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降温银行理财

2011年07月25日 16:5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王丽娟

0人参与0条评论

理财产品的勃兴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构成倒逼之势,但在强大的融资平台风险面前,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将审慎推进

记者 王丽娟

年中一过,上半年还保持着高发行量、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便开始降温。这不仅是银行自身需求上的调节,更是监管层有意控制风险的结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银监会已于近期向银行下发关于理财产品相关自查整改要求,其中包括禁止高息揽存、收缩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以及不得投资票据和信贷类资产等要求。以求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控制。

尽管银监会对此要求的下发与否并未做出正式回应,但是业内人士已经感受到理财产品再次遭遇收紧。“相关要求已经下发,但具体如何操作还并不明确,目前我们只是谨慎对待理财产品的发行。”某股份制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人士说。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年初以来,一边是信贷规模控制,一边是负利率造成存款压力,银行在存贷款业务双双受到挤压的同时,资产双重表外化正不断膨胀。但这种资产池对资金池的“多对多”运作,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隐忧一直存在。

而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勃兴,已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构成倒逼之势,但不少专家认为,在强大的融资平台风险面前,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将缓慢地审慎推动。

膨胀的表外资产

上半年,在资本市场疲软、存款“负利率”的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可谓风景独好。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了2010年全年发行总量。其中,6月份就发行了1760款产品。

之所以有如此增长势头,不仅是“负利率”在起作用,银行也有其自身需求。“在银行融不到资的时候,通过委托贷款或者信托就可以融到部分资金。一些委托贷款公司的贷款可以包装成理财产品在银行销售,另外一种就是和信托公司合作,将信托发行人所需募集资金包装成理财产品销售给投资者。”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介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维护一些客户的贷款需求。

华泰联合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估计,在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30%左右投资于债券、30%左右用来直接购买票据和转贴现,35%左右投资于信贷类相关资产,5%左右投资于股权、外汇、结构性产品等其他资产。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在募集期前后的一段时间还可以转化成银行存款,这也是到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会迅速蹿红的原因。“尽管银监会要求日均存贷比的考核,但是并不是特别严苛的,即便有些日期超过了75%的要求,银监局只会警告处理。而月末时点的数据是要进入报表的,一旦越过红线就有被摘牌的风险,所以季末依然有冲时点的冲动。”上述银行人士解释。

正是由于这些需求,将银行表内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从表内逼到了表外,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买卖票据、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存在,且规模越来越大。

“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过理论上看,表外资产量越大,风险可能就会越大,会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指出。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用“双重资产表外化”来警示银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运作,简单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形成资金池,用该资金池购买银行设计的资产池,形成资产池和资金池的匹配。

戴志锋形容,两个资产池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也可以先构造资产池,再募集资金。两个资产池不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当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池资金转入银行负债类;资产池有可能转为银行资产方,但绝大多数资产池仍留在表外,与新的资金池匹配。

期限上的错配为银行带来一定的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短期,与其匹配的资产池就可以购买期限较长的资产,从而获得期限错配带来的收益。而同时,这也给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要求。

王增武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就要解决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对此,银监会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允许。但是潜在的风险是存在的,主要就是资金链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存在拿后续投资者资金来支付前期的投资本息收益,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如果一家银行出现就会造成资金链的问题,就会对整个金融稳定构成影响。”他说。

银监会创新业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除了最初关于理财产品的管理规章,银监会发布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大概有16项,都对投资管理有规范的要求。“按规定,不管是不是资产池类的业务,每个理财产品都会看到它单独的账户管理。其中,2009年的113号文,提到信贷类理财产品有30%合规性的要求,在其他文件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内部有估值和测算的。

不过,目前银行卖出的理财产品多数并不明确披露资金的投资去向和投资比例,也就意味着理财产品相对于投资者来讲并不足够透明。

以近期某银行发行的一款三个月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例,合同上只声明募集的资金将全部投资于产品合约所规定的银行间市场投资品种,并没有明确具体投资品种,也不明确投资规模。

“一部分以委托贷款形式研发的银行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有一些会投向房地产贷款、基础设施贷款,期限较长一些。”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

这类流动性风险已经引起银监会的注意。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不仅要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是明确披露投资去向,并对部分领域的投资占比有所规定。同时,银监会已于近日的内部会议上拟叫停融资类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资产池,也就是说将信托贷款清除出银行的资产池,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投向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者是目前尚未明确的信托受益权。

增减两难

近期监管层的持续关注无疑给火爆的银行理财产品降了温,而经济下滑和企业自身债务调整也为银行资产池的扩大造成压力。因此有分析认为,理财产品快速膨胀期已过。

沈建光指出,“双重表外化”业务的扩张,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且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必将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表外风险转嫁表内。

但是,部分长期贷款项目仍需要银行为其募集资本。“银监会的规定短期内肯定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不会一刀切,会给银行喘息的机会。”王增武认为。

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会参照之前银监会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规范过程。2010年8月,银监会在叫停银信合作产品1个多月后,下发具体文件,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今年年底是转表的最后期限。

理财产品资产池的明细已经开始定期上报监管部门并受到持续关注。

不过,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指出,即使真的全部叫停,银行还是会想办法换另外一种手段来实现融资功能的,“因为银行要发展,企业也要发展”

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沈维认为,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顺应行业趋势的。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而理财业务成为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

过去“做大规模吃息差”旧盈利模式的不可持续,迫使银行向新的盈利模式转型,其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就是转型的方向之一。

目前银行已加大了对中间业务收入考核比重,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1.4%,环比增长39.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至20%。中间业务收入呈现出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齐头并进的格局,理财产品已成为中间业务的主要部分。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流动性 资金池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