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年内二次加息 通胀压力不减

2011年04月06日 01: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此次加息是去年以来的第四次加息,专家表示,本轮加息周期或已进入下半场

聂伟柱

刚刚踏进4月,加息靴子冷不防落下。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进入2011年之后,央行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此次基准利率上调之后,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上升至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负利率状况有所好转。

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加息或许表明即将公布的3月CPI数据高企,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控通胀仍然是今年的首要任务。

通胀压力成触发因素

事实上,早在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强调,在国民经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功复苏后,通货膨胀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

如今,回过头去看,此次加息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9%,这一数字远超市场的预期。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央行今年早已明确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

“国内价格压力依然很大,1、2月的CPI其实都很高;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地震后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存准率已处相对高位,利率相对处于偏低水平,利率的使用空间,比存准率要大一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较大的通胀压力是构成加息的触发因素。他预期3月CPI同比增幅将达到5.2%,较2月继续上扬,PPI增幅达7.2%,与上月持平。

澳新银行也预期中国货币当局会在4月15日CPI数据公布前加息,他们认为,由于通胀率持续走高,中国面临的实际负利率问题亟须央行加息来解决。

澳新银行指出,中长期来看,由于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面临较为明显的上升压力,中国仍然持续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中国需要动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降低通胀风险,包括汇率、利率等。

在物价水平超预期,物价问题又受到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加息可谓在情理之中。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甚至认为,这是一次被动的、滞后的加息。

所谓意料之外,是相对央票利率意外上调而言。3月15日,一年期央票利率意外上调,达到3.1992%,首次超过当时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如此一来,倒逼央行加息意味明显。

但在3月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央行并未动用利率工具。在此期间,央行副行长易纲还曾公开表示,与全球利率水平相比,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很舒服”,太高了会吸引热钱。

“此次加息扩大了境内外利差水平,使得套利资金流入的压力有所加大。”赵锡军表示,但我国是外汇管制国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外管局有能力管住热钱。

紧缩进入下半场?

至于热钱问题,周小川曾提出“池子”理论应对:若热钱流入国内,将热钱圈在“池子”中并完全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而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前两个月新增外汇占款7161亿,估计一季度外汇占款不会超过1万亿,而一季度3次提高存准率已上收基础货币超1万亿。这意味着,央行已将一季度流入的外汇全部放入池中。

屈指算来,央行宣布的此次加息是进入2011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进入此轮加息周期后,启动的第四次加息。

“此轮加息周期已经进入下半场。”李迅雷预计,4月初加息之后,第二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而进入下半年由于通货膨胀逐渐好转,将不再加息。他还预计,在6、7月份CPI将达到高位,6月CPI甚至可能达到6%,但此后CPI将平稳下降。

“今年已经定下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两者之间,实现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赵锡军表示,3月数据即将公布,将来政策走向如何,还需根据价格走势、经济发展情况相机决策。

而3月末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一季度例会也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强调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控任务,认真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lizy] 标签:利率 热钱 一年期 基准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央行2011年第二次加息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