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金融宏观调控更趋完善
金融宏观调控取消信贷规模指标,代之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资料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时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近日撰文指出,金融宏观调控取消信贷规模指标,代之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衡道庆
社会融资总量成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简而言之,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7日指出,目前广义货币(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暂时不会被社会融资规模所替代的,但是用社会融资规模来替代公布贷款增加的额度是有可能的。她指出,社会上的各种融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信托、投资基金等不创造信用货币,但是它们会改变货币的构成,即M1和M2的比例状况。因而,中央银行有效地控制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的时候,除了观察信贷规模,应该更多地观察社会融资总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日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国去年是7.6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而社会融资总量恐怕超过14万亿元,也就是说,即使完全控制住贷款规模,也解决不了社会融资过度的问题,因此央行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恐调控的概念,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统计,提高调控水平。
盛松成也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一般都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中间目标。
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也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联性更显著的中间目标。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关系更紧密,尤其是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
此外,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可以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结合起来,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渐落实处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完善金融调控机制,需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
宏观审慎管理,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央行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性特征,是加剧波动、引发危机的重要根源,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吸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顺应国际趋势,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工作重点。
目前,宏观审慎管理工作已经逐步开展,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四大监管工具均是“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具体化和细化。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有“中国版巴塞尔Ⅲ”之称的四大监管工具得到国务院支持,进展非常顺利,银监会正在筹划出台具体的指引,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在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完成新的风险管理框架。
央行已于去年年末提出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这一政策很好地将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记者获悉,央行和外汇局正在研究将资本流入的管理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
下一步,这一框架将逐步构建、成型。业内人士此前告诉记者,初步勾画的框架为,一是尽快建立逆周期的动态准备(资本缓冲)制度,在贷款增长过快时提取动态准备(增加资本缓冲)加强风险防范,在贷款增长过慢时减少动态准备,以此起到平滑贷款投放和经济波动的目的。二是完善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行业的监管制度。研究系统重要性机构额外监管要求和监管指标测算方法,加强杠杆率监管,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
汇率制度将更趋灵活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同时提出,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曾指出,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我国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实现维持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长远利益要远远超过部分行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短期成本。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例如,在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的时候,本币适度升值一点,进口的东西就相对便宜一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初级商品,汇率调整更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吴晓灵近日也指出,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一副药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肯定是其中的选项之一,这也是我国改革以来汇率政策的一贯取向。她认为,下一步人民币汇率会加大弹性,形成双边波动态势,这才有利于市场降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
此外,汇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05年以来的实践来看,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得企业、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提高。
相关专题:2011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