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或热议三大话题 把脉全球经济复苏
每年此时的瑞士达沃斯都格外热闹,大批商界、政界以及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从全球各地飞赴这个雪山小镇,出席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将有2500多名各界代表齐聚达沃斯,其中包括超过30名国家首脑和高级部长、逾1400名商界领袖。
在1月26日开始的为期五天的论坛期间,各界代表将围绕“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1月26金融危机阴云渐散,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关键时点,与会者将如何为全球经济复苏把脉。对此记者认为,三大话题可望成为本次达沃斯论坛的热点问题。
话题之一:从G8到G20
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但没有人敢于在此时掉以轻心。世界经济论坛(WEF)主席施瓦布就警告称:“金融危机已使全球各国应对冲击的能力才尽枯竭”,全球正遭遇“疲劳综合症”,已无法承受新的重大冲击。
正是后危机时代的特殊形势,让与会者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全球协作的必要性。根据会议官方的材料,本次论坛将以“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为主题,厘清新形势,探讨新准则,寻求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新挑战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达沃斯论坛特别推出了“支持二十国集团(G20)行动计划”。在论坛议程安排中,不但有对全球化政府治理体系、G20演变、有效国际组织的讨论,而且还包括重新设计国际财政体系、稳固G20协作的议题。前联合国副秘书长马洛克·布朗表示,今年G20国家中有19个国家的首脑和高层部长将现身达沃斯,这取代了此前一直主导论坛的八国集团(G8)。如此看来,G20机制将成为达沃斯会场上的“热词”
据悉,本次论坛上将有30多个国家的首脑出席,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南非总统祖玛等。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派出的最重量级代表是财政部长盖特纳。
话题之二:从灭火到防火
依照惯例,每年达沃斯论坛前夕WEF都会发布一份《全球风险报告》,而今年的这份报告显得格外沉重。在本次报告中,WEF列出了值得警惕的37个主要风险,较去年增加一个,这其中不但包括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和政府债务等明显问题,还包括诸如移民、新技术等带来的潜在问题。
报告认为,2011年全球面临的三大风险中,首要的就是政府财政问题将引发主权债违约风险。这点提示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达沃斯论坛的尴尬事。去年此时,在希腊财政问题已经清晰显现之际,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却在达沃斯论坛的分论坛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该国政府有能力控制债务问题。而当时的与会者竟然在畅谈全球风险之际,忽略了导致2010年全球经济陷入最大不确定性的风险——欧洲债务危机。
或许是受到欧债危机“意外”出现的影响,本届论坛对“风险防范”给予了更多重视。论坛组委会不但将“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纳入主要议题,而且还邀请去年“犯错”的帕潘德里欧就最近一年希腊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进展做报告。
“我们必须从灭火模式向防火模式转变,否则世界将陷入风险管理的恶性循环轨道中。” 施瓦布在一封对外公布的邮件中如此强调。
话题之三:新兴市场拓展影响力
根据达沃斯官方公布的数据,在今年六名达沃斯论坛官方联席主席中,有三名来自亚洲,而去年只有一名。另外,今年来自中国、印度及其他新兴国家的代表团规模都超过以往,据粗略统计,中国代表团人数约是十年前的五倍,印度代表团人数是十年前的四倍。
新兴市场国家在达沃斯的影响力增强不仅仅体现在出席人数上。根据已公布的议程,本次论坛上直接与中国有关的分组讨论就有四个,分别是“透视中国”、“中国企业的未来”、“中国对全球贸易和增长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的新现实”。其中最后一个分组讨论所吸引的报名人数是论坛可容纳人数的两倍。
但分析人士提醒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但地位并未得到充分认可,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在世界舞台上被“捧杀”。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专题:2011冬季达沃斯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