唐僧肉”

2010年11月11日 17:00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王寿臣

有消息称,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各地通过“撤村并居”、“农转非”等手段,为地方政府从耕地中挤出城市建设用地份额。因为建设部规定,地方在农村复垦、减少多少建设用地,城市就相应新增多少建设用地,这对地方政府形成政策激励。(见2010年11月04日中国青年报)

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圈地运动”,完全符合事实。圈地运动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但说穿了,是经济高增长给各地带来的增长冲动。“土地财政”和增长冲动使城市政府拿地卖钱,结果就是没完没了的拆迁、一地多卖和强拆,向农村延伸,就是当下方兴未艾的圈地运动。表面上看,是无数企业要圈地建厂,实际上是政府要圈地获利,而官员得政绩。

“圈地运动”如火如荼,源于建设部的那个规定。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在有些省份已经相当紧张,甚至已经枯竭。有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价格十分惊人。在价格惊人的背后,不是拿地者一个人在唱戏,而主角是当地政府,因为土地给财政带来的收入比任何收入来的都痛快、来的都便利。

“圈”到了土地,就等于圈到了钱。城市能够利用的土地,微乎其微,怎么办?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便瞄准了农村的菜地和农民的宅基地,他们以新农村建设、农转非作为诱饵,让农民集中上楼,农民生活了几千年的居住方式,被他们彻底颠覆。表面上政府让农民上楼是让农民过上城里人那样的楼房生活,实际上,他们看重的是农民上楼之后腾出的宅基地。

城市居民有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农民有农民的生活方式。让农民像城里人那样生活完全是一种想当然。农民的属性是农,他们的工作就是务农。没有了田园,看不到鸡鸭猫狗,光着脚丫上楼下楼是不适应的。这种集中居住的方式在平原地带也许可以减少耕地的浪费,但是在山区、在丘陵地区,就没有什么意义。“一刀切”,不讲实际情况,那是悖离现实的一种盲目和冒进。

眼下,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一些地方政府“圈地运动”热情十分高涨。没拉出屎来先把狗唤来了。嘴上糊弄老百姓要建什么大项目,口头承诺百姓,项目引进后优先让他们的子女就业。结果,大片良田被围墙圈起,项目几年连影子都没有,被圈土地茅草丛生,满目苍凉。更为不堪的是,农民的土地被圈占之后,拿到补贴十分可怜。

一句话,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思维在作怪,为了政绩,为了升迁,官员们是不会考虑什么长远发展利益的。民生?那不过是口头语而已。在他们看来,反正不会一辈子呆在那里,过个三年五年,屁股一拍,异地继续做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节省方寸地,留给子孙耕。不知道,等农民的菜地、宅基地被占完了之后,城市再怎么发展?

[责任编辑:dinghl] 标签:农民 宅基地 土地 用地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