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而亮:登峰造极的茅台造假为何无人喊打

2011年03月02日 22:2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0人参与0条评论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一个50年代的茅台酒空瓶子现在卖到了1万元!”乍一听到这话,以为听错了。后从多方面印证,此言不虚。上世纪不同年代的茅台酒空瓶,从几千到上万元,到处有人收购。即便是当年生产的茅台,每个空瓶的回收价也已经上百元。怪不得如今很多酒店的餐厅服务员,还没等客人出门,就迫不及待地将酒瓶收起来。

花大价钱收购茅台空瓶干什么呢?绝不是为了收藏,也无任何纪念意义,用途只有一个——造假。当今流通于市场上的茅台酒大部分为假酒,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据报道,2010年全国茅台酒的销量约20万吨,可茅台酒厂年产酒量仅为2.2万吨,其中53度飞天茅台产量约1万吨,除了特供、团购和协议单位的那部分,真正分到各省专卖店的,只有两三千吨。按每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有10个地级市计算,每个地级市一年能分到6至10吨茅台酒,也就是6000至2万瓶,每天的供应量最多也只有50来瓶。因此,没有多少人能指望喝上真茅台。

茅台无论真假,价格一样飙升。去年以来一路疯蹿的茅台价格,让空瓶也身价倍增。贵州茅台镇周边的600多个小酒厂成为庞大的造假基地,连茅台酒厂的职工也加入了造假大军,吃里扒外,大发横财。大部分的空酒瓶,就是回收到这里完成真假变身的。

造假使假,在我们国家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食品到日用品,从学术论文到科研成果,如今已经没有一个领域为干净之地。可是,像茅台酒那种明目张胆、众所周知的造假,却遭遇不到诸如注水牛肉、有毒奶粉、假药假医那样一旦披露后,世人震惊、群情激愤、专项行动、全面打击的下场,更不见那一级政府或官员因为假酒泛滥而被问责处理。难道戴上国酒之名的茅台,连造价都能享受豁免权?

茅台造假,无人喊打,此现象说起来还真有点怪。前几天跟朋友聊起这个情况,有个观点认为:“中国的事情历来是民不告,官不究。现在老百姓有几个喝茅台的?”细想之下,这话不无道理。当今茅台酒,早已脱离民众消费,成了公款消费、高档馈赠的专利。在众多的豪门筵席上,不仅必上茅台,往往还冠以“专供”、“特供”“内招”“XX专用”等字样。一旦贴上了这样的特权标签,便有了特殊而神圣的身份,你要怀疑其真假,自己都觉得有小人之嫌,更会遭到服务员的白眼。筵席前,主人为了显示自己对客人的尊敬(捎带炫耀自己的能量本事),还添枝加叶地描绘一番酒的非常来路,如贵州某特殊人物来京时专送,或专程从厂里拉回,云云。在此番情境下,真有点鉴别能力的客人喝出什么不对劲,也不好意思点出。何况大部分人都是“感情深、一口闷”,回到家里感觉难受,只能怪自己酒量不行。

至于作为高档礼品馈赠的茅台,一般不会上到家中餐桌上。偶有自饮时发现有问题,最多对馈赠人牢骚几句,怎有胆量去追问?也不可能到工商部门举报。更多的,不是另有用场转送他人,就是永久性躺倒了储藏室。是真是假,要待到酒浆见天日之时了。

占比例高达九成的假茅台,就在这“真亦假来假亦真,你蒙我来我蒙你”的循环中,躲过了有可能降临的一次次劫难。官喝“真亦酒,民灌假酒,演绎出一场变相“惩罚”腐败的黑色幽默。不少为喝酒而丧命的官员被纷纷申报烈士或因公牺牲,可他们至死也不知道被谁害的。

[责任编辑:madj] 标签:茅台 茅台酒 假酒 酒厂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315寻找诚信的力量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