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代表“把脉”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打酱油”

2011年03月11日 09:51
来源:大河报 作者:郑松波

0人参与0条评论

建议1

食品监管实行源头追溯制

为什么出口的产品能保证安全,销往国内的产品却总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鹤壁日报社社长姚菊泉认为,食品出口有个严格的安全体系,出口食品管理采取的是一竿子捅到底,从销售一直往上追溯到农场,所以企业根本不敢弄虚作假。而在国内,猪的养殖由农业部门管,屠宰由工商部门管,但若商贩在运输途中给猪喂了药,又该谁来管?所以要实行源头追溯机制全程登记监管追查。

姚菊泉建议学习香港管理食品安全的经验,实行源头追溯机制。实行食品来源地、采购地登记制度,无论肉猪还是肉鸡,都从源头开始严格审查。无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环节,都要有人负责、有信息留下来,方便全程监管和追查,将食品多段监管压缩为一个部门监管,应该把“点状管理”变为“网状管理”

建议2

提高食品违法成本

“由于食品出口实行的是终身负责制,这意味着,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问题,都要找商家赔偿,这个‘违法成本’太高了,所以商家在出口时不敢出丁点差错。”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董事长乔彬说,在国内,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也只是对企业进行简单的处罚措施,这个违法成本太低。应该改变这种做法, “只要造假售假,政府就一定铁手腕狠狠处罚,提高他们的制假售假成本!”

两会期间,乔彬提交了一份《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的建议》,其中提到,要加大对制假、售假、使假等不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建议3

出台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祁金立建议,国家要出台专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法或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明细部门职责,加大处罚力度。“畜产品监测检验体系不健全也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县级基本空白,制约了基层监测检验工作的开展。国家要支持县级畜产品监测检验能力建设,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为什么多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祁金立提出,我国要开展“养殖——加工——监管——流通”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试点,推行全过程监管机制,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质量安全追溯、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投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法律威信在哪里?

□本报特派记者 郑松波

本报讯 虽然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但我们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甚至人们把敢于违法而没受到追究,看成是一种“本事”,就连个别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也明目张胆地干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勾当。

[责任编辑:hanfn] 标签:把脉 食品出口 畜产品质量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