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警惕大非借利好减持

2011年07月01日 00:21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李若馨

0人参与0条评论

“产业资本拥有消息和筹码的双重武器,完全可以把投资者玩弄于股掌之上,我们根本无法抗衡。”这是一位私募人士的一条微博。在他发这条微博的时候,某地产公司梦碎矿业的消息尚未发布,而此公司在6月发布的公告更像是对前述言论的最佳注脚。

在注入矿业资产行将逾期之时,此公司对外宣称“与重组方协商解除相关重组协议事宜”,这一消息直接导致次日该股跌停。这场两年前就开始筹划的矿业大戏似乎就这样草草收尾了,与重组消息刚一抛出时的连续7个涨停对比强烈。

令众多投资者不满的是,在矿业注入协议行将逾期的日子里,此公司第一大股东连续抛售公司股票,且几乎全部减持在股价高位;但在此期间,公司却对矿业重组可能搁置的风险只字未提。在宣布正在解除重组协议前,此公司在今年发布了24份公告,对于重组进展的说法只有“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二次反馈意见通知书》,需要公司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材料中的有关问题提交书面回复意见;目前,《反馈意见通有关回复尚未提交。”这一句话。

全流通伊始,市场一度认为小非减持冲击很大,同时认为,由于大非(尤其是控股股东)会考虑控制权问题,其减持抛压并不重。如今看来,投资者也对少数公司大非的减持较为忌惮。理论上讲,掌握着公司经营一手信息的少数大股东们,精准选择减持套现时点似乎并不是难题。甚或,通过释放上市公司亦真亦假的经营消息,完成自身在二级市场上的变现,也具备相当的可操作性。同为股东,信息不对等的悬殊差距,让这些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处于绝对优势。

面对这样的手法,单纯要求股东减持做及时信息披露、敏感期内禁止买卖公司股票等规定似乎远远不够。如何更加透明地规范信息披露,让悬殊的信息不对等尽量缩小差距;如何制衡大股东,使其拥有的上市公司决策权和股东收益权得到有效分立……恐怕是监管层在未来的全流通时代急需面对的问题。

有媒体粗略计算,此公司大股东通过短短5个月的减持套现近2亿元,试问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领域有多少这样的套现标的?一旦这类产业投资者给市场形成示范效应,恐怕将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经营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A股市场投资者对“故事”的热情似乎也应更加理性一些。近期多家公司都抛出了涉足矿业的计划,虽然矿权仍虚无缥缈,但股票估值则已经直追矿业股。不难想象这样的场景,上述公司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公告称投资矿业时机不成熟决定暂缓该领域的投资计划,又会有众多小股东在股吧里痛批公司操纵股价。在监管层尚未出台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前,对那些劣迹斑斑的A股故事大王,投资者最好选择无视。

[责任编辑:lizy] 标签:减持 利好 投资者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