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如何守住食品安全防线
【节目导视】
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也不是很放心嘛,因为家里有个小孩);
监管防线缘何集体失守(要把功夫用到平时,而不是问题出来以后大张旗鼓地打击)。
食品安全为何屡屡让人揪心?新华社评论员带您一同透析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隐情,揭开监管缺失之痛。
【演播室主持人】新华视点,带您走向新闻制高点。各位好,我是张大鑫。
【新华社评论员】大家好,我是杰文津。
【评论员简介】:本期评论员杰文津,新华社记者,长期关注社会问题报道。
【演播室主持人】近些天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是一次次敲醒警钟啊,包括勾兑的果汁、硫黄银耳、毒花椒,再加上早些时候被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馒头、黑豆芽等等等等,这令人是触目惊心。类似食品安全事件,也是迅速地引起了公众的质疑。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领域为何是频频曝出了造假丑闻,监管机制为何是形同虚设?那么面对这些,究竟谁来为公众守住食品安全的层层防线呢?
【解说】2011年5月4日,一则来源于华西都市报的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曝光成都部分大酒楼、火锅店、水吧的“自制鲜榨饮料”,实际上是添加剂混合液,橙汁是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等添加剂的勾兑,而花生奶则是葡萄糖、麦芽糊精、白糖、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和着色剂的混合产物。化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饮用这样的饮料有致癌的风险。
而在杭州,有关部门在抽检发现了硫黄熏蒸过的干辣椒、枸杞等干制蔬菜果品,海带、莴苣干等则非法使用了一些添加剂。
非法添加剂、致癌、有害健康!自3月中旬“瘦肉精”事件曝光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这个春天频掀波澜,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瘦肉精,原本是动物平喘类药物,由于毒副作用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国家明令禁止在动物饲养中使用。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竟将“瘦肉精,用作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同期】犯罪嫌疑人 肖某:
农民养猪也不容易,多少有点利润,有点利益就驱动他们冒险,铤而走险,加东西。让我分析最主要就是终端消费,就是卖肉的,批发肉的屠宰场,屠宰厂卡住了。只要屠宰厂把住关了,这个猪老百姓就是倒贴钱他也不会喂,因为没有人收了呀。
【解说】“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上海一家小型食品企业违法使用人工色素“柠檬黄”代替玉米粉,生产所谓“杂粮”馒头”除此之外,工人将过期馒头回炉、贴假时间标签等行为也被曝光。
【同期】生产企业附近机械厂员工:
应该说我们刚刚进来的时候,看看这个环境还不知道是生产面包的、馒头的(企业),这好像实在不可思议。
【解说】这些在脏乱环境中生产出来的“问题馒头”,堂而皇之地流入当地10家超市,并销售给消费者。事件曝光后,市民充满了担心。
【同期】上海市民 徐女士:
也不是很放心嘛,因为家里有个小孩。
【同期】上海市民 徐先生:要仔细看,买馒头的话,如果超市再有这种类型的馒头的话,那我们要仔细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有点担忧,就是不大愿意再去买这个。
【解说】上海“染色馒头”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宜昌又查出硫磺熏制的“毒生姜”,与此同时,沈阳也曝出用兽药等泡制的豆芽。为了让豆芽美观好卖,且缩短生长时间,商贩居然私自添加包括兽药在内的十多种药物。
【同期】沈阳市打假办副主任 郝立志:
加了农业用的药物,如尿酸,其中还有一个动禽用的药物,是一种抗生素的药物,这种药叫恩诺沙星,超标27倍,不超标也绝对不允许往豆芽上添加,所以我们说白了,这豆芽就是有毒有害的。
【解说】走进豆芽加工店,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在屋子的角落里,堆放着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用这些添加剂泡出的豆芽,个大圆润,没有根须。
【同期】沈阳市农委法规处 杨宏:
恰恰这种豆芽它给人体带来危害,我举个例子,尿素,掺在里头以后,吃到人体里面可以产生亚硝酸盐,是致癌的一种物质。
【解说】警方查获的这些加工点大部分已经经营多年,占据了沈阳三分之一多的豆芽销售份额。这些商贩被抓获后交代,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像他们这样生产豆芽的商贩不在少数。
【同期】“黑豆芽”生产商 蹇志明:
(豆芽)技术基本上全国技术都差不多,都是这种技术。
(记者:都需要加这几种东西吗?)
对,都是。
【解说】随着一桩桩食品安全丑闻的曝光,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食品安全整顿风,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血旺、含有致癌物罗丹明B的“毒”花椒等一一被曝光。加上之前的“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人们不禁要问,下一个是什么?食品安全的红线为何屡屡被越过?
【演播室主持人】文津,我们常说是民以食为天啊,但是为什么这个天大的事情,现在是频频曝出来令人扼腕的,甚至是令人觉得很痛心的丑闻。这个为什么常常地突破底线,常常觉得这个监管什么的都形同虚设。
【评论员】对,你说得对。你把这个“食”字,我们经常说,您要解字的话,中国人习惯于解字,你把这个“食”字拆开看是个什么字,上面一个“人习字,底下一个“良”字,对不对?所以其实一个食品安全的问题,就涉及两个部分,第一个就是正人心,第二个就是立良法。今天你讲到的很多的丑闻,包括各种滥用化学药品,包括各种制作方法的毒害问题,包括监管机制的缺失问题,包括等等等等。其实讲到最后它就是分解成这两个部分,你比如说我们首先看到说你说的突破底线的问题,你说什么监管机制都形成虚设的问题,第一个部分问题就是说人心不正的问题,那么这个人心不正的问题我们是说道德问题上。很多人说你不要奢谈什么道德问题,那你有良好的监管机制就行了。但其实我经过反思之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在面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时候,必须要解决道德伦理层面问题的时候,因为首先我们面对的一个中国吃饭的人很多,吃东西的人很多,所以给人家提供食品的人也很多。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中国的食品业的准入本身,它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所以说我们所以看到很多的食品安全也好,很多的食品制作加工也好,都是在比较低的科技水平,比较低的卫生层面,以及操作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好,卫生防疫知识也好,都相对比较低的这样一个情况下来进行的。
我们甚至往最好的方面想,有些人可能根本不是有意地要添加毒害的食品。他可能就是说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他面对利益的诱惑,他可能觉得我加点苏丹红,他也不知道这个三聚氰胺这些东西,可能有的时候也不知道三聚氰胺到底会对一个人毒害成什么样子,所以说他把这些东西添加进去,包括染色的毒馒头那个事是个例外,老板自己都知道加了这个东西不能吃。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面,就是不管说你是有意的,是由于无知,还是由于无良,这个道德伦理的问题,都应当是首先它会作为我们的第一个栅栏。
【演播室主持人】第一道防线。
【评论员】对,第一道栅栏,第一道防线,因为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阻拦的话,首先你往这些本来老祖宗都不加的东西里面,去添加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本身就要抱有一种疑问,那么这种疑问到底是不是会被我这个可以一斤可以多赚两毛钱,会不会被这个突破,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们就讲到的是什么呢?是建立良法的问题。那么这良法也包括有的是没有建立良法,有的是建立了良法之后根本得不到实施。你比如说我们食品安全的追踪系统这是没有的,这个是没有的。像这样的制度本身是应该建立起来的,包括我们所说的追溯标签的问题,我以前我记得也在这个演播室,也讲过这个问题。像德国现在实施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的机制,包括食品的追溯机制,它从这个蔬菜从地里出来的那一刻起,甚至种在地里的时候它就有这个标签,标签上面注明了哪里有,这个是谁种的,种在哪里,土壤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问题?那么这是一个方面这个机制,那我们说这是一个缺少。那么我们说现在是不是真的缺少有人管这个事情,不是真最近网上刚刚曝出来,包括这个新闻里面曝出来,人民日报也曝出来,说13个部门在管中国的食品卫生部门。
你像我们开玩笑说九龙治水,现在不是九龙,是十三龙治一张嘴,不是治水,是治嘴,现在都治不好。但是你像最后这么多的部门,好象都没有部门一样,而且听说这个部门名单还在继续扩大当中。所以说你看这就一个没有人,一个东西它是空白的,制度空白。另外一个东西有了机制监管以后,乱管,有利益就管,有利益的时候就管,罚款的多就管,那么没有的时候我就不管,那么这就是说人心和良法都出了问题。
【演播室主持人】随着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应该说相关部门也是迅速进行了查处,然而百姓的担心和疑虑却并未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而消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事故是频频出现,问题到底出在哪,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首播5月8日13:30)《新华视点》(电视版):如何守住食品安全防线(下)
【解说】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随着上海盛禄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产“染色”馒头的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查处。然而,疑问却并未随着调查结果公布而消除。一个馒头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终上到百姓餐桌,需要过企业内控、质监、工商等诸多关口,但遗憾的是,除了经营者“黑心”外,安全监管防线“集体失守”。
【同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处处长 忻元庆:
肯定的。因为你从物质上来说,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你不可能一个产品成千上万种都去测一遍。你只有迹象表明他会加某些物质,或者是标准里面已经明确了哪些物质,可能是你经常会查的这些物质,你不可能所有的物质都去查一遍。一个也是不现实的,本身一个产品的价值和你的检测成本、安全成本你也不可能做到。
【解说】同样,爆出“瘦肉精”丑闻的双汇公司,之前承诺的“18道检验”在关键时候也同时“掉了链子”。
【同期】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连友:
我们是从进厂到出厂整个的检验过程是18道。
(记者:那怎么还会出现这种存在“瘦肉精”这种现象?而且进场根本就没有检测这种现象?)
我们这个是抽检的,我们这个18道检验是一个接受证明的一个检验,然后,一个宰前的一个检验,还有热水冲淋消毒的一个检验,体表消毒这样的一些检验,并不是都是全部针对这样一个标准的检验。
(记者:那既然咱们抽检这么严厉,怎还会进到咱们的生产车间?)
这个我觉得我们是因为现在是抽检的,我们现在前期是没有做到每一头都检验。我们现在执行的这个检验有相当一部分是官方的检验,我们宰前的包括整个我们生产线上的检验都是官方的检验。
【同期】猪贩 曹存东:
拉的是12头猪。
(记者:你们把它送到双汇济源那个公司了?)
送到那以后是过秤的。
(记者:送到那之后,他们厂里不对它进行检测吗?)
厂里是进大门口有检疫员,人家看了一下猪,围着车转了一圈,把猪一看,也就是把这个检疫票一交,他给你盖一下章,把车的小本本往那一压,给你开一张条,就进去了。
(记者:这道关进去,下一道关他是怎么检验的?)
下一道关是到那以后,把这个票开的那个检疫票交给人家,交给动物检疫站的工作室,人家给你批个号,然后在猪身上打个号以后,他们叫到你了,去检疫局开票,出来以后把猪赶到大磅上,一过有那个显示屏。比如说12头猪2200斤,就显出来2200斤,然后在那个条上批一个,你这猪质量合格,你签个保证书就这个意思。
【解说】就这样,“18道检验关”成了走过场,看似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实际上形同虚设。
沈阳的“黑豆芽”事件暴露出的监管缺失,同样让人痛心。“黑豆芽”占据沈阳市场由来已久,却能堂而皇之地逃过层层监管。据参与黑豆芽制作的犯罪嫌疑人蹇志明交代,一年前,沈阳一家电视媒体就曾对他生产有毒豆芽予以曝光,之后当地工商部门以无照经营给予简单的处理,在他搬换地方后便不了了之。
【同期】“黑豆芽”生产商 蹇志明:
说这是违法或者(受处罚)什么的,有关部门向我提示或者处罚我,或者怎的,我也不会说是再犯错误。
【解说】沈阳“黑豆芽”事件曝光后,各部门推诿扯皮的风波也在网上迅速发酵,“豆芽”的生产和销售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中牵涉到了工商、质监、农委、公安4家,而在过去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形成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不管”的局面。
【同期】沈阳市打假办领导小组副组长 安锦荣:
这个一点都不难发现。它绝对不像一些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需要侦察啊、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发现。这个只要你周围留意一下,这样大家发现了,向我们警方举报,我们就很快把它打掉了。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的部门,各级基层的党政组织,也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净化我们周围的环境,守土有责。对老百姓食品安全也应该说是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大家都更负一点责任、多做一些工作,就让老百姓餐桌净化得更好些。
【解说】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事件暴露出一个共性,“马后炮”监管。
【同期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 毛寿龙:
一个行业你要真正健康发展,要把功夫用到平时,而不是问题出了以后大张旗鼓地打击。牛奶业打完了之后其它行业都高高兴兴,为什么呀,知道你们都忙牛奶去了,至于牛肉到底是什么你不管了。对,平时的机制我觉得是更需要健全。
【演播室主持人】文津,应该说刚才你也提到了,我们现在在短片当中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从食品安全法上,也就是说落实到文字上,从文字上看,我们一个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这个一系列的很多的环节我们涉及到非常多的部门,应该说是层层监管,层层地能够为老百姓进行这样的一些检验检疫也好,各个环节都有人在监控,可是为什么现在看起来这种监控反倒是形同虚设?
【评论员】你现在就是说,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首先最严重的一个所谓的官场潜规则,就是这个利益潜规则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要争着来管,因为这个管的时候,有很大的权利的寻租空间,有很多利益在里面,这样有人来管。
因为中国的我刚才讲过了,一个基本的情况是吃饭的人多,所以做东西给人家吃的人也多。那么食品从原材料,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加工、包装、销售再加工等等它有很多的环节。那么不同的环节当中都可以产生监管权,我们讲难听一点都可以产生查处罚款的权力,那么这样的话很可能这一套完整的权,本来是应该你如果设多头监管的话,本来是应当说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盯上,踢足球的时候每个队员都有人盯,那应该是盯得很紧的,但是相反我这个环节我查处了,很多部门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这个环节我查处到了,我给你罚个款,那么我这个环节,我想也许不会对最终的食品危害,不需要我负责。因为后面还有环节,你后面还会出事。
那么有的后面的环节想说,这个环节我虽然这里出了事,但是我查处了,我罚款了,钱我到兜里了,对不对。那么你前面的环节出了事情,那不能都赖我呀,对不对?要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传统的官场潜规则,所谓权责不明,所谓这样的一个责任推诿,所谓这样的一个利益这样的一种纠结在里面,就形成了你刚才所说的这么一个问题。
但是中间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十三个部门就管不好吗,不需要十三个部门都管得好。像德国人的做法,土壤的成分,菜是谁种的,责任人到底是谁,这一片归谁,那一片归谁,什么时候采摘,它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而且还有更重要的是什么呢?隔三差五地这些有监管权的机关,就要来这个地方,随时抽查,抽到了那就是,我们说土一点那就是往死里整,那你就是说毫不留情地,绝对不会说你这个环节我罚完款让你走到下一个环节,不会说你从这里就退出了,这个退出机制建立得非常得好。
【演播室主持人】那正像文津所说的,行政监管积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诺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回顾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犯罪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司法追责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问责却是远远没有到位。一方面是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另外一方面监管的无序和失控,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再度敲醒食品安全的警钟,警钟为谁而鸣,百姓之痛何时休,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好,感谢收看本期新华视点,再见。
【评论员】再见。
片尾人名字幕:总策划:刘思扬策划:陈芸 汪金福制片人:郭维莹统筹:吴建青执行制片人:张宋红责任编辑:赵晓燕编辑:陈施君电子编辑:苑阳记者:俞丽虹 张梦洁 李海伟、张彩霞 杨静 姜兆臣 余力 李德欣 毛伟豪资料:夏青柳、莫小青 配音:赵晓燕音响:田里视频技术:王骁、王剑英灯光:沙锋摄像:王越系统技术:贺新化妆:李水仙播出:余福卿技术统筹:方浩、郝剡技术总监:张大圣技术监制:王宏达、汪小维监制:何晓彤总监制:张浩、陆小华出品人:吴锦才新华社出品(完)
相关专题:全民大讨论:关注食品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