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紧俏还是制造假象 经销商加价卖车咋就成惯例
一款成功的车型上市之初,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争相购买,通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候就给了经销商加价卖车的空间。近几年,加价卖车已经成为车市的一个潜规则。但这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消费者加价购买的车辆只能得到原厂家价格的发票,而其中的加价费便成了“黑钱”。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结束这场让经销商和厂家滥用规则的加价游戏。加价购车的确可以使经销商或者厂家获得短期内的巨额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加价购车的要求和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名誉,让消费者失去了信任。
车市加价形式多种多样
加价售车,这个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市场上热议的话题从未终止过,但均是受到热捧的车型。
对此,很多消费者都表示愤愤不平,但是却无奈接受,因为喜欢而不得不多掏银子,因为希望马上提车而不得不多加钱。
近日记者走访了京城汽车市场,经过调查加价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现金加价
就像降价一样,这是指购车者要直接支付现金作为加价费。如某款车型加价1万元,经销商要求购车者一次性支付1万元现金。但这也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1万元计入购车款中,经销商一起开发票,由此,经销商要缴增值税,车主要按包括加价费的车价缴购置税;其二是1万元不计入购车款,由经销商单独收取,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可能会不予开发票,进而可以逃税。
2、购买装饰变相加价
让购车者凭空多掏出几万元,毕竟是有点说不过去。很多经销商都采取这种购买装饰的方法“变相”加价,其实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强制行为。京城某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其旗下某款车型目前加价4万元,他们会“建议”购车者做装饰,普通的贴膜显然难达4万元的消费水平,而他们使用的一种名叫“高档犀牛皮”的贴膜则十分昂贵,成本就需要2万元,人工费则为几千元,店里至少可以净赚1万多元。
3、赠送等值售后服务卡
这算是各种加价方式里最让人容易接受得了。据某经销商透露,他们会将车型的加价款转化成一张等值的售后服务卡,首保以后,消费者每次来店里做保养都可以使用这张卡。比起华而不实的高档装饰费来说,这算是比较实在的加价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开类似服务费或维修费的发票。
市场规则被滥用
无论车市处于淡季还是旺季,总有部分热销车型存在加价行为。为制造“紧张”氛围,经销商、厂家往往营造出车型热销、产能不足的情景,刺激消费者为提早拿车而额外支付费用,如搭售原厂汽车装饰用品、加价销售等。
目前,“热销车加价卖”已成为业内公开的潜规则。表面上看,加价行为是由4S店发起的,但不可避免,厂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饥饿营销”已被厂家们看做屡试不爽的炒作手段。因此,即使厂家完全具备生产的产能,也会有意让市场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终端市场的加价现象也就非常正常了。
“加价售车肯定不会成为主流行为,这是不合理的,是厂家和经销商缺少诚信的表现。”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对记者如是说。
去年,为了整顿车市,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三部委下文严惩4S店违规行为,剑指搭售、“返利”、“好处费”等潜规则。
相关通知表示,将制止汽车品牌经销服务店(4S店)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严查为消费者办汽车按揭、保险时收取“返利”、“好处费”等商业贿赂行为及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生产经营中,存在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行为。
据悉,随着整车销售利润逐年下滑,4S店的利润重心已从销售转向了维修、保险、金融、加装等业务项目,而这些业务中的潜规则也普遍存在,由三部委联合发出的政策“强力棒”,涉及到与汽车零售业相关的各大行业,不仅对品牌经销商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经销商利润带来较大冲击,4S店赖以生存的产业链、利润结构有望被重新调整。
专家分析,随着汽车产品的丰富,汽车零售行业的销售利润下降是必然趋势,而作为4S店而言,提升盈利水平更多地决定于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加价现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厂家的品牌形象,让厂家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热销车型缘何加价?
采访中,一位经营汽车4S店多年的老总告诉记者,一款人气“爆棚”的新车,上市之初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会迫不及待地争相购买,而此时产能则正处爬坡期,供货会相对比较紧张,“僧多粥少”,于是就会出现“加价卖车”的现象。
然而,一款国产热销车型的到店周期一般是一个多月,经销商却会告诉消费者要等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是为什么?
“其实,消费者订的那款车,一个月后到店,4S店会先卖给加价的消费者。也就是说,别人加价买的车是你订的。然后,4S店再向厂家订一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等车到了,4S店还是会卖给加价的用户,直至三个月甚至是半年后,再把车卖给你。”上述老总解释说。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现在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卖车的利润不断降低,所以只要有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经销商们都不会轻易放弃,而厂家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是经销商层面的加价,也有厂家专门策划的加价案例,这就是外界通常所说的‘饥饿营销’。”采访中,一位厂家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款车上市之初,厂家便对外宣称,消费者对该车型的狂热期待,一上市就收到多少多少订单;另一边,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渲染、炒作该款车型的新技术,以及该款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庞大保有量和生产产能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厂家要求4S店统一对外加价,加多少钱,增加多少配置。于是,在市场上造成供不应求的印象,弄得广大消费者心痒痒,纷纷跑去订车,“哄抢”效应由此而成,这便是“饥饿营销’。
不过,加价将带来两种结果:操作得好,就是市场“哄抢”;但稍有不慎,就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长安铃木新奥拓为例,上市之初,厂家也是制造了新奥拓车源紧张的局面,但每月2000多辆的销量却让这款曾经的经典小车“颜面扫地”,而其竞争对手QQ和熊猫却凭借自身的优势成功实现每月1万多辆的销售成绩。商报记者 钱瑜/文 焦剑/漫画
记者手记
“等”是对付加价的最好办法
面对厂商抬高身价销售或变相加价售车,广大消费者该如何应对?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个字——那就是“等”,等他卖不动就可以了。
其实,买加价车的消费者中,很多人都后悔了。王先生曾经加价2万元购买了一款SUV车型,可没过几个月,该款车型便出现了上万元的优惠,这让王先生后悔不已。因此,消费者一定要以理性的心态,才能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细数几年来需要加价提车的几款车型,有的是受到消费者青睐,从而导致货源极其紧张的车型。但有的“紧俏”车型却是厂家或者经销商制造出来的效果。但无论是出于维护市场公正还是公德道义,消费者与卖家都不该因为一款新车而肆意操纵价格杠杆,让其成为左右价格的筹码。
另外,建议消费者在买车时,一定要货比三家,购买在价位、配置、用途等方面,与目前市场中加价车相当的车型,要以理性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观念去面对变化无常的汽车行情与市场动态,只有这样的理性消费者,才能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让再“紧俏”的车型也加不起价来。
相关专题:315寻找诚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