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棉纺企老总宋明:中了“化骨绵掌”之后

2010年12月08日 15:34
来源:卓越理财

0人参与0条评论

混迹商场要风里来雨里去,还要练就躲避刀光剑影的本领。可是,如果一不小心中了杀伤力极强的招术,征战的人还能否止血疗伤全身而退?

文/本刊记者 康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目前的状况就是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棉价在短短数月里的疯狂飙升,让以棉花为加工原料的纺织服装公司老总宋明如此感慨道。

眼瞅着2010就要画上一个句号,股市跌宕起伏红了又绿,楼市在多场调控风暴下巍然挺立,唯一保持单一走势且不断攀爬的就是物价了。蒜豆油糖齐唰唰高唱凯歌,奏响了民众消费的交响曲。而领跑这些农产品涨价的冠军就是棉花了。

不到3个月的时间,国内标准棉现货价格从9月的1.8万元/吨大幅上涨到11月的3.3万元/吨,市场瞬息万变,像威尔顿纺织服装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招架的力气。威尔顿纺织服装公司总经理宋明给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就像一出惊险武侠剧,一波三折,险情让人防不胜防。

“天价”棉=灭顶之灾

“中国一度以纺织立国,穿衣打扮又位居老百姓衣食住行需求的首位。虽然我们公司成立刚满3年,但在这个服装行业也做得小有规模了,正想施展下拳脚,突然之间,棉价在任何人都没有防备的时候疯狂上涨,一路扶摇直上,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成本,挤出了我们的利润,还摧毁了不少订单,公司几乎面临着倒闭的灭顶之灾。”总经理宋明快人快语,直接切入采访主题。

“其实,从去年开始,棉价整体的趋势就是上涨。但是,2010年开年,棉花的采购价格还在1.5万元/吨,随着各类农产品的价格上涨,5月之后,上升到了1.8万元/吨。今年9月是新棉上市的时节,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的价格不应该大幅上扬,也恰恰是这个时候,棉花价格进入了一个迅猛的上升通道,突破了2万元/吨,之后的11月迅速上升到最高点3.3万元/吨,市场瞬息万变,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招架的力气。

回想着过去夜不能寐的几个月,宋总似乎仍然心有余悸。“其他农产品是一元一元地涨,我们服装加工的原材料是一千块一千块地往上涨,你能想象吗,一吨棉纱涨价1万元,公司就要多付出3000万元的成本。”宋明介绍说棉花等原材料的价格占据了终端成衣成本的60-70%,此次棉价上涨无情地掠夺了终端服装企业的利润,甚至威胁着他们的生存,此招“化骨绵掌”简直是灭顶之灾。

让宋明懊恼不已的是很多订单签订在棉价上涨之前,风险转移到了下游环节,所有的成本压力都得由自己企业承担。“我们那个时期的每笔订单都处于亏损状态。由于棉价的大幅波动,曾经有合作的棉纺工厂毁单,强迫我们临时加价才肯出货。骑虎难下,只能赔着钱做生意。

在疯狂棉价的冲击下,威尔顿纺织服装公司不得不上调订单报价。事实上,客户和老百姓对于服装已经形成既定的心理价位,所以终端企业产品提价的幅度最小。“哪怕提价30%,目前的订单价格仍难以覆盖成本的涨幅,提价只能勉强对冲棉价的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宋明说道。

“涨价前签出去的订单注定赔本,棉花涨价之后又签不出订单,还因为原料问题导致开工不足,在高棉价和缺料的双重夹击下我们也被迫放弃了部分订单。” 一叶知天下秋,对于大部分以棉花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主,这个2010走得步履维艰。 一叶知天下秋

内忧外患的困扰

今年9月份棉花开始上涨,而9月份正是新棉上市的时节,棉价为何会在产品即将上市的时间点上猛涨。

“如今各种农产品都在轮番涨价,棉花不可能置身事外。我看到报导说温州专门组织了炒棉团在收获季节进入新疆抢收。他们看准了这个时节,炒棉团及棉贩争相抢购、哄抬籽棉价格。棉价暴涨背后确实有投机资金的推手。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供求的严重不平衡,今年的棉花市场年度产量应该有700万吨,最后收获上来的也就600万吨,按照中国每年1000万吨的用棉量来看,这一缺口至少有400万吨,棉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不平衡,游资炒作只是在后面推波助澜。”宋明这样分析市场。

不仅中国棉花市场有很大的缺口,全球棉花库存也处于紧张状态。产能缺口、供应紧俏使得棉花加工企业陷入一场持久的恶战之中。

翻身的一线希望

原以为前方无路的时候,又柳暗花明地闪出一条小道。11月9日到达3.3万元/吨的最高位之后,近期的棉价开始连续进入一个整体的下降通道,截止到目前,回复到了2.5万元/吨。宋明的纺织服装公司能否翻身扭转亏损局面?

“棉价太不稳定了,有时迅猛下跌,有时又快速上涨,大起大落的明显。棉价虽没有之前的猛烈势头了,但是这会儿的降价不好弥补之前的大额亏损,而且价格也很难回复到九月之前的水平。我们现在谈妥订单后立刻就会和合作工厂锁定价格以控制原材料成本,来确保之前制定的订单收益。然而,工厂那边的原材料价格已经不能稳定在之前的水平了。”他最后平静地总结。

或许,只能寄希望于明年了。

今年的棉花市场年度产量应该有700万吨,最后收获上来的也就600万吨,按照中国每年1000万吨的用棉量来看,这一缺口至少有400万吨,棉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不平衡,游资炒作只是在后面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lilei] 标签:棉价 棉花 价格 威尔顿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通胀时代的理财经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