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份研报的诞生记:上市公司盈利假设全由研究员定

2011年04月23日 13:32
来源:中国经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作者: 卢远香

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券商研究报告就是“投资风向标”,可以帮助他们挖掘企业的价值,发现投资机会。

但鲜有人知的是,被传达到千万投资者手中的研究报告,到底是如何出炉的呢?

李猛是某中型券商负责TMT(电信、媒体和科技)的行业研究员。他告诉记者,1份券商研究的出炉,需要经历4个步骤。

首先,李猛会先挑选自己比较看好的公司,然后收集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公司的年报、季报、公告,所有券商分析师撰写的报告,咨询公司出具的报告等等,这些资料将成为他写报告的工作底稿。

接着,他需要做1份关于公司的财务预测,建立估值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未来赢利和估值进行分析。

随后,李猛会结合收集的所有材料,找出1个比较有噱头的看点作为报告的亮点,整理出完整的逻辑,并根据自己的假设和推断,完成报告的初步稿。

等这些工作都完成后,他会带着写好的报告去上市公司调研,验证自己的判断和各种假设是否成立。

在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时,李猛会一边看现场的生产情况,一边和董秘沟通报告的内容,并趁机打探上市公司的最新情况,尤其是能刺激股价上涨的因子——例如是否有新项目投产,是否有重组计划等。

李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于这种现场的沟通与交流,他将其看成是“一种咨询以及验证之前所做的推测”,而不是“抱着质疑的心态去公司‘挑刺’。

通常调研活动为期1天,如果发现有些情况与报告内容有些出入,李猛会再做一些修改,再将打听到的最新消息加到报告中。至此,一篇研究报告已经完成。

不过,在报告出炉前,李猛还需要将报告提交给部门的研究主管和合规部门审核,然后再对外发布。一份研报的出炉,整个流程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

李猛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和步骤,在业内颇有代表性。

“我们的工作流程跟他们很类似,但我们不会去之前就把研究报告写好了。尽管公司也要求调研前先完成工作底稿,做好财务预测和估值模型,整理出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赵锋告诉记者,他曾供职于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大型券商。

不过记者发现,研报的审核并不严格。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研究员口中,都提到研究员撰写的报告需要提交给研究主管和风险控制部门这2道关卡,审核后才能发表。但他们也承认,这更多是走过场,而非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研究主管大概瞄一下报告的大体方向,合规部门则主要是调整格式,让报告看起来比较规范。对于公司赢利预测和估值等内容,分析师完全有自主权。”赵锋告诉记者,有些研究报告当天上午才提交给相关部门,下午已经发布出去。

李猛那样先写报告再去现场调研,报告的可信度已经是相对较高,更有甚者,有不少研究员不调研就直接“闭门造车”写报告再去现场调研

“研究员的工作分为三大块,写报告、去调研、到基金公司路演各自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有名气的研究员更多时间是去、开会、讲座,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调研。一些年轻的研究员写报告要么是直接模仿排名靠前的资深研究员的报告,要么是直接引用网上搜到的数据和结论,就杜撰出了1z篇报告。”赵锋称,这就是当前券商研究报告有硬伤的原因。

在他看来,这样的报告之所以能发布出去,跟券商管理不严有密切关系。“有些券商管理比较严,但大多数都是管理宽松。关于上市公司方面的赢利假设,全部由研究员决定。

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研究员写报告会比较严谨,但大多数研究员更喜欢“炮制冒泡的研究报告”,这样更能吸引资金的关注,研究员也更容易获得市场名声。

“目前,券商研究员主要依靠自律。”赵锋如此感慨。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猛、赵锋为化名)

[责任编辑:fujs] 标签:报告 研究员 券商 研究报告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机构研报潜规则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