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博傻为何痴心难改
今年以来21只新股中已经有14只破发,占比高达70%。1月18日,5只上市的新股“熊一窝”,罕见地全部首日破发,也创造了A股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录。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A股第三次破发潮来袭。第一次是2010年5月,先后有11只个股遭遇首日破发;第二次是6月底至7月中旬,共有8只新股破发,破发比重占新股四成。
从美国、中国香港等成熟市场到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破发是股市常态,甚至部分新股无人购买,发行失败。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二次改革,IPO重启,尽管破发新股增多,但相比于上市公司总量,还是极少数,投资者仍守着“新股必赚”的习惯思维。
股市牛的时候,投资者津津乐道宏观经济大趋势,笑谈基本面;当股市熊的时候,投资者怒斥制度缺陷,声讨机构无良。股市还是那个股市,变化的是市场阴晴和与之呼应的悲喜。
当下A股萎靡,新股不振,投资者自然而然又该反思了。是新股发行制度有问题吗?有趣的是,这次质疑者、拥护者似乎都义正辞严。
质疑者认为,当下新股发行采用审核制,仍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市场各方未能归位尽责,导致新股发行“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的非理性状态,破发是对高估值的报复。
而支持方则称,破发潮的涌现,正说明新股发行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对“三高”启动了纠错机制,逼迫机构在新股报价上更为谨慎合理,是新股发行的改革成果。
新股发行价格偏高是共识,以单纯的价格高低来评判发行制度的优劣,缺乏说服力,但一厢情愿地认为,当下的“三高”发行是市场化的自然选择,破发潮可以教训机构迫使发行价下降,是掩耳盗铃。实际上,新股破发并不能从根本上纠正机构在IPO的博傻,发行制度拒绝变革,无法改变高价发行的现状。
在中国资本市场,IPO门槛高、成本大,新股是稀缺资源,作为承销商来说,不愁新股发不出去。即使破发涌现,打新资金远远超过需要募集的资金,说明新股仍是卖方市场。有收益无风险,在与发行人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承销商将极力抬高股票售价。今年以来发行的新股市盈率动辄百倍,最高的达到150倍,高烧难退。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高价打新的风险大,但不打新,风险更大。创业板和中小板二级市场的个股估值普遍高企,所以即使新股高价发行,机构投资者也仍旧趋之若鹜。事实也证明,所有的询价对象中,基金都是叫价最高的。以即使新股高天晟新材为例,该股发行价为32元,但多只基金给出了50元的报价!
当下上市个股多为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是细分行业龙头,缺乏定价参照标准,在各种诸如“新兴产业”的鲜亮的光环下,分析师们根据招股说明书,就可以玩起定价大冒险游戏。一个典型的例子,华锐风电发行价为90元,首日即下跌9%,但之前,第一创业证券竟然给出了135元的目标价!拍脑袋给出的目标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A股破发潮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势的走弱,宏观调整在抽减流动性,整个股市在下降通道中,新股难以幸免。一旦股市有所企稳,新股上市可能又是一片红火,好了伤疤忘了疼。殊不知,已经有市场观察人士总结了:历史证明,新股破发15%后必然反弹,部分资金已经开始布局抄底了。
1月17日到21日又有14只新股上市,可以看得出来,监管层没有因一时的涨跌改变市场发行节奏,不再人为制造新股欢腾的景象。其实也是想倒逼券商和发行人随行就市,抑制“三高”局面。但真正抑制新股高烧的局面,还是审核制的解除,彻底改变股票供求失衡的局面,让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除此,别无他法。
相关专题:A股进入史上最严重新股破发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