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三峡工程抗旱能力遭质疑 向下游调水致库容剧降

2011年05月27日 06:53
来源:红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5月19日拍摄的水位下降后的三峡大坝坝前水位。

据新华社报道 连日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罕见大旱引发了公众对三峡工程的持续关注。“三峡工抗旱”这组关键词连续多日位居国内各大网站新闻热搜词榜首。

近日,舆论焦点又开始从质疑“三峡工程诱发大旱”转移到“三峡工程抗旱能力”上来。三峡能否解长江中下游干旱之渴?记者为此从三峡大坝沿江而下对宜昌、荆州等地的旱情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一些专家和相关人士。

三峡水库6天补水12亿立方米

5月26日,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52米附近。按国家防总调度,自5月20日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以来,水库水位6天内从154米连续下降了2米。

“三峡水库在此区间原有存水约12亿立方米,现已全部释放大坝下游,用于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紧张和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压力。”三峡水库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说。按此计算,目前三峡抗旱补水力度约为每天2亿立方米。

记者连日来在宜昌、荆州等地采访时注意到,三峡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后,两地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5月初旱情初现时,记者在宜昌市沿江大道看到,长江部分航段露出了滩涂,与远处岸边高水位留下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而这几天宜昌水位明显上涨。一些在江边钓鱼的市民说,水位上涨后,来往的船只也多了一些。

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连日来,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宜昌、湖北沙市、湖南城陵矶、江西九江、江水利委员西湖口等观测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若上游不来水,6月10日后三峡无水补下游

郑守仁介绍说,三峡工程设计时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补水功能是考虑到下游两岸的居民和生产用水,但现在看来还要满足抗旱用水,这部分水量需求比较大。

按原先设计,三峡水库可在长江汛末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并在长江枯水期时为大坝下游地区持续补水,尽可能保障长江中下游航运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当水位在次年汛前降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附近时,水库转入防汛阶段,并利用145米-175米之间的221多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发挥防洪功能。

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运行处处长王海说,借助这221亿多立方米的调节库容,三峡水库可实现补水和抗旱功能。但目前三峡水库水位已降至152米附近,水库调节库容已消耗了约4/5,剩余的1/5库容也即将在6月10日前消耗完毕。

据介绍,如果6月10日长江上游来水还未见涨,而中下游地区又没有大范围强降雨的话,到时三峡水库将极有可能面临“无水可补”的局面。

实现统一调度,才能实现联合运用

“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幅在2000立方米每秒时,下游各水文站平均可抬升20-50公分。这对沿江地区抽水灌溉有一些帮助,毕竟比长江天然的来水量要大一些。”在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看来,保障三峡水库蓄水175米是最大限度发挥三峡水库抗旱功能的首要条件。他说:“三峡水库是逆调节水库,只有在枯水期前蓄满水,才能在干旱时实施好抗旱调度。

据三峡集团的监测数据显示,由于长江上游一些水电站水库自行调度,三峡入库流量会出现与上游地区降雨量明显不对应、变化剧烈的情况,三峡水库每年蓄水期间都会受此困扰。为此,郑守仁指出,长江流域上游多座水库不能各自为政,要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只有实现多座水库统一调度,才能实现联合运用,发挥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三峡工程 三峡水库 下游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多地大旱或推高通胀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