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高盛“阴阳”报告错在哪里?

2010年11月28日 11:42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胡东辉

0人参与0条评论

《红周刊》特约 胡东辉

在分析最近A股市场的暴跌时,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很受国人钟爱。

据称在此轮暴跌之前,美国高盛公司分别向我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研究报告,一方面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票;另一方面却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撤退。于是媒体纷纷质疑高盛为何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

这是比较典型的“阴谋论”,有意无意地妖魔化高盛,似乎高盛就是十恶不赦的间谍和破坏者。但撇开情绪化思考:如果高盛真是这样一家机构,它怎么可能长期从事商业运作?中国政府又怎么可能允许高盛进入中国内地投资兴业?把A股市场的暴跌归咎于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甚至与阴谋联系起来,这与国人凡事总喜欢寻找替罪羊的陋习有关,也显然对投资毫无帮助。

谁造就了“双面高盛”

作为一家国际投行,高盛发表过无数关于中国股市的分析研究报告,既有唱空的,也有唱多的,既有预测精准的,也有预测偏差的。可是国内很多人习惯于听好话,看到高盛唱多中国股市,大家都津津乐道,媒体也广泛报道;看到高盛唱空中国股市,人们则普遍表示反感,媒体也不屑于报道。其实在此次唱空之前,高盛已经唱空中国经济很长时间了,认为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2年左右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并据此建议客户从中牟利。

但是境内媒体对此鲜有报道,所以当大家看到高盛建议客户卖掉在香港的中国股票时感到很意外,因为大家看到的是高盛一直在唱多中国股市,却不知道高盛唱空中国经济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产生了双面高盛的感觉,觉得受骗上当了。

再从最近媒体广泛援引的高盛“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实高盛并没有说错什么,甚至还预测得相当精准。所谓“阴阳的一面,报告中写到,通胀已经超过决策者的“舒适区间”,而且进一步“收紧措施”有可能出现。因此建议客户抛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所谓“阳”的一面,报告认为中国股市短期内有回调的可能,但跌幅限于个位数百分比内。由于中期趋势向好,此次下跌将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

事实也正是如此,高盛发布报告的11月11日,香港恒生指数最高为24887点,到11月19日,最低点为23252点,跌幅为6.6%,正在高盛的预测范围内。A股市场并不是高盛的预测对象,但却反应过度,上证综指的跌幅达到11.93%。事实也证明,这次暴跌确实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大胆买进超跌股票的收益率至少达到20%。

大资金效应助力抄底逃顶

现在人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高盛的一份研究分析报告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

高盛拥有一大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客户,一旦这些客户一致听从高盛的建议,集体买进或卖出,由于资金优势,买进价位往往就是阶段底部,而卖出价位往往就是阶段顶部。这在外界看来,那就是精准的预测,有若股神般先知先觉.

其实,这种准确并不稀奇,境内一些规模较大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一旦公司决策要建仓某只股票,买进价位基本上就是阶段底部,只能是一路往上买;而一旦公司决策要调整持股品种剔除某只股票,那么卖出价位十有八九就是该股的阶段顶部,只能一路往下卖。事后回过头来看,那就是成功的抄底或逃顶。

外界发现这种变化往往是在上市公司发布定期报告时,其中罗列的前十大股东名单有了变化,大幅上涨的股票往往已经入驻了众多基金,而大幅下跌的股票往往是原来入驻其中的众多基金不见了踪影,或者是换了新面孔。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感叹基金怎么就算得那么准呢?其实基金的资金实力摆在那儿呢,客观效果就是这样,想不准都难。这就是“大资金效应”

什么时候大资金效应也会失灵呢?那就是市场特别亢奋或特别低迷时期。众所周知,巴菲特大举买进中石油H股时,抄到了该股的大底,但是其大举卖出中石油H股时,该股仍然继续上涨,并没有卖在顶部。当时有很多人嘲笑巴菲特也不高明,事实上,那只是因为市场正处于过度亢奋期,正好是QDII兴起,并且管理层正在酝酿“港股直通车”,而中石油又头顶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光环,还有“巴菲特效应”,因此巴菲特的抛盘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QDII照单全收。但今天回头来看,巴菲特全身而退卖了个好价钱,而QDII成为冤大头交了学费。

[责任编辑:zoulin] 标签:高盛 中国 巴菲特 就是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