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介绍
一、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战略文库
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战略文库是集研究成果、讲演文集、金融领袖及国际金融论坛成员著作为一体系列出版物,根据每年国际金融论坛年会和研究成果定期或不定期出版。
全球战略文库的宗旨: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对全球金融经济问题深入研究。
全球战略文库所涉及的选题范围以及主要内容与国际金融论坛的目标密切相关: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全球金融领域和区域经济间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多边合作、交流与对话;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和实现金融稳定;促进全球金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对策。
全球战略文库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编委中由国际政要、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权威人士所组成。全球战略文库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国际金融论坛(IFF)顾问委员会主席、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国际金融论坛(IFF)共同主席、美国总统经济复苏委员会前主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担任编委会名誉总编;由国际金融论坛(IFF)顾问委员会共同主席、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副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原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担任编委会主席。
全球战略文库目前已出版了《中国金融开放新格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与中国的影响》等系列丛书。由于该丛书具有较高学术水准、战略性、前瞻性,日益受到国际金融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促进全球金融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抉择》系列丛书
《中国抉择》系列丛书是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战略文库第3辑。《中国抉择》系列丛书由国际金融论坛(IFF)管理委员会主任、首席执行官兼秘书长张继中,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担任主编。
《中国抉择》系列丛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问题。所谓战略,即战争的谋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在现代被引申至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中国抉择》系列丛书的内容与战略及其选择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化战略,以及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
围绕上述四大战略,《中国抉择》系列丛书共选编了130多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其中大部分成稿于2005~2011年。考虑到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连续性,以及作者在理论探索方面认识的不断深化,丛书一并收录了十余篇作者较早(主要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研究成果。
《中国抉择》系列丛书在体系结构的安排上采用了统一的模式,即第一部分均为“战略研究核心报告”,其余部分则为相关专题。从丛书的脉络来看,丛书从国际、国内、宏观、微观、理论、实务等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战略选择问题。
《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是《中国抉择: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册。其余三册:《中国抉择: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中国抉择:走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化战略》与金中国抉择: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战略》将于年内陆续出版。
三、《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
《中国抉择:走向国际金融强国战略》,收录了19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内容涉及四个部分。
1.战略研究核心报告
这部分包括两篇长篇研究报告。其中《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历程、挑战与应对》对中国金融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真研究金融对外开放中纷繁复杂的局面以及一系列重要问题,这对于把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取向,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确保中国金融安全、促进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战略与抉择》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和缺陷,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思路,深入论证了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深化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合理布局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五项中国应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提出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长期的政策取向和中国在近期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2.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这一专题有四篇研究报告,均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
这些研究报告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弊端,表明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研究报告明确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目标与原则,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和路径。
这些研究报告表明,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把握的问题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为突破口,打破美元垄断地位,实现中国由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解决人民币国际化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两个关键问题,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研究报告还从文化重建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探讨。金融霸权文化、治理机制扭曲、指导思想僵化、美国模式主导文化等因素致使国际金融体系文化扭曲,因此,此次金融危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场文化危机。作者提出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文化重建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目标与文化重建、改革原则与文化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与文化重建,以及包容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3.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
这一专题收录了八篇研究报告,从不同的角度,针对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论金融全球化》,对金融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如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形式、金融全球化的动因与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实质与发展趋势、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战略选择。这些研究报告的内容还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中国金融部门改革框架与措施、加入世贸组织与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香港与内地银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中国智库的崛起之路、中国推进亚洲金融合作的战略选择、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布局的战略问题研究等。
4.中国外汇储备的战略选择
外汇储备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果从1985年发表《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形成及前景》一文算起,作者对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已长达二三十年,受篇幅的制约,在这一专题中仅收录了五篇研究报告。
《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形成及前景》提出,“合理调整中国的国际储备构成,避免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中国对外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1996年8月,当中国外汇储备接近千亿美元时,作者指出“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中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2003年)阐述了中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确定存在着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或低于警戒线,就会削弱或损害调控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加剧金融风险,有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外汇储备过量或超出适度区间,将会走向另一个不合理极端——因大量的资源闲置而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作者提出中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应当是稳定外汇储备规模与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两者并举。
在《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研究》(2005年)中,作者再次强调关注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中国金融安全。作者提出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包含广义上的安全性与狭义上的安全性。
《中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误区及政策调整》(2006年)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顺差,是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从深层次观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是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制度基础;而在外汇储备规模方面存在的种种理论误区则成为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政策导向。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以及高于常规水平的规模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中国的金融安全,因此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在《构建中国新型外汇储备管理体系》(2007年)中,作者又一次强调,要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构建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建议中国未来外汇储备管理基本组织架构将主要由两大部分所构成,其基本特征是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管理;中国应当实行积极外汇储备管理,资产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研究报告中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论证、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及其政策调整的论证,以及对此提出的创新观点和政策建议,已在2005年以来的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相关专题: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