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一个美丽的谎言 酒类品质分级标准亟待出台
围绕着涨价的终极目标,白酒产品在经历了“品牌战”、“包装战”、“口感战”、“健康战”之后,又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酒龄战”,年份酒成为各企业追逐利益的新武器。然而对产品酿制过程和勾兑工艺要求极高的年份酒市场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美。
加一滴陈酒便当高价年份酒卖
纵观各白酒企业及各大商超、卖场的白酒产品,站在价格最高位的无一例外地都是标注着“5年”、“10年”、“15年”等字样的年份酒。有数据显示,我国销售额排前100名的白酒企业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少于50亿元。一时之间,年份酒成为国内白酒企业的“摇钱树”,纷纷不遗余力地抢推新品,展开了一场年份酒大战,并以酒龄大小决定价格高低。
红星二锅头酒厂一位高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星二锅头也推出了年份酒,销售情况不错,但是他透露,现在的年份酒市场乱象丛生,一些不规范的酒厂建厂都不足10年,也推出5年、10年的年份酒。它们中有的是从其他酒厂购买陈年的原酒,回来勾兑成年份酒销售,有的干脆就把当年生产的酒打上年份酒标牌,而且想标哪年就标哪年。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年份白酒大多是按一定的质量标准勾兑而成,所谓‘10年陈酿’、‘20年陈酿’,多是在基酒中添入了一定比例的10年、20年陈酒。至于陈酒含量为多少才合适,全凭勾兑师的经验。有的年份酒甚至只加入了一滴或者几滴陈酒,也被厂家整瓶当做年份酒出售。”
此外,更是有消费者投诉称年份酒集体造假,包括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业龙头企业。一位有着35年酒龄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从几毛钱一斤的白酒到标称50年的茅台酒,都品尝过。“一个不知名的小酒厂,在产品上加个10年、20年、30年的,价格就一路飙升,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这些酒往往与价格在百元左右的产品口感类似,无明显区别。”
高端白酒因其用于公务消费的特性,企业并不担心其销量情况,但是消费者在为高价买单的同时,却越来越迷惑,并对年份酒产生质疑。相较于这种疑惑,进口葡萄酒行业里的价格乱象却不那么容易让人发现端倪。
在国内白酒不可抑制地轮番涨价后,使得一部分消费者放弃白酒,而选择消费进口葡萄酒。而近来,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也在一路冲高,本报记者曾调查获悉,许多普通葡萄酒在国外的价格也就十几块钱,但是销到国内就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元。
“年份”沦为企业营销工具
“事实上,年份酒的概念并不确定,国家并没有出台关于酒龄的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鉴定年份酒中陈酿的含量,因此年份酒市场仍处于各说各话的混乱局面,我们无法明确判断出哪些企业生产的年份酒才是真正的年份酒。而勾兑其实是白酒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艺,任何白酒产品都必须经过这一步骤,通过勾兑可以平衡不同的酒体,勾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品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说。
有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称,早在2007年,剑南春曾研发了我国第一个鉴别白酒陈酿年份的方法,即“挥发系数鉴别法”,虽然得到科技部、质检总局的认可,但是茅台、五粮液却不买账,茅台声称自己为酱香型,剑南春是浓香型,二者酿造工艺不同,不可以用一个标准检测,并表示,茅台一直是以够年份而著称的,同时酒的品位和色泽都可以看出茅台的品质,“我们的品牌不需要我们再承诺什么了,年年销售都断货就是一个明证”。之后,鉴别法并没有形成业界认可的检测方法。
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认为,“当前,无论是国家主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组织,都没有把‘酒龄’的长短作为检测指标。而且对于‘年份酒’的年龄,该由谁来鉴别?又该如何鉴别?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也没有在这个技术难题的解决上有一个服众、统一的方法。因此,白酒市场关于‘年份’的说法,目前并没有权威依据”
周思然表示,要彻底解决年份酒市场这些现象,单靠监管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监管部门根本无法可依,因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定年份酒标准,让消费者和企业都清楚地知道何为年份酒、每瓶年份酒中陈年酒应该占据多少比例等问题,只有制定出相关标准,监管部门才能有法可依。
而对于葡萄酒行业的监管,业内专家认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所以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市场。虽然有些地方成立酒类行业协会,希望能够起到规范酒类市场的作用,但是协会不是政府部门,并没有法律效力,对企业没有管理权力,单单靠协会根本无法解决当前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纷乱局势,所以国加强立法是非常紧迫的方式。
统一标准尽快实现“按质论价”
周思然表示,年份酒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为企业带来颇多益处,一方面,年份酒定位于高端,主要用于企业的品牌营销,有利于推动高端市场发展,拓宽企业品牌领域,提高产品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年份酒具有资源稀缺、产量小、收藏价值高的特性,其高额的利润也是企业业绩增长的潜力点。所以各企业才争先恐后地涉足进来。
其实,年份酒最初流行于国外,是对葡萄酒、白兰地等酒类的等级概念。据专家介绍,国外具有年份标识的酒,一般都需要标注酒厂名、酒名、葡萄品种及葡萄采收的年份等详细信息。而中国的年份酒则是一个误读的概念,属于商家营销的一个手段,沦为其提高市场价格应对竞争的营销策略。更有业内人士直言:“年份酒是中国白酒界的一个全行业参与编织的美丽谎言,受伤的必将是整个行业的信誉。
而国人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不够则是造成进口葡萄酒价格混乱的主要原因。某机构流通专家向记者解释称,葡萄酒作为舶来品,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了解它,一般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法国或是意大利的葡萄酒就应该不会太差,而且流通的透明度太低,中国消费者根本无法估量其真正的价值,即使拿到假货也无法分辨。再者,进口葡萄酒不像国产的假酒,因为对真品有着明确的感知,一试便知真假;而进口葡萄酒即使是假货也无法感知出来,人们只能通过包装、封口或是标志性的东西进行识别,这些识别方法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识别效果还有待考查。商报记者 李冰
记者手记
与国际价格接轨需要品质先接轨
只要是有白酒销售的地方,肯定能找到“年份酒”的身影,而只要商标上标注着年份的产品,价格就比同品牌普通产品高出一两倍之多。而大部分销售葡萄酒的地方,都能找到诸多洋文标识的进口葡萄酒,价格比国产葡萄酒高出很多,但是品质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
白酒依仗国内的消费需求不断涨价,进口葡萄酒也钻着国人不了解国外行业的空子跟着涨,使酒类市场出现惊人的“高价悬空”。是什么给了酒类企业敢于定高价的“底气”呢?
有专家指出,高档白酒“涨价”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独有的请客文化定式所衍生的虚荣性消费;另一方面,高档白酒消费群体和消费方式都是相对特定的,刚性需求很大,价格弹性很差,容易产生“越贵越买”的不正常现象。
其实,国内白酒基本没有什么公认的品质评判标准,所谓评判也就基本以定价高低来看,而一个系列产品怎么定价,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国内一些酒厂的做法是推出一个系列酒时,会注册多个商标,制作多种包装,然后自己进行产品分级,拉开价格差距,其实酒本身差别不大,工艺、品质类似,但价格能差上好几倍。而国内白酒市场,品牌厂商的定价近年来不断攀升,大有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势头,但最为关键的酒类品质分级标准、管理规范以及第三方监督力量等,却始终处于空白状态。所以专家们开始呼吁:“国内高档白酒这种特定消费背后存在着灰色地带,政府部门应该对其价格‘管一管’。”
相关专题:315寻找诚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