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大智慧的低效投资看超募之祸

2011年02月20日 12:24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0人参与0条评论

《红周刊》特约作者 北京 田刚

更加令人疑惑的是,大智慧不惜耗费巨资收购的股权,其盈利能力几乎弱到不能再弱,2010年度仅实现净利润30.88万元,净资产金额为1162万元,相比8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增值362万元,年均增值40.22万元(2002年注册),其盈利能力之弱可见一斑。而同花顺上市前的2009年净利润金额则为7473.52万元。由此计算,大智慧此次收购项目市净率高达11.19倍,市盈率更是高达420.98倍,突显了刚从证券市场中跑马圈地凯旋而归的大智慧的“不差钱”

大智慧的“不差钱”现象绝非孤立存在,随便翻看中小板、创业板次新股的财务报表,金额高达亿元的大额定期存款比比皆是,而运用超募资金收购关联方劣质资产也并不鲜见,而这些无非都是钱多惹的祸。

有数据显示,2010年A股全年共计首发上市公司349家,募集资金共计4879.2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2099.67亿元,超募比例为75.54%。2000多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作为中国实力最雄厚钢铁企业宝钢股份,2010年三季度末净资产为1087.25亿元,这意味着证券市场一年的超募资金可以打造出两个宝钢股份。

如果认为超募之祸只存在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当中,主板发行股票泡沫成分少,则不尽然。统计2010年超募金额排名前10名的上市公司(见表1)便不难发现,主板发行股票为4只,合计超募100.4亿元,占比为37.39%,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股票为6只,合计超募168.09亿元,占比为62.61%。可见对于超募资金的形成,主板股票以其“体积”见长,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以“数量”占优,二者难分伯仲。

过大的超募资金直接导致了对应上市公司资产膨胀、体态臃肿,不仅无法帮助上市公司获得更高收益,反而大幅拉低了净资产收益率。尤其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来说,超募资金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拉低效应非常明显(见表2)。

原本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超募资金的存在体现了市场资金对于朝阳行业上市公司的溢价,类似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商誉”概念,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同时上市公司也可以借助超募资金来增强财务实力,通过收购来兼并同行业竞争公司,增强自身市场地位,本应是“双赢”的结果,也是索罗斯金融反射论的主要推论之一。但是当超募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伴随着大量上市即宣告破发的现象,高比例的超募便不再正常,而是“癌变”成一种畸形的状态。

[责任编辑:lanln] 标签:创业板 资金 上市公司 净资产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