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鑫药业涉假 拷问公募基金投研三宗罪
紫鑫药业涉嫌造假及此前一系列基金重仓股的业绩变脸,暴露了公募基金投研的三大痼疾:过度信赖卖方报告、调研不扎实、热衷冒险。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袁京力】8月6日,本刊曾发表了题为《紫鑫药业玩转空手道》(见第29期)的文章称,紫鑫药业的业绩暴涨存在虚构的嫌疑。
8月15日,《上海证券报》的跟进调查报道,更是直指该公司涉嫌隐瞒关联交易、制造虚假业绩。由于这些涉嫌违规行为与此前的ST银广夏(000557.SZ)造假类似,被媒体称为复制银广夏的骗局,后者在2001年8月被曝造假,连续出现15个跌停。
8月16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在中小板上市的紫鑫药业(002002.SZ)因媒体报道停牌。
与上次银广夏造假时公募基金曾陷入其中一样,这次重仓紫鑫药业的基金也不少。据紫鑫药业的公告,共计6只公募基金持有公司的股票。
如果紫鑫药业造假被坐实,其果真沦为银广夏第二,公募基金将损失惨重,也会引出公募基金的痼疾:偏听卖方分析师、上市公司高管的忽悠,自身调研形同虚设,缺乏独立性。
事实上,自上半年以来,从海普瑞(002399.SZ)业绩大变脸至金风科技业绩的大滑坡,而这些均为包含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在内众多基金经理广为看好的股票,不由令人对公募基金的调研能力产生强烈的质疑。
自2007年以来,公募基金由盛而衰,背负了太多的骂名,这除了大环境的因素之外,大部分公司或者基金经理更应该反思,能否与更独立性的投研为投资者赚钱?
基金公司目前的投研决策来源有二:一是卖方分析师的报告,二是自身的投研人员前往公司调研。
过度相信卖方分析师的报告也危害甚大,完全信之容易陷入巨大风险中。
以紫鑫药业为例,自2010年底,包含长江证券和国海证券等券商,发布了10多篇研究报告,纷纷给予了“推荐”的评级。而不少基金似乎相信了这些报告,并坚决买入持有。
再者,公募基金研究员乃至基金经理的调研能力备受质疑。
对于重仓的股票,不少研究员甚至基金经理会前往调研,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但这不少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获得比卖方分析师更多的信息。
据上海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个别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之所以全国四处跑,其实是打着调研上市公司的名号,四处游山玩水,甚至出现了只是在该上市公司所在城市游玩并没有调研就写出报告的现象。
更敬业的公募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大多数也是仅限于跟上市公司董秘交流,真正能更深入调研案例的并不多见。
事实上,调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非常多的方面。
比如,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在买入洋河股份(002304.SZ)之前,除了跟上市公司高管、财务总监深聊之外,还亲自花费一天到车间去调研、考察,了解白酒的生产程序、库存情况等。
事实上,公募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应当向阳光私募赵丹阳学习,至今其调研行为仍被人津津乐道:他投资A股最早研究盐田港(000088.SZ),穿上工作服摆脱警卫与工人聊天,了解每天的卸货情况;调研宁沪高速(600377.SH)亲自跑到高速路上数每天经过的车辆;调研贵州茅台(600519.SH)更是跑至酒库去看库存情况。
而这在股权投资中更为常见。
但对于投资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而言,由于交易的频繁,并不大可能按单一投资案例考核,但拿着不菲收入的公募投研人员,以如此敷衍了事的调研应付,出现陷入类似风险的故事层出不穷。
其三,在业内人士看好,类似紫鑫药业这种财务数据异动的公司,公募基金并没有保持警惕敬而远之。
“君子不立于危墙”,由于公募基金大多数为中小投资者,其更应该致力于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但这些年来,公募基金热衷于博重组、赌消息股,或者投资估值明显高估的概念股,企图火中取栗,这显然背离了大部分公募基金的宗旨所在。
相关专题:兴业全球基金为何频频踩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