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警示银行理财融新还旧

2011年07月16日 16:53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韩言铭

0人参与0条评论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持续火爆。在股票市场疲软,公募基金甚至私募证券基金巨亏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获得正收益,甚至是高收益。

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纷纷遭遇滑铁卢之际,银行怎么突然成了理财高手?在中国社科院金融产品中心研究员王伯英看来,银行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银行不得不违规出牌,“银行理财高收益背后,有不能言说的黑匣子。

银行的“刚需”

细心的投资人会发现,在6月30日银行年中考核“大限”前后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差距明显。据金融界数据显示,在6月最后一周排在发行榜上前两位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最高收益率达到7%,随后收益率开始回归理性,大部分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内。

“严格的存贷比考核,利率又受管制,导致一些银行不得不‘借道’理财产品渠道,否则没有业务可做。恒生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裁朗歌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金融学教授徐洪才也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现实的基础,“一方面,银行有揽储的需要,在存贷比严格限制下,银行有动力通过高成本获取资金;另一方面,在存贷比通胀的环境下,老百姓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高收益。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看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低与其投资标的关系并不大,“理财收益高是银行竞争的产物。”王伯英指出,尤其是短期连续系列发售的银行产品,收益率与资金投资标的根本没有相关性。“在一些‘短融长投’的‘资金池’中更可能存在融新还旧。”也就说,这种短期理财的高收益更像是一场“庞氏骗局”

相关人士指出,银根收紧后带来的流动性极为短缺,导致银行打起理财收益的“价格战”

一位外资行中层对记者说,理财产品其实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锋,“在‘产品要混业、监管又分业’下,中资行在理财产品方面创新的空间有限。”在他看来,即使管理层对银行理财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在利益未能市场化,又存在严格的存贷比管理制度下,靠“打压”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难以奏效,即使一时打压下去,也会通过其他形式冒出来。

黑匣子的风险

引起管理层注意的是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实现的“资产表外化”,商业银行将债券、贷款、票据等打包作为配置资产,将其设计成为理财产品,发售给客户,同时通过压缩表内资产以获取业务发展空间和流动性支持。

王伯英介绍说,在如今五类理财产品的设计模式(资产池、银行代销、委托贷款、财产受益权和理财产品“互持”) 中,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是各家银行发行的绝对主力。金融界监测数据显示,在6月30日~7月6日这一周发行的271只理财产品中,组合投资类产品共发行170只,占总发行量的62.73%,连续三周占据发行首位。

而这类理财产品往往语焉不详,投资者并不清楚这笔资金投向何处。

王伯英认为,“组合资产类产品均宣称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优质企业的受益权、信贷资产等,但几乎无一明示具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比例。

她进一步指出,信息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诸多“违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为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募集投资者资金后,到底如何运作,多位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不愿多言。而据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一般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团队人员并不多且非常年轻,他举其所在银行说明,“我们按固定收益产品类、股票基金和另类投资分成三个小组,总人数也才十几人,研究创新能力有限。”这些都导致市场上发行的理财产品呈现同质化和本行产品的系列化。

也有银行人士坦承,在这个不能言说的“黑匣子”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入到金融市场(股票、基金、衍生品、信贷包等),甚至能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就连我们也很难搞清楚这些资金流向了哪儿。

一位长期观察理财市场的研究人士表示,目前融资市场是理财资金大量流向的市场。在需要短期、连续给付投资者高收益倒逼之下,银行只能购买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他提醒,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鉴别。

王伯英也提醒,“资产表外化”的过度膨胀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大。如果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损失,可能会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表外风险就会转嫁至表内。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目前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大银行而抗风险能力更弱,一旦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中小银行将会首当其冲。”

[责任编辑:lilei] 标签:理财收益 理财市场 银行理财产品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