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一种方式清偿地方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近日再度浮出水面。
央行近日首度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同时该报告表示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债务问题一直讳莫如深,旁人难以窥其全貌,本次央行主动提供的信息可谓一大进步。按照官方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计算,那么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上限约为14万亿元。这一数据初步为我们勾勒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大致形貌。
姑且不论技术问题,地方债务再度引发公众的集体关注,焦点之一就是如何买单?
这一问题需要回溯地方政府债务的前世今生,这不得不引出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投资大手笔始末。其实,当时中央财政的出资仅为1.2万亿,其余7成投资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如果今后需要处理地方债,中央政府自然难以置身事外。
也正因此,有传言称,有可能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同时中央政府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意味着地方政府几乎免责,而银行亦算豁免,结局是中央政府兜底———这几乎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处理国有银行坏账思路一致,可谓纳税人集体买单。
理性来看,无论中央政府买单,还是地方政府出资,还是银行背书,本质上可能并没太大区别。在当前政府拥有绝大部分资源以及银行股份的系统之下,纳税人、储户、投资人几乎三位一体,具体选择哪一种清偿方式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加诸于全体纳税人之上。
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尚未到偿还高峰,但未来三年地方债务危机的压力会逐步显露,还本付息风险不容小觑,或许就是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期。不过,笔者认为亦无须过度诠释地方债务危机的严峻性。即使可能存在种种流动性问题,但目前尚难断言地方债务会促成新的一轮银行业危机甚至全局性风险———事实在于,政府目前看来有能力也有资源和意愿控制、承担这一不菲代价。
买单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教训是否领会呢?这或许也应当进行根本反思:首先,经济增长不一定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8%以上,适当下滑并非不可承受;其次,财政刺激政策并非没有代价,而政府的效应也不是万能的。
相关专题:地方政府债务黑洞调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