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审权”真正还给市场
要根治“三高”问题,首先应弄清它产生的原因。
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重启以来,为减小一、二级市场价差过大导致二级市场爆炒,就把新股发行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其实更准确地讲,是交给了机构。当初认为机构有研发能力、有纪律、有理性,可以“引导”市场价于是,在“市场化定价”的名义下,新股发行逐渐呈“三高”态势,原来在二级市场上才出现的泡沫,现在一级市场就直接出现了。
虽然二级市场也有过破发的尴尬,但从来也没停止过爆炒的表演,且不讲首批28只创业板新股的集体狂飙,就是最近发行市盈率超百倍的沃森生物、汤臣倍健、世纪瑞尔等公司股票上市后的表现,也照样让人瞠目结舌。
新股“三高”发行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毋庸置疑,首先是上市公司。有媒体统计,在2010年发行的新股中(剔除无预计募资数据的公司),可比的338只股票预计募资1662.85亿元,实际募资3762.52亿元,超募2099.67亿元,平均超募率126%,大量的超募资金装满了公司腰包。
其次是券商投行。据统计,去年58家券商共获得IPO承销保荐费158.33亿元,同比增长198%,打破了2007年融资高峰时76.16亿元的纪录。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有了“三高”和超募现象的出现。正因为如此,机构不仅缺乏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动力,而且每当谈起这些问题时,不是避重就轻,就是语焉不详。
笔者认为,治理“三高”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决心。愚以为,可使用以下三招。
第一招,实现价格双轨制,让乱报高价者按申报价购股。一般机构是有询价能力的,为避免乱报价、报高人情价”,可让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后果,比如在现行的询价制度基础上稍加改革,对询价申报价格高于最终发行价25%以上的机构,要求其按自己的申报价格全额购股,超出发行价购股多出来的资金,可划入投资者保护基金。这样可迫使机构认真、理性地对待价格申报。
第二招,按招股书上的预计募资额募股。拟上市公司IPO以预计募集资金为准,让实际发行股数减少,不一定要达到总股份的25%,这样,既可避免大幅超募带来的监管问题,消除超募资金的非计划风险,同时也减小了保荐承销商为获得超额承销费而过度包装、大肆吹捧的冲动,降低一级市场泡沫。
第三招,恢复窗口指导,对发行市盈率上限作出规定。既然公司上市需要“审批”,首发比例也要被限制在25%等等,这就证明我们这个市场现在仍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让发行价“市场化的?
当然,这些方法各有利弊,要根治“三高”现象,还得从根本着手,即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抛弃“审批制”,把“发审权”还给市场。邓海燕
相关专题:A股进入史上最严重新股破发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