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观察国企改革要有历史感

2011年03月11日 23:56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丽敏

0人参与0条评论

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经历改革阵痛之后以“鹞子大翻身”的速度在“十一五”时期得到迅猛发展。“十一五”期间,央企净资产平均每年增长15.6%,基本是5年翻了1倍。在央企“凶猛”之时,外界对央企批驳之声也不绝于耳。

如何客观评价我国的国企改革,如何看待央企“凶猛”之现象,“十二五”期间,央企改革发展的思路又怎样?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一一作答。

《中国经营报》:回顾“十一五”,央企可以用“凶猛”来形容,央企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投资的领域也比较多。虽然央企发展十分迅速,但有学者认为,央企存在大而不强的弊病,尤其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对此你如何评价?

邵宁:应该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是比较好的。概括地讲,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在前些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推进。比如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初步形成,企业改制上市、引入了市场的资金和约束,企业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等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改革是一个核心性的命题。不进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国有企业生存都难,更谈不上有所发展。

研究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观察中国国有企业的状态,是需要一种历史感的。这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20年前,我们还在推行企业承包制,产权当时还不敢碰。在10年前,三年改革脱困还没有完全结束,当时做的事是企业改制和企业破产。到今天,改革的实践以及我们对改革的认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目前国有企业的状态并不是改革的终点,而是下一阶段改革的起点。我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国有企业还将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国有企业在体制上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公益性国有企业会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强调,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20年了,20年来,我国的国企改革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邵宁: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20多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前一段的改革已经解决的主要问题大概是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实质性的变化,这主要是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我们的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层面实现了退出;第二,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彻底改变了,有一些财政、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都被彻底切断,这样就迫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变成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第三,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初步形成,前一段大量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实现了优胜劣汰;第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企业经营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第五,企业内部机制有所改变,“大锅饭”、“铁交椅”的情况有所变化,当然这方面进展还不平衡。这是前一段改革已经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企改革应该处于什么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邵宁:目前我们正处在以国有大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阶段上,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找到国有大企业与市场经济最终融合的方式。我们判断,依托资本市场实行公众公司改革、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是未来国有大企业和市场经济最终结合的具体形式。围绕这一关键环节,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第一,进一步收缩战线,集中资源于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第二,进一步推动企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现在我们所推动的董事会制度;第四,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保证透明度,更有效、更科学地考核和评价;第五,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改革,使内部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的各种负担。所以,国有企业改革还远远没有结束,任务量还是非常大的。

《中国经营报》:“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路有哪些?

邵宁:“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一大目标”即: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要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

《中国经营报》:目前,央企境外资产利润已占利润总额37%,如此庞大的境外资产,国资委如何有效监管?

邵宁:随着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的增长,境外资产的监管实际上对国资委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据我所知,我们的业务局正在研究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一个是《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名称都是暂行办法,说明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地研究明白。有不同的建议,有不同的选项,比如建议我们的监事会把监督范围延伸到境外去;比如说委托境外中介机构统一进行审计等等。无论怎样提高监督的有效性,首先责任主体必须明确,因为中央企业境外资产一般都是二级企业的资产,监督责任首先在集团公司。

这几年中央企业的境外经营总体上效益是比较好的,大概的数字是这样的,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9%,当年实现的利润占中央企业利润总额37%,这是2009年的数字。这个数字说明效益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说明我们“走出去”的战略是对的,也说明中国企业在很多方向上有比较优势。我们也注意到,比如外面报道有些海外的项目出现亏损,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我们国资委的角度,它的性质和境内亏损是一样的,是企业就要挣钱,就要对股东负责,海外不能亏,境内也不能亏。像这种出现的重大亏损,实际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从制度上讲,我们要查明原因,明确并且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国有企业 改革 企业 中国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