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金融风暴后的翻云覆雨手
每经记者罗伦发自上海
“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是一个草率、错误而又危险的举动。”在8月5日美国3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自1917年首次遭到降级后的一周,美盛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比尔·米勒在英国《金融时报》上以“标普犯下大错”为题,公然对其大加指责。
米勒认为,标普选择在美国股市正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周之后做出降级的举动非但“完全不必要”,而且“时机也糟糕透顶”,更可怕的是,“其推理拙劣,带给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果(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是难以预测的。
然而,米勒的观点一出,即刻受到了另一部分观点的诟病。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标普这种看似表现了“惊人的无知与漠视”的行为才表现了一家评级机构基于自己的判断所作出的公允定夺。“调级决定是其基本权利,维持市场信心不是其职责。一家过多考虑市场信心的评级机构,必然会屡屡助力于经济绥靖与虚假繁荣。”美国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那么,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究竟“该”还是“不该”?对此,在地球这一端的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其微博上的回答是:“美债降级只是导火索,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实体经济。
信用机构遭遇信用危机
事实上,或许正是舆论两方的激烈争辩才更值得人们深思。在米勒的论述中,最耐人寻味的当属其对包括标普在内的全球评级机构动机及其垄断地位的质疑。
“以盈利为目的的私有公司却拥有法律认可的特殊地位,即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发挥准监管机构的职能,这令人无法接受。”米勒直言。
可以说,上述言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全球多数业内人士内心的焦虑:不论标普给予美国主权债务信用的降级举动本身是对是错,但无论是在东南亚货币危机,还是在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成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同样都是由于三大评级机构发出对国家债务信用评级的下调,从而引发了市场的动荡乃至金融风暴——这似曾相识的场景才是令人浮想联翩且心存猜疑的根本原因。
“包括标普在内的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其实质都是以收益为前提的私有公司。如果以此次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被降为例,选择在这样敏感而特殊的时机才做出改变,一定有其深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治国认为,标普此番的举动一方面看,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美国确实存在很大的偿还可能和能力缺口的技术原因;但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为了对包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未能做到提前预警的弥补,当时在发生危机之前,标普还给“有问题”的机构债券打了“3A”等一系列遭到舆论和投资者质疑与指责的举动,致使市场广泛认为,“信用机构产生信用危机”
“美国最优秀的非金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里,只有不到10%的比例才能获得最高的AAA信用级别。然而,令人不可思议和极度震惊的是,以次级贷款做担保所发行的所谓抵押支持债券(CDO以及CDO平方,又称为结构性金融产品),竟然有90%获得AAA信用评级。次级贷款所支持的债券,竟然与我们最尊崇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一样安全,谁能够相信这套把戏呢?”次贷危机爆发后,《纽约时报》当时曾对美国评级机构提出这样的质疑,在今天似乎又具有了别样的寓意。
超过百年的话语权垄断
信用评级行业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被评论称为“激进派”的标普早在1860年就已创立,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在全球范围,标普的员工规模超过5000人,业务机构分布在19个国家和地区。而在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最年轻的惠誉的历史也近百年。
为什么三大评级机构的威力如此之大?这无疑与上述逾期百年之久的话语权垄断的历史原因分不开。
“信用评级可谓是一种‘公信力产品’,三大评级机构经过长时间磨炼形成的‘声誉资本’已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李治国对记者表示。
在李治国看来,正因为在任何交易之前都必须有“信用”这一参考,因此能够制定这一“标准”的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几乎已经渗入全球金融机构的骨髓里。
“比如,在确定银行必须增加存款量的过程中,若不参考信用评级,银行不敢轻易下决定。中小银行声称,除了采纳操作相对简便、价格低廉的信用评级,它们别无选择,若被迫寻找其他途径,它们与大型银行的竞争将更为艰难。大型银行则称,若不使用信用评级,它们就很难与使用评级的国外银行抗衡。”李治国说。
事实上,资本市场确实高度依赖着三大评级机构。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著名投资者朱尔斯·克罗尔曾成立了一个“克罗尔证券评级公司”,希望通过它给投资者提供除了依靠三大评级机构之外的新的选择。然而,克罗尔很快就发现,即便如此,投资者在购买股票之前,依然会主动“要求”企业拥有评级三巨头之一出具的评级。克罗尔认为,现行体制正不断巩固三大评级机构的地位。
一年前,美国监管层针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寡头垄断嫌疑,也曾萌发“消灭”它们的迹象。他们曾向各方征求意见,但得到的主要答复都是:别乱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当时对媒体表示,总体来说,收到的答复中没有具体的替代品建议。大多回复都是,信用评级是评估信用风险的可靠工具。
地位特殊的“私有公司”
从常理来看,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即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却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三大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却都有显著的“国籍痕迹”——穆迪和标普的总部设在美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惠誉总部虽然设在纽约和伦敦,但由一家法国公司拥有多数股权。此外,美国证交会早在1975年就给予评级机构“官方”地位,作为监管机构评估经纪自营商资本费用的手段。
最令人心生猜忌的要属2003年,由于德国反对伊拉克战争,标普在当时将包括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内的一些德国企业信贷评级统统降至“垃圾”级统蒂森克虏伯的股价因此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更为“巧合”的是,全力支持美对伊动武的澳大利亚的外汇债券评级却被标普升至最高级。对此,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穆迪也曾有高管公开承认,“我们不像是在进行职业的评级分析,而更像是在把自己的灵魂出售给魔鬼来换取金钱。
对于这种过于明显的“烙印”,有评论指出,“具有官方身份的评级机构是美国进行金融战争最锐利的武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茂荣也表示:“信用评级功能过于重要,而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却存在明显不客观、不公正、不合理。
在张茂荣看来,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了全球从企业到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务,这种垄断地位使其缺乏应有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它们用美国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的企业和主权信用,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南辕北辙,不仅无法及时准确地发挥预警功能,反而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自1949年穆迪给予美国AAA评级以来,不管经历何种经济金融危机,直到今年8月前,这一信用等级都没有改变。但很长时间以来,美国债务问题就已存在,直到今天,标普才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2010年底,标普才将中国长期主权债务信用评级由此前的A+上调至AA-。”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型公司基金经理表示。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也撰文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穆迪、惠誉、标普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可能影响与操控市场,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协助美国政府攫取政治利益。/历史/屡掀金融风暴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力”可敌国信用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被印证。
8月5日,标普调降对美国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后,美国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双双跌幅超过5%。随后,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财政部长以及美联储等机构首脑人物纷纷发表讲话,称美国国债永远应该是3A评级,试图给予市场信心。许多投资者甚至不愿听完奥巴马的电视讲话就背过头去继续抛售手里的股票。在奥巴马发表讲话的11分钟中,道琼斯指数又讽刺性地下跌了近20点。
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更可怕的影响还在后面。分析普遍认为,其引发的严重连锁反应远不止债务人利益或因此受损。事实上,以美国国债为抵押品的金融资产都将面临缩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这些评级公司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债务评级。这次它们是给美国的国债评级,这件事情就很严重。因为美国的国债从来都被国际市场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因此,美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它们手中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不少国家手中也握有大量美国国债。如果美国国债被降级,意味着这些金融资产的风险将加大。为了预防未来的风险,所有的金融机构需要重新组织金融资产,以保证资产质量。
“实际上,这种由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国家主权债务信用从而引发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债务、货币危机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李治国介绍,1997年9月3日,标普宣布下调泰国主权信用评级,泰铢汇率应声下跌超过4%。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货币大幅下挫,这标志着东南亚货币危机进入新的阶段。
2009年12月8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债台高筑的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当月,标普和穆迪相继跟进——至此,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
“去年4月末,标普将希腊主权债务的评级从BBB+下调了三个级别至BB+,前景展望为负,并且又将葡萄牙主权债务级别从A+下降到A-,一次下调两个级别,前景展望为负,4月28日,标普宣布将西班牙主权债务级别从AAA下降到AA,前景展望为负,一系列降级后,希腊债务危机上升为了欧洲债务危机。”李治国表示。
事实上,三大评级机构确实具有“足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杀伤力。正如在1996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出版的一项长期研究成果《无疆界市场》一书中宣告:谁掌控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全球资金的流向,就掌控了主权国家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就掌控了主权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脉。而当今世界掌控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就是以穆迪、标普、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声音/打破评级机构寡头垄断呼声四起事实上,指责标普此次率先调降美国主权债务信用“漏洞百出”的议论不绝于耳。就连美国政府官员也出面回应,标普在评估时存在技术上的巨大计算误差,其错误估计了美国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将美国未来十年的赤字多算了2万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一向被指“迎合着本国利益”的标普此番敢于“大义灭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标普此举是其内外双重压力的结果。一方面,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确实不容乐观,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率及房地产业恢复情况均低于预期;另一方面,也正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标普对欧洲许多国家的信用评级一直在降,而其对美国的评级始终维持在AAA水平。意大利等国家已经表示对这种“不公正”评级的不满。为此,标普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而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不排除是为了在欧美之间寻求平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不过,对于本质是私有企业的标普而言,李治国还补充道:“(标普)只追求客观中立的诉求而放弃利润诉求也是不可能的。
在李治国看来,8月4日,在美债危机初步解决后,全球资本市场、油价、金价、期货市场暴跌,并不具有充分条件。“暴跌必是有人砸盘,是否是实力强大的对冲基金等大投资者有意为之,旨在逼迫美国政府出台QE3?也正是在这敏感的时刻,标普随后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至少在行为方式上与8月4日的砸盘者并无二致。因此,必须看到,标普调低自家政府信用,即使可以让其从帮助美国让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阴谋论’质疑中脱身,也不能完全免除追逐自身利益的嫌疑。
此外,能够支持标普进行这种“有恃无恐”的“逐利博弈”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评级机构本身与众不同的“只赚不赔”的盈利模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评级机构的收入是证券发行总量的一个固定百分比,证券发行量越大,收入就越高。而且,评级机构的收入与市场表现毫无关系。“只要债券发行出去,它们就能赚钱。
上述人士分析称,三大评级机构形成的垄断局势让即使评级机构所评级的证券出了问题(违约或市场表现与信用等级不符),评级机构亦不需承担任何责任,且投资银行和其他证券发行机构或承销机构也没有任何理由撤换它们,因为它们不敢得罪信用评级机构。
“所以评级机构的生意是‘只赚不赔’。它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投资银行尽可能大量发行债券。为了吸引真正有钱的投资巨头购买抵押支持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精心构造它们的评级模型,巧妙设置模型参数,让绝大多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都奇迹般地成为AAA级或投资级。”知情人士表示。
现在,欧洲计划在2011年底成立一家由25个合作方参与的评级机构,德国也在研究一项建立评级机构的计划。在我国,发展自己的信用评级产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够打破信用评级行业的“寡头垄断”,还需要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
相关专题:标普调降美国长期信用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