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恩:新医改与中国医药产业发展
大家下午好!首先还是祝贺中国医药产业的20强能够在北大举行,今天下午我没有准备幻灯片,一个是祝贺医药上市公司20强,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些产业发展相关的东西,我的题目是中国医药产业科协发展的政策思考,只是思考,不成熟,所以不敢写成幻灯片。我谈四点。
第一点,国际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的特点。国际医药产业的基本特点我把它总结成四高。
第一高,高投入。美国的医药研发平均利润在11美金左右,一个成功的新药研发。有些统计数字显示甚至有些比这个更高,这是第一高。
第二高,高风险。如果考证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成功的医药企业的话,他们今天在市场上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投机取巧或者幸运抄底而是经过了非常艰辛的工作。一般而言在美国成功的医药企业里面,一个成功的药品上市基本上是来源于至少是上万个化合物的实验,可以想像最后通过上万个化合物的长征开始,最后成功一个药品是多么得艰辛,它的风险非常非常大,也就是说你成功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
第三高,高回报。根据传统的会计计算法则,我们把医药产业和其它行业如果加总起来算平均利润回报率的话,毫无疑问医药产业的回报率居所有产业之首,这里面实际就有一个不全的或者不准确的计算问题,因为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两点,前期的长期的高额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无法计算到传统的会计公司里面去,所以医药产业的高回报体现在数字上并没有把很多前期的投入准确地计算出来,所以表现在市场平均回报率来看确实是最高的。通过上百年的数据来看,所有行业的平均回报率大概是8%—9%,而医药产业是超过10%。
第四高,高集中度。成功的医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这是核心特点决定了,形成了前十大企业至少应该拥有这个市场的50%以上的份额。
这是国际医药产业的基本特点,四个高。
第二点,谈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特点,回应国外的四高,基本上这四高都不能满足。大多数的医药产业是多、乱、散,在这个条件下我们评选出医药上市公司20强和最具投资价值的医药上市公司10强,对于行业的示范效应、领军效应再怎么说都不算过分,我们需要社会对于这些领军行业的宣传、支持、学习,它们代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希望、发展的模式。在中国目前医药产业多、乱、散的格局下能够做这种工作真是意义深远。成千上万的医药产业基本上不具备科技创新的技术,这个是不新鲜的事情,但是问题是我们不太清楚的是为什么中国的医药产业会形成这么一个状况,什么因素促使了根本不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如此之多,并且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存活下来,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的,如果需要从政策层面思考,这是我们必须深入严肃的思考。我自己的理解,包括我自己跟业内很多资深谈,我前天还跟联邦制药的董事长还在谈,我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医药产业和别人发展那么不一样,可是那么多的小公司还可以继续生存。我总结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但不全面。
第一,和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低层次的需求有关,不是我们政治上有什么过失,大量低层次的需求还存在,所以为了适应这种中国发展阶段低层次的需求,很多不具有竞争力的小的企业该可能存在。如果把这个作为客观条件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思考还有没有主观的东西变成这样?我想到了两点。第一点,国家在质量标杆的法规与执行力度上做得不够,包括GMP的认证,不仅有标杆的制订问题的,还有法规执行力度的问题,这是造成中国医药多、乱、散主观政策上的因素。
第二,与国家药物政策有关。药物政策里面包括我们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招标采购政策。这些主观性的政策有没有造成我们目前这个局面。
第三,有关中国国家药物政策的与时俱进问题。怎么不说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而谈国家药物政策?制订一个国家的药物政策在全世界来看有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个目标所谓解决老百姓当前用药的可及性问题,第二个目标解决老百姓用药的可持续性,未来的可及性。一个国家不在大小,定位自己的药物政策不能够只顾当前不顾未来,也不能够只顾未来不顾当前,二者都必须得到保障。为什么把基本药物政策放在现在来说?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基本上是服务于第一个当前可及性这个目标。我们基本药物政策的几个原则,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这些都是假定我们医药产业通过前期的研发、技术革新能够把好的安全的有效药推到市场上来,你才能够谈从这些产品里面选取方便、价廉物美的产品,这个是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立足点。通过招标采购把价格压了又压,减了又减,解决当前老百姓用药的问题。国家基本药物的核心目标是解决老百姓吃药用药的当前可及性,但是当前可及性的获得是基于源源不断的药品可持续发展这么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今天有明天就没了,因此就有了国家药物政策的必要性。国家药物政策必须服务我们未来药品使用的可及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基本药物政策只是国家药物政策的一部分,如果只顾现在有,不管未来有没有那就完蛋了。我再次呼吁我们强调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国家药物政策,我们未来安全有效的药品从何而来。
第三点,中国药物政策的发展与制度转型,一共四个转型。
第一,疾病转型。作为医药产业的最终目标生产出来的药品有人买你的产品你才能够活,首先谁买你的药品,有什么样的疾病会用你的药品,必须对疾病转型这个大的方向有作了解。在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渐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疾病转型,中国国家的卫生政策、医疗政策也将随之做出变革来适应疾病转型的要求。同理,制订战略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因素,这是客观需求决定了你是不是成功,有没有人用你的药品最核心的要素。第一个转型不用我多说,每个老总都清除剂
第二,支付转型。在这次中国医改之前,60%的医疗服务支付是由老百姓个人来完成的,有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这里面最大的一个亮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说以后关于医疗服务包括药品的需求主体在进行变化,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型。不但是个人到零售店去买一些药片来吃了就完了,以后是一个更强大的社会的群体来购买你的药品,销售你的药品,你的对象不再是个体,至少很少是个体而是群体,是一个保障机构代表非常广的群众在跟你谈销售谈购买谈支付。作为药厂就要考虑自己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等策略。以前在个体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没有什么谈判能力,你卖什么价他就什么价格买你的药品。以后这个价格需方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群体了,这种价格机制的形成也逐渐会从以前的状态向市场供需力量决定价格机制这么一个方向转型。如果把价格由过去的人为定价,你的对象也是个体往群体转型的话,购买你产品药品的主体尤其是医保考虑的不再主要是你的药品多便宜或者是多贵,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包括招标采购,它考虑的是我后面有这么多几万人几十万人,我治疗某种疾病用到你这种疾病要算总帐不是算单帐,这个药品用了之后,这么多人发生这个疾病之后,总的来说是不是更划算,我的疾病控制程度是不是更好,安全性是不是更高。即使在药上多花钱,但是省了我对老百姓再回来住院、动手术的费用,因为我还要照样买单的,因此考虑更多的是你这个药品带来的综合价值,从而定出你的产品价格,包括目录等等决策。以前如果说在价格上成本上还有优势,如果你的产品缺少核心竞争价值的话,最好从现在开始思考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一句话就是支付转型,用来购买和补偿你的产品,一定从过去仅仅靠生产成本转型到整个药品带来的综合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型。现在面临的消费者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有精力有能力有时间去谈判。
第三,竞争转型。新医改带来了市场更未开放的发展空间,这个开放不仅仅是在国内,更多的企业可以参与以价值为基础的竞争,还更多的带来全球化的跨国界的竞争,包括在中国已经运行的跨国企业以前他们不太关注低端产品的营销,以前用的不大,如果现在国家医保政策向下倾斜,资金是往下进行配置的时候,这种跨国企业也不可能再去丢掉这些领地。我们中国本土企业以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面临更大的来自于国际机构的竞争,所以这种全球化的程度由于新医改开放性的发展会加速。
第四,监管转型。新药审批制度的转型,在过去几年来中国上上下下几乎是全社会有一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全世界的研发机构一年大概研发出四五十个新药出来,中国这么一个根本不具备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就在一年内批出上万个新药来,这是社会主义普遍的尾巴。这个话对,也不对。从字面上理解是对的,我们的医药监管部门面临的压力就很大了,你得有一个说法,你因为什么能批出上万个新药来,老比兴只看这个东西。我们过去几年医药行业的监管部门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从行业来看就是有问题,中国的新药四类、三类、二类、一类新药,我们是政府界定的新药,这还不是药监局一家定的,是人大、药品相关法规这么定的,我们把它冠以四类新药的定义,有关部门按照现行法规的定义进行政策层面上的操作,严格说起来就没有什么错误。如果真要谈国际接轨,要跟国民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那我们要重新定义中国国家的药品体系,是不是还要继续这样下去,这个可能是药监部门要严肃考虑的,也是在座企业老总要考虑的,并且希望你们能够监督。
第四点,医药企业质量标杆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咱们知道最起码的一个技术标杆是GMP的认证,但是在中国GMP认证以后做成一点式的管理也就是说不是全程的动态管理,检查审批完以后,在生产过程当中365天是不是严格按照报批的GMP质量标准在运行呢?不知道。但是大家清楚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这个标准运行的,甚至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小企业在中国活得好好的,因为它没有按照严格的当时审批报批的GMP认证标准进行生产作业,可是他们生产的药品是给老百姓使用的,吃到肚子里面的。三天前我跟联邦企业董事长讨论,怎么办?我想听体你的建议。他谈了很多建议,一次又一次强调关系到人民健康生命这个东西,GMP的标准一定得维护。GMP的全程动态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可是如何做到全程动态管理?不可能365天都去检查,怎么办?我当时给蔡总提出一个想法,我们可不可以改变一下我们管理的视角,以前我们抽查检查这个过程,365天能有几天去检查,温度高不高,设备行不行,人员服装怎么样,把生产管理变成产出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可不可以成立相应的由企业协会、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某些代表组成对中国药品产出的终端产品的检测机构。判断你的药品是不是合格,达不达到标准,我们通过产出管理来抽查,而不是通过投入管理来进行跟踪,这可能会使得效果事半功倍。这只是我的一个提议,我们从投入管理向产出管理进行革新。这个工作也可以通过31个省市的地方局配合下来完成,如果药厂GMP做不到位,那一定会体现在产品上,你的产品最后会到市场上去,根据你的产品到市场上以后进行产出监测管理,我想这个会比跑到工厂去检查生产指标要好得多,因为是一个终极产品,反映你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我相信通过市场、政府政策的改革和转型,中国的医药产业应该有能力有潜力在国际上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个路可能非常遥远,不要紧,中国的经济现在总量来看已经到了全球第三,不出什么乱子,今年12月底总量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外汇存款两万多亿全世界最多,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医药产业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些物质或者经济基础。剩下的工作就是我们产业我们政府如何营造良性竞争,如何提高我们的技术、提高我们的价值、提高我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条件,所有条件当中可能最重要就是国家药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如果药物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利于创新,不利于价值的体现,中国50年、100年还是会那个样子,主要是多、乱子散的局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也没办法改变。但我相信随着像今天的20强、极具竞争力公司的领军示范行为,相信中国的医药产业会走出现在的低谷,迈向更好的明天。
相关专题:第6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