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间慈善“非转公”破冰李连杰式企业家来了吗?

2011年01月14日 01:5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0人参与0条评论

每经记者罗伦发自上海

王石、马云、马化腾、冯仑、柳传志、牛根生……不是房地产,也不是互联网,这次,把一众知名企业家联系在一起的,是著名影星李连杰。

1月11日下午,身着白色T恤的李连杰宣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成立。李连杰从“大家长”退身为“永久理事”,个人色彩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上述企业家的名字出现在了理事会成员名单上。李连杰说,本次揭牌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将具备独立法人身份,可以向公众合法募捐。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把慈善公益领域也看作一个市场,李连杰已经成功带领着他的壹基金团队实现了IPO,民间基金“非转公”正式破冰。摆在中国民间慈善路上的最新问题或许已经变成:企业家式李连杰走了,李连杰式企业家来了吗?

壹基金从个体户到“IPO”

曾经,壹基金只是个“计划”,甚至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如今,它已经成为民间慈善机构的一个典型样本。

“谁不想成立公募基金会,动员社会公众捐款啊。”一位NGO的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几乎所有的公益机构都梦想着有公开募款资格的一天。

上述负责人认为,李连杰一开始就为壹基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他认识到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慈善资源,于是号召每人每月捐1块钱。更重要的是,从壹基金之后频繁与大企业、大企业家的合作来看,李连杰心中“非转公”的蓝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这种推测确实有迹可循。李连杰早在2005年和2006年便前往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基金会学习公益知识。2006年底,学成归国的李连杰动用他在美国的基金会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合作,成立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壹基金”。事实上,那个时候壹基金准确名称是“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这项计划直到2007年4月19日才在北京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红十字总会架构下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壹基金并无法人资格。这种情况下,壹基金无法聘请员工。由于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壹基金一切事务都需要层层上级的“盖章程序”,而且无法与任何公司签约。

2008年初,在马云的召集下,壹基金开了个“海南会议”:李连杰接受马云的建议,调整壹基金的定位,准备将壹基金打造成公益领域的平台。之后,壹基金在公益圈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已经举办了两年的“壹基金典范工程”项目,对许多优秀NGO进行了资助。

随着募集的善款越来越多,2008年10月,非公募基金会——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

2010年6月底,国内第一家由大学与公益组织联合发起成立的,专门从事公益理论研究、公益人才培养与公益政策咨询服务的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正式成立。从2005年起在公益领域摸索着独自前行的“个体户”李连杰,最终将壹基金团队带入了“民营企业”阶段,为“IPO”做好了准备。

“去李连杰化”企业式管理

如今,李连杰壹基金“非转公”已经尘埃落定,原先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理事会名单上的马云、马化腾、马蔚华、王石、冯仑等商业精英,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深圳壹基金理事会的成员。但是,李连杰一贯的企业家风格并没有因为壹基金“去李连杰化”而消失殆尽,反而在全新的壹基金管理方式上深化。

新成立的深圳壹基金原始基金为5000万元,由非公募性质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老牛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万通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5家基金会发起,每家出资1000万元。

冯仑、李连杰、马云、马化腾、马蔚华、牛根生、王石、杨鹏、周其仁、周惟彦等11人组成深圳壹基金理事会;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担任深圳壹基金监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为法定代表人,并担任理事长,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任副理事长,前阿拉善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任秘书长。

事实上,在最近接受的几次公开采访中,李连杰对壹基金“去李连杰化”直言不讳。

李连杰说:“我一直想做百年基金会。如果一个基金会只是靠李连杰个人的公信力和他做的一些事情得到大家认同,那李连杰死了怎么办?个人英雄主义的旗帜是不可以持续发展的,我觉得这是‘去李连杰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于上述基金理事会的强大“编制”,李连杰也笑称,“大家都把上市公司最严谨的结构放在壹基金里头了。

据记者了解,深圳壹基金未来实行的管理方式主要就是这种理事会管理。“现在初定是三年一次民主选举进行换届,而且必须是基于个人意愿,就是说有人愿意做领导,大家再民主投票。希望经过二三届的磨合后,将来可以形成一种固定的机制。”深圳壹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

“抱团”背后是合作还是竞争?

实际上,在深圳壹基金“去李连杰化”的背后,人们不免对5个基金会发起方之间的竞合关系展开深究:未来,这些基金会之间会不会产生重复甚至竞争?

“作为壹基金的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基金会将利用以腾讯公益网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和技术,通过‘腾讯壹基金月捐计划’等合作的公益项目,继续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3年前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启动之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即是壹基金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次参与发起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技术,推动人人可参与的‘公益2.0’时代的发展,和壹基金共同推动全民公益。

据此前作为“公募基金筹备组”召集人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介绍,早在2010年年初,李连杰就已经向部分企业家发出了邀请,希望借助企业家的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在壹基金的发展上给予帮助。王石也就是在那时候接受了邀请。

寻找李连杰式企业家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慈善基金会总数不足1800个,而同期美国慈善基金会的数量已接近10万个。

在这样的数据面前,也许有人会认为,与其让众多相对有实力的基金会“抱团”,不如激发竞争,期待更多的“自立门户”。但通过深圳壹基金的成长历史,可以从侧面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国内目前慈善环境下,要杀出一条新道路来,需要有以下一些关键因素——光环效应、抱团力量、模式雏形。

王石曾公开表示,壹基金的成功转型是因为一直重视规范化、透明度以及专业性,这是值得其他民间基金会借鉴的经验。

不过,从壹基金2007年和2008年所筹集的资金比例来看,来自企业的捐款占80%左右,来自公众的捐款只占20%左右——这个比例与我国整个募捐市场来自企业和公众捐款的比例几乎一致。这就意味着,壹基金离李连杰的“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理念还有差距,“非转公”后的壹基金,在公募空间方面还大有作为。

除了规范化合理运转,谁都不可否认,壹基金的成功终究离不开李连杰式光环笼罩的“效应慈善”。企业家式李连杰走了,人们关心的是,李连杰式企业家有没有涌现出来?

“欣喜的是,深圳壹基金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这批人的名字。”慈善捐助顾问公司社会风险投资集团执行经理Grace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家正在努力设置私人基金会,“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和欧洲的私人基金会历史,以期找到一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壹基金发展历程

◎2006年12月8日

壹基金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发起成立“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2007年4月19日

“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

◎2008年10月

非公募机制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

◎2010年9月

李连杰公开表示,“壹基金”可能会中断,原因是壹基金没有独立法人身份,没有独立的公章和银行账户

◎2010年12月

李连杰壹基金转型成功,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公募)获准在深圳成立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李连杰 基金 基金会 公益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1年八国峰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