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八菱科技事件为新股发行制度敲响警钟

2011年06月09日 01:00
来源:京华时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资本论

□曹中铭(独立撰稿人)

在监管部门“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半年之后,A股市场首现中止发行公司,“中弹者”是欲在中小板挂牌的八菱科技。只有19家机构参与询价,不说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就连参与询价的机构也不到20家,八菱科技新股因此中止发行(详见B52版)。

与其说是八菱科技的“大客户依赖症”最终导致其新股发行失败,倒不如说是询价机构的不捧场决定着其“生死”。相对于那些成功发行新股并上市的公司而言,八菱科技无疑是“不幸”的“但是,从今年以来新股超高的破发率看,新股询价机制的短板日益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在今年挂牌的144只新股中,产生破发的达116只,占比高达八成。市场化发行背景下,新股破发的出现是必然的,“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同样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新股出现如此之高的破发现象,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是“正常”的1而失去了“窗口指导”的市场化发行,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市场化发的特征,反而演变成了发行人圈钱的“市场化发行以及保荐机构窃取市场利益的“市场化发行

与超高破发率相对应的,则是新股网上超高的中签率与网下配售比例。继庞大集团首发以21.57%的网上中签率与57.97%的网下配售比例刷新了华泰证券的纪录之后,双星新材更是将网上中签率提升到了65.52%的“高度”。其网下配售方面,不仅有效配售比例达到48.57%的某家机构更是“包销”了1020万股网下发行量中的900万股,堪称网下配售的一大“奇迹”。

一切都是新股高价发行惹的祸。目前的新股发行,机构询价早已流于形式。新股发行价格不是由询价机构“询价出来的,更多的是体现着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意志。如果询价机构报价偏低,将可能被劝退,只有报高价者才会成为“座上宾”。这也意味着,即使像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在新股询价过程中,也只能处于弱势地位。

在新股询价中,保荐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往往会给出虚高的估值来误导询价对象。如海通证券在保荐国电清新时,给出的估值范围为59.4-72.6元,而国电清新的发行价格最终定格于45元;双星新材的上市保荐人光大证券给出的“合理”估值为70.76-81元,其发行价格实际为55元。

由保荐机构与发行人特别是发行人最终决定新股的发行价格,已在市场中形成一股暗流。所谓的新股询价,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越来越高,新股破发率越来越高的根源正在于此。如此事实,也从侧面说明现行的新股询价机制存在巨大的漏洞。

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与万安科技的险些“中彩”,在为询价机构出了一口“恶气”的同时,也为保荐机构敲响了警钟。肆意地为发行人充当“吹鼓手”,就有可能遭遇民生证券同样的尴尬。

笔者以为,要改变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决定发行价格的局面,实施配售市场化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对于入围报价,按照询价机构的实际报价进行配售,报高价者高价配售,报低价者低价配售,其加权均价作为网上发行价格,才是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新股 发行 机构 保荐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还原八菱科技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