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重建公信力的艰难起步

2011年08月03日 03:5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平台近日上线试运行,但甫一露脸,便招致各类批评意见,诸多质疑声可谓不绝于耳。面对各种指责的声音,红十字会官员表态“对质疑很痛心”,颇有一种不被理解的委屈。

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平台的提前上线,主要是因为郭美美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就在前些日子,一个年轻的炫富女子,通过发布一条微博吸引了舆论的密切关注,导致红十字会牵连其中,并且使其公信力大大受损。在网络上,红十字会成为众多网民发泄情绪和不满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国红十字会有着悠久历史,是西方人道理念与中国传统仁爱思想契合后的产物。这样一个富有历史感的公益品牌落到今天的地步,公信力受到如此大的伤害,有一些人应该为此感到十二分的羞愧。

郭美美事件余音未了,但现在确实到了探讨如何重建红十字会公信力的时候。除非你一定要说,红十字会必须垮掉以谢罪于天下——这样的建议未免过于极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虑,告别情绪性的争论,正视这个公益机构的未来,应为理性选择。

很明显,红十字会对社会舆论近一阶段的批评给出了积极的反应。先是媒体披露总会今年酝酿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后是捐赠信息平台迅速上线。从这些动作来看,红十字会有心纠正自己的问题,愿意将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以监督自身的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匆忙上线的捐赠信息平台还显得比较粗糙,一些发布规则的制定还不尽妥当。比如,一些捐赠数据出现了误差,善款使用情况的说明则过于简略。另外,不少人对于10万元以下的捐赠款项暂不可查使用情况的制度,表达了不满,认为爱心不能以数额来做区分,等等。应该说,批评与质疑的声音大多不无道理。

质疑归质疑,批评归批评,这个时候,对于红十字会的努力,其实倒应更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因为捐赠信息平台上线时间的仓促,细节难免粗糙,但整体的路径应该肯定。红十字会正朝着人们期待的透明的方向去做整改,即使其不够完善,也应该多予鼓励。

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红十字会正在开始其重建公信力的新起步,尽管这个起步处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颇有些艰难。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今天本报报道的“东莞样本”,还是包括捐赠信息平台上线等透明举措,都是在表明,半官方公益机构的透明之路,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公益机构具备了透明运作之下的公信力,即便没有政府信用的背书,一样可以(甚至更能够)赢得社会的支持。

当然,对于红十字会来说,艰难的重建努力才刚刚起步,未来之路仍然迢遥。值得注意的是,公信力失去易,建设却难。公益机构的生命在于公信力,社会舆论对于公益机构的不当作为高度关注。任何一个伤及公信力的公共事件,都可能对公益机构形成负面影响,乃至造成重大创伤。在这一点上,红十字会过去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同时,重建公信力的努力不能仅限于总会层面,整个红十字会系统都需要行动起来。眼下,红十字会内部开始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一荣不能俱荣,一损却是俱损”。回头看看,去年爆出的地方红十字会的奢侈消费事件,曾轰动一时。这一事件,影响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区级红十字会,而是伤害了整个红十字会的品牌。如果地方红十字会不能积极响应总会的变革,依然因循守旧,“一损俱损”事件的继续发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有一天,中国红十字会在与民间慈善事业的竞争中,依然拥有爱心人士的信任,依然是公益领域的主流机构,那就说明它真正走出了困境,重新获得了成长空间。但要认识到,红十字会的公信力重建之路,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透明的整改努力不能运动化、短期化,而应进入常态;另一方面,随着公众捐款部分占红十字会资金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个公益机构财务制度的变革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责任编辑:liyang] 标签:公信力 红十字会 公益机构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