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CPI正被什么裹挟又将往哪里去

2010年11月12日 03:00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亚 夫

10月CPI上涨4.4%,接近温和型通胀的上沿。此数据一出,让许多分析人士十分诧异。因为,就在一个月前,还有不少大牌分析师认为,CPI在四季度会回落,不必担心通胀。反而是明年要多加注意。为什么名家们会看走眼呢?中国的CPI正在被哪些东西裹挟,又将以什么方式往哪里去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

此前,之所以有不少分析人士对物价走势表示乐观,是因为他们在观察CPI时,只注意分析常规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没有看到非常规因素正在裹挟着中国的CPI持续坚挺。比如,有分析师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影响,加上游资炒作,所以有较大波动,但这些因素不可能成为通胀的来源。因此估计,今年CPI见顶时间大约在9、10月,高点在3.8%以下。

现在,10月高企的CPI数值让分析师们大跌眼镜。不仅如此,从CPI和PPI的趋势以及相关指标看,未来两个月的物价形势同样也不乐观。因此,有发改委官员称,今年全年CPI将超过3%。而前9个月CPI累计只有2.9%。这就意味着未来两个月的消费物价仍将继续走高。以至于央行官员开始发话,不会放任通胀的出现。

问题不在于通胀是否出现,是否肆虐,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关键是要搞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未来物价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些因素,除了有常规的部分外,有没有非常规的因素在推动CPI上行。从中国的情况看,显然有四大推手在影响着货币发行,裹挟着物价持续上涨。这便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版图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投机的盛行。这些因素对CPI的影响至为关键。

因为,说到底,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太多的钱追逐需求,导致货币贬值,钱不值钱。而引起通胀的原因则是复杂的。其中之一,就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加上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提高,导致全社会对货币投放的需求量持续扩大。在中国,最突出的就是信贷规模持续扩大,甚至达到GDP的两倍,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而超发的货币自然会引发通胀的加剧。这是很显然的。

其二,货币超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贸易有关。中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表现在贸易结构的深化上,同时还表现为贸易版图的持续扩大。而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贸易盈余的扩大,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制的推广,也使人民币的超发有了很现实的需求。

其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则从另一个方面,也就是非货币因素的方面,推升了居民消费物价的持续上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房价的大幅飙升,大大抬高了一个地区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并成为一个地区物价上涨的标杆。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商业环节的增加,居民消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已受控于商业环节,从而增强了物价上涨的刚性。

其四,在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市场热钱也就是投机资金到处寻找牟取暴利的机会,又从市场环节扰乱了既有的价格秩序,使物价脱离了基本面需求,呈现出振幅巨大的上涨态势。今年以来,有不少农产品价格就是由于热钱的炒作而一飞冲天的。不仅是农产品,在其他冷门的市场也是如此。只要有热钱的流入,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就会迅速瓦解。这是目前最突出的现象。

除了以上这些非常规因素外,全球流动性泛滥也是推升CPI持续上涨的一大外部因素。而流动性泛滥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矛盾。早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就是世界经济的隐形炸弹。危机爆发后,全球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又在推行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就从外部环境方面,强化了对未来通胀的预期。

由此观察,在目前的中国,影响CPI的因素,要比一般分析人士预想得更复杂、更隐晦,更需要小心对待。而不管你怎么分析,未来通货膨胀的刚性特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除了安排好日常生活,恐怕需要把一部分资产分配到抗通胀的投资中,才能减少损失,战胜通胀

(作者系本报首席编辑)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物价 因素 热钱 货币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