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央行专家称近几年通胀十分温和 民穷才令物价问题突出

2010年12月28日 03:16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作者:梁猛

0人参与0条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研究员梁猛(资料图)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研究员 梁猛

有人说,中国只是个经济大国,还不是经济强国。可能并不存在一个普适的标准来区分大国和强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的变化方向是从量变的大国转为质变的强国。但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之后,最大的疑问来自于可持续性,质变也可能是“好”的(可持续的)质变,也可能引起“坏”的(不可持续的)质变。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经济发展中需要调控平衡的问题越来越多,可利用的经济和政策手段却越来越少。中国经济好似一个高空杂技演员,钢丝离地面越来越高,平衡问题越来越严峻,但手中的平衡杆却越来越短。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却仍然要保持前行的速度,难度非常大。

一、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并存

目前人民币存在一个十分不寻常的情况:对内贬值(通胀)和对外升值并存。这本是一对矛盾。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原因归结起来四个字:国富民穷。

“国富”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直接原因。我国GDP增长快且持久,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强烈。从今年6月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开始,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中超过八成是进口,部分试点地区高达九成。面对如此旺盛的人民币海外需求,人民币对外升值是很容易理解的。

“民穷”并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而是通胀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才显得通胀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这几年我国的通胀并不严重,3%~5%的通胀率是十分温和的。如果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增长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更快,那么温和的通胀也就不是问题。

“民穷”的根源在于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低工资和社会保障不足导致老百姓的生活仍存在“尊严”问题。有人说,中国工人的工资如果上升太快,就会失去人力资源禀赋,从而失去国际竞争力。这不合逻辑。因为代表企业生产成本的PPI上升速度通常比CPI还要快,但中国的总体产能并没有下降,反而迅速上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加强管理来很好缓释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却很少为工人增加工资,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因此,要解决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矛盾现象,除了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别无他法。收入分配问题要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并举,才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责任编辑:wangtao] 标签:民穷 通胀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