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齐鲁银行事件的反思与警示

2011年01月05日 01:30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余丰慧

0人参与0条评论

随着调查的深入,日前引起警方介入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遭遇高额骗贷一案,其风险痕迹早在2010年年初就已露出端倪。

12月28日,坊间盛传齐鲁银行亏损60亿,加上其他总计亏损过百亿,董事长邱云章、行长郭涛“被抓”。60亿相当于齐鲁银行2009年全年4.88亿净利润的12倍多,而当年该行不良贷款合计才7.0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99%。后来又传工行、中信等多家银行牵扯其中。这些均没有得到证实,也没有权威部门的权威消息。一时间,齐鲁银行事件扑朔迷离、纷纷扬扬。

但是,有一个事实可肯定。据新华社报道,济南公安机关近日宣布查获一起伪造金融票证骗取资金案件,涉及济南当地多家金融机构。以笔者看,无论最终司法部门查处结果如何?涉及金额多大,涉及银行有多少?这起“久违了”的伪造金融票证骗取资金案都给我们带来一些反思和警示。

这几年虽然银行金融业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监管队伍越来越庞大,监管政策多如牛毛,天天喊与国际接轨,但在从事银行业工作几十年的我看来,监管取得的“成绩”远没有总结报告、汇报材料和公开报道中那么乐观和理想。客观地说,这么多年在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上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早期的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的监管几乎放任自流,漏洞百出。这些银行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监管部门只是业务上的监管;受到地方政府等多方压力驱使,监管上尺度和执行力都大打折扣,甚至屈从于政府的压力和行政命令。这些银行的资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内控风险都不容乐观。监管上的放任自流和失之于过宽是齐鲁银行出事的监管不力原因。实际上不仅齐鲁银行,如果对全国中小型特别是诸如地方性金融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严格的监管检查,肯定问题不少。

在多年货币超发背景下,商业银行过惯了“宽松”日子,习惯于在流动性泛滥下轻松经营。一旦银根收紧,市场流动性偏紧,立马原形毕露、无所适从,一些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正经本事没有,歪门邪道不少,采取恶性竞争、票据抵押等手段吸收存款。这种吸收存款的手段必须由客户包括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配合,银行内部人员不可能完成整个操作。这就给了伪造金融票证骗取资金者以可乘之机。当年轰动全国、震惊世界的哈尔滨中行高山盗取10亿资金案件就是利用揽存款之机得逞的。去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一些银行资金出现了紧张状况,笔者曾经预言高息揽储将会很快出现,不幸被言中。由央行收紧银根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再到商业银行为了缓解头寸资金紧张而高息揽储,再到出现伪造金融票据骗取资金大案,其中存在关联性。这一事件说明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低下,竞争力极弱,说明银行业监管防线不堪一击。

另一个需要思考的是,对金融风险、对银行经济案件问题采取“纸里包火”的做法,结果是把小问题酿造成了大问题,把小风险酿造成了大风险。比如齐鲁银行事件,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早有预警和提示,结果是人员被换,最终酿成大案。现在许多银行包括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竟然封闭消息、封闭舆论,只要有负面东西一律不让报道,说是担心引发金融风险。其实在风险案件有苗头时就公开消息,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一方面锻炼了商业银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把风险消灭在萌芽和初期,再一方面也能使得民众及时了解真实情况,避免被谣言所惑,俗话说谣言止于真相。这种“纸里包火”做法已经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现在金融机构案件一旦“爆发”就是动辄上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案件,包括骗贷案件、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案件、伪造金融票据案件以及内外勾结盗取银行资金案件等。因此,齐鲁银行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和警示是深刻的!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银行 齐鲁 商业银行 监管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