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风雨20年:小平走过的那些企业

2012年01月20日 02: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蓝之馨

0人参与0条评论

“公元1992年1月17日,一个寒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的日子。一列没有编号的专列载着一个已卸去任何职务头衔的老人,深夜出京。

这是《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中一个篇章的开头。此书作者是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作为首席接待官,他全程参与了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视察工作。

而这次看似寻常的出行,却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整个中国。

在那11天里,邓小平的视察线路是这样的:“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广州——上海”。除了市容市貌和深圳“锦绣中华”等景点外,他视察的重点就是企业。在深圳,邓小平参观了先科激光公司;在珠海,他先后参观了珠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珠海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公司和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佛山顺德,他视察了珠江冰箱厂(也就是后来的科龙集团)。

能被安排在邓小平的“参观”行程中,这每一家公司在当时都有其独到之处。而20年过去了,这些曾经代表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气象的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中它们经历了什么、选择了什么,现如今又是怎样的面貌?

它们的故事或许在这个时代有着特殊的代表意义。

沉睡的高科技名牌

邓小平在深圳参观的唯一一家企业就是先科集团。

叶华明是叶挺将军的第四子,也是先科的创始人。这位78岁高龄的老人在两年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对当年邓小平在先科40分钟的视察过程仍记忆犹新。

“当他看到传记资料片《我们的邓大姐》时,对随行人员说:‘我和邓大姐是同年生,但她比我大几个月。’当先科业余歌手演唱卡拉OK《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小平高兴地说:‘很好,我听得很清楚,效果不错。’当先科业余歌

陈开枝在书中也描述称,“叶华明告诉老人家,这种状如镜子般的盘片,可永久保存,图像清晰,永不磨损。老人家听了十分高兴,问是什么材料制造的。公司的同志回答,是塑料上面镀了一层银……”

如今“这种状如镜子般的盘片”已随处可见,而在当时却是高科技新星。1991年,取“先进科技”之意的先科投身激光视唱产业,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国也成为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激光视唱盘的国家。

1993年后,中国激光视唱产业蓬勃发展,先科研制出我国第一台VCD机和VCD光盘,1997年又成功生产出第一批DVD机和DVD光盘。

在成立15周年的1999年,先科已从创业时的5个人、5000元,发展成拥有24家全资和控股公司、4000余名员工、总资产达2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顶峰时期,各地经销商到深圳通宵排队购买先科产品。2000年,先科商标被评估价值为5.4亿元。“先科产品牌也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而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激光视唱产业步入低谷,先科也随之沉寂。有那么一段时间,“先科也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而深圳市并不打算任由这一曾经响当当的品牌就此陨落。2003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收购“先科”商标,将其纳入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经营范围。随后,对“先科”全方位开展授权使用、规范管理、法律维权等品牌保护及商业运营工作,将商标涵盖的范围注册扩展到37大类,涉及黑白家电、数码、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领域。

在这种新模式下,先科品牌的运营不直接投资建厂,也不控股和兼并其他企业,而是由获得“先科品商标运营管理授权的深圳市对外经贸投资公司以“先科品品牌为纽带,发掘培育一批优秀企业,组建中小企业联合体,利用“先科品品牌优势拓展市场。

换言之,深圳此举意在借“先科”这笔无形资产调动、激活一批中小企业的有形资产,同时也将“先科”这一沉睡品牌唤醒。

先科所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曾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承担着为国人引进先进事物的使命,而随着时代变迁、产业升级,如果不能做到始终代表先进、跟不上升级的步伐,则会被时代毫不留情地抛弃。

当年,叶华明曾向邓小平诉苦“还贷款难”,邓小平鼓励道:“有了先进的技术就能创造效益,还贷款也就不难了。”虽然也许要加上一两条附加条件,但这个朴素的道理依然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船大难掉头

当年邓小平参观这家位于顺德的乡镇企业时,应该不会想到它日后会成为一家家电巨头,更不会想到它的多舛命运——顺德珠江冰箱厂,也就是科龙集团的前身。

从中国家电之都顺德开始孕育,科龙连续8年稳居中国冰箱行业龙头老大。从1997年开始,科龙的盈利能力每年都保持在6亿元以上。直到2000年,科龙报亏6.78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

关于科龙突然的巨额亏损,公开解释是“经营不善”。而据财经作家吴晓波分析,科龙的亏损很大可能是因为大股东转移资产。资料显示,科龙的大股东是容声集团,受政府委托管理集体资产。“尽管科龙先后在香港和深圳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但是真正握有资产权的‘容声集团’始终隐身其后。

有专家大胆推测,国有股东在否决了潘宁的改制方案后,采取了“转移资产”的方式从科龙电器退出。因此,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科龙被彻底“掏空”

这也为后来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埋下了伏笔。2001年10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公司以5.6亿元的价格收购科龙电器20.6%的股权(后来这个金额降至3.48亿元)。顾雏军入主以后,科龙出现过短暂的复兴,但很快,随着顾雏军展开疯狂的购并风暴,科龙资金再度被大量挪用。

2004年的郎顾之争使“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浮出水面,郎咸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炮轰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随后被顾告上法庭。这一论战卷入了政府官员、多位经济学家,一时轰动全国。而2005年顾雏军锒铛入狱,罪名是“侵吞国有资产”

这一事件后,科龙上下游信用崩溃,造成资金链断裂,国内销售也随即停止,企业几乎已到破产边缘。2005年,科龙出现36.93亿元的巨额亏损,刷新了当年度内地上市公司亏损纪录,公司的净资产为-10.90亿元。

9月中旬,一心壮大白色家电的海信集团以拯救科龙的姿态出现,与科龙签署了科龙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全面销售代理协议,并以预付货款的方式启动生产。而最终,在2006年5月,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科龙,这种“先托管后收购”的做法也使这次收购成为中国企业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至此,科龙的故事告一段落。然而科龙变局所引起的思考却远没停止。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中说,在以产权变革为主要手段的“国退民进”战略浪潮中,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对企业产权的处置发生了分歧,政商博弈直接导致了致命的危机,“一家曾经最被看好的家电企业在隐晦的产权游戏中成了牺牲品”

北大教授周其仁则感慨,“不是科龙改制才给了格林柯尔机会,而恰恰是因为它没有及时改制……否则顾雏军就没有入主的机会”

但历史不会重演。人们也不会忘记,20年前,就是在科龙(当时还叫珠江冰箱厂),邓小平发表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讲话。他说,不要把国家治理整顿看作是制约、放慢改革开放,而要将治理整顿看作是国家为实现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条件。

改革,终究是为了发展。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先科 科龙 邓小平 中国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