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务院:楼市限购继续从严 力促保障房建设如期进行

2011年07月15日 06:1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早报记者 王齐

0人参与0条评论

限购令将扩至二三线城市力促保障房建设如期进行

楼市调控关键期,温家宝再发令:房价过高地区加大调控力度

国务院“继续加强楼市调控”五措施

一、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职责。各地要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调控政策,房价过高的地区要加大调控力度,着力改善供求关系,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二、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要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管理科学有序。

三、要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四、要认真落实今年的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投放。认真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五、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抑制租金过快上涨。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判当前楼市形势时说,“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

早报记者 王齐

先是生猪,接着是房地产。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食、住”

7月13、14日,中国政府网先后发表两则新闻稿,披露了前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生猪生产及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部署。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效果。

会议为此提出了五项措施。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是:“各地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房价过高的地区要加大调控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抑制租金过快上涨”,等等。

对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解读称,这表明了国务院稳定房价的决心,还有保障房结构调整的决心。

另有分析则称,国务院的此番表态,“主要是强调保障房的建设要加快”商品房的调控政策没变,包括银行贷款,税收从严等,现在只是再一次重申”,“这也是给地方政府一些压力,表态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关于楼市调控,温家宝此前已有表态。7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4次经济形势座谈会。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消息,座谈会上,温家宝说,“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加强金融支持,推动制度建设。

“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放松”

对于今年以来的楼市调控,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为“取得初步成效”:“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趋缓,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部分房价过高城市出现稳中有降态势。

新华社14日引述权威部门的数据称,今年1至6月,43个已实施住房限购的城市中,有3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比去年月均成交面积下降。

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指出了问题,包括:“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开工率较低,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不完善,工程质量、分配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新华社14日引述国家统计局数据称,“70个大中城市中,沈阳、长沙、宜昌等3个城市近3个月新建住房价格月环比涨幅均超过0.5%。部分房价较高的城市,商品住房价格仍在高位运行。

财新网14日则援引世邦魏理仕北京研究部董事陈红飞的话说,虽然政府关于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仍十分坚定,但目前此轮房地产调控在操作层面已经有所放松。“一些高档住宅项目近期相继取得预售许可证,获准上市销售。可以预见下半年高档住宅销售市场新增供应稀少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hezl] 标签:楼市 房地产市场调控 开发商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