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两会芮观察:云南代表委员热议抗旱

2012年03月04日 10:09
来源: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0人参与0条评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企业要尽量满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要求

稿件来源:CCTV2《经济信息联播》

今天,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稳中求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去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在今后收入分配当中要实行两个“同步”,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同步。就在去年,我们的个税起征点提高了,我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提升了,这些变化对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收入分配改革领域还存在很多难点,如何遏制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如何让经济发展速度与大家的收入同步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在今年的两会上能够找到答案。就在今天的两会现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

欧阳智薇(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黄主席您好,请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今年带来的两会提案。

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减税、减费,职工的工资的增长不光是企业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现在政府收入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远远高于中小企业利润的增长,所以政府现在也有条件进行一些减税,而且政府现在也这样做了,但是我们觉得力度还需要加大。

黄孟复表示,应该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减费的力度,因为世界经济前景更为不确定,出口增长可能下降,国内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

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GDP不可能维持像以前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工资还是要刚性增长,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现在企业也在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提的建议就是企业家在困难的情况下,尽量是满足职工正常增长工资的要求,但是也不能增长得过快。

黄孟复还谈到了如何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问题。

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关键的措施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一竞争以后,它的垄断利润就消失掉,大家靠竞争性能获得的高收入,群众觉得是能够接受的。

两会云南代表委员:集思广益谋抗旱

在今年的两会上,云南持续三年遭受的旱情引发了多方的关注,怎样度过难关、怎样把抗旱的好办法巩固下来,参加两会的云南代表们也有不少好的建议。

李福珍(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我们的干旱非常严重,我们很多的甘蔗都已经绝收了,如果未来几个月还不下雨的话,我们的秧苗都栽不进去了,甚至影响到我们哈尼梯田传统的耕作。

张秀兰(全国人大代表):保农业生产这一块,原来的水利工程由于我们水源没有了,所以现在还是采取主要保人饮的过程中保农业生产,尽可能采取调水的形式,但是调水难度挺大的。

王瑛(全国人大代表):这三年来,围绕着干旱,我连续提了三个建议,前年我提了一个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建议,去年是提了一个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今年是要提一个关于建立一个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综合治理的建议。

龙江(全国人大代表):科技抗旱第一个主要是培育耐旱的品种,我们的粮食作物,我们开发的耐寒的品种;第二个,我们采用一些比如说光伏太阳能的抽水设备,这是我们研发出来的,也是为抗旱做贡献。

【走基层 直击云南干旱】云南元谋干旱区七成农作物绝收 本月底吃粮告急

对于云南旱情,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的建议,而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走基层,就来到了干旱最严重的云南楚雄,和当地村民一起,经历了长途取水的艰辛。

在云南海拔近2000米的乌龙山脉,汽车行驶在山脊上,进入记者视线的是一片枯黄的景象,一块块土地裸露着,正在生长的小麦,有些已经干枯。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现在就在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的小麦田里,因为三年连续的大旱,我们注意到,这里的小麦的生长情况非常让人担忧。我们脚下的这些麦穗在正常的年景里头应该是郁郁葱葱,高度应该齐我们的腰身这么高。然而现在这里的小麦的高度还不到我们的小腿。而且是非常的荒芜,生长的情况非常不好。我们随便掰开里面的一个麦穗,可以看到,里面的果实是非常的不饱满,很多的麦仁都看不到,很多地方都是空的。所以这也让我们联想到,今年的姜驿乡种小麦的农民,可能会面临大面积的绝收。因为这场干旱,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村民(云南元谋县姜驿乡):像这种麦穗就是晒干以后,也打不出什么,打不出来了。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今年这一亩麦田,对你来说,除去成本,还能挣到钱吗?

村民(云南元谋县姜驿乡):基本上成本很难拿回来的。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你们这些麦子是自己吃还是准备拿出卖?

村民(云南元谋县姜驿乡):一般都是自己吃,像今年就是根本卖不了了。

记者注意到,正在收割小麦的农民,不是用镰刀,而是用手在拔小麦,记者也去拔了一下,发现轻轻一拽,小麦就连根拔出,不带泥土。

村民(云南元谋县姜驿乡):你镰刀一割,泥巴就起来了。那么一拔小麦,一拔一下就起来了,因为没有下雨,土也比较松。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就是以前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长的比较结实的,拔都拔不下来,用镰刀收割才行。

村民(云南元谋县姜驿乡):是的。

老乡告诉记者,一般庄稼有收成的时候,麦草秸秆可以拿来喂牲口,但是由于不少麦子没长大就干死了,麦草秸秆也不够喂牲口,加上人畜饮水困难,粮食缺口也在加大,现在村子里不少人家不得不将交通生产离不开的骡子、马卖掉,以度过难关。由于三年连旱,元谋县姜驿乡去年有近两万亩大春农作物、去冬今春有17000亩小春农作物,70%绝收。全乡的百姓,到今年三月底将面临吃粮的困难。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那么整个粮食的缺口,我们计算一下,大概是多大?

黎建勇(云南元谋县姜驿乡党委书记):我们算一下,按照这个人均一个月15公斤来计算。我们的缺粮是在75.6万公斤,这个缺口。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那么这个缺口,我们当地的政府,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给它补上?

黎建勇(云南元谋县姜驿乡党委书记):我们想今年每月定期给群众发放救济粮,让民众度过这个粮食困难的局面。

【走基层 直击云南干旱】云南楚雄加班加点急引水 3亿元缺口成拦路虎

据云南省防汛防旱办公室的最新消息,截至到2月底,云南13州市91个县市区,有630多万人受灾,局部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了解到,如果云南近期没有明显有效的降雨,一些县城将陷入无水可用的境地。

张晓鸣(云南双柏县县委书记):新华水库是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目前可用水只有3万多立方,加上去年应急建设的栗树埂调水,整个县城的可用水只有16万立方,到下个月,3月下旬,如果没有明显的降雨,整个双柏县城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

张晓鸣告诉记者,云南双柏县城人口3.9万人,因为水源的紧张,已经关停了部分的用水企业,而在整个楚雄州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任锦云(云南省楚雄州副州长):预计这76万人的饮水都有困难的话,他们的农作物也肯定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们缺粮的人,这个缺粮的数量大概就是两万吨。

任锦云告诉记者,现在很着急的事情就是要尽快兴建更多应急工程,在双柏县记者见到,双柏县引水工程还差5公里就能接到县城。

任锦云(云南省楚雄州副州长):我们加班加点干的话,还有三个月就能引到水,类似这样的我们全州应急工程,还需要兴建41座。

据记者了解,云南楚雄要完成这41座应急工程,需要资金1.96亿元,而目前资金缺口比较大。任锦云告诉记者,在楚雄的坝区采取的是工程引水的办法,而在高海拔地区,则采取的是修建水窖,而修建水窖的资金也很困难。

任锦云(云南省楚雄州副州长):有了这几个水池,这几块地呢,今年应该说就可以有一点丰收。我们现在呢,就是计划在近年内,能够增加五万个。而每一个需要2.5亿的资金,可以自筹一半,包括同工同劳包括一些材料费,那么我们现在还缺口1.25亿。

【走基层 直击云南干旱】高山居民水源断绝 记者体验长途取水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在云南走基层时发现,云南97%以上是山地,绝大部分乡镇都分布在山上,这里有一句顺口溜:人在山上住,水在地下流,这次干旱一来,山上的乡镇旱情就更加严重。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乌蒙山脉上的阿谷租老村的傈僳族村民,现在唯一的饮用水源已经枯竭,姜驿乡政府为此在村里组织了一支取水队。我们的记者也跟随他们,踏上了艰难的取水路。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这里就是金沙江畔乌蒙山脉上的阿古租老村,阿古租老村一共有38户人家,140多口人,都是傈僳族人。这里也同样因为云南连续三年的大旱,所以饮水困难。村里的人告诉我,为了喝水,他们必须要到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去取水,然后把水拉回来。那么金沙江呢,虽然看起来离的很近,好像就在阿古租老村的脚下,湍急的流淌着。但是实际非常不容易走到。

取水的队伍早上八点从村子里出发,记者看到,这里的山形非常的陡峭,行走的小路非常窄,非常陡。虽然到江边只有5公里,可是取水队伍的速度非常缓慢。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觉得这个路特别滑,刚才好多地方我整个人像滑下来一样,前面的路还跟这个一样陡吗。

村民(云南元谋县阿古租老村):对,陡呢,前面的路更陡。

取水的骡马队走得很慢也扬起了一阵灰尘。这里半年多没有下雨了,到处是一片焦灼的景象。记者注意到,由于长期过度缺水,村里的羊和狗都自发加入取水队伍中,他们的目的是跟着人们到江边去喝水。5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江边。村民们将水桶装满水,绑在骡子和马身上。回来的路更艰难,沙石路很滑,坡很陡,有些地方负重的骡子也上不去。

村民(云南元谋县阿古租老村):一、二,走。

这样要靠人帮忙的陡滑路段有好几处,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非常口渴,他们会采摘一些野果子来解渴。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们刚才从江边走上来,走了一个多小时,还真是又累又渴。现在呢,休息一会儿,吃上刚才村长们和大家一块采的这个,他们当地人叫橄榄果,这个橄榄果,还真是非常的酸,但是酸后之后回甜,所以呢吃了这个还真是解渴,而且还省水,不用再喝水了。

回程走了3个多小时,到下午一点多,取水的队伍才回到村子里。每一匹骡子所拉的两桶100来斤的金沙江水,可以够一家4口人两天的饮用和生活用水。

【走基层 直击云南干旱】人均年收入千元 元谋43乡无贫困补助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们看到,高山上的居民取一次水就要走五六个小时艰难的山路,而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样艰难的取水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阿古租老村从来就缺水,干旱前村子里有一股山泉,但不够村民饮用,他们不时要到金沙江去取水来补充。那么,为什么阿古租老村没有想到要建一个抽水站,直接将金沙江水抽上来呢?

张明海(云南省元谋县副县长):从金沙江取水到我们村子里面,海拔的高差接近有900米,如果建一个泵站的话,三级泵站,总的投入在800万元左右,建成后最大的困难在于使用的成本比较高,每一方水的成本超过5元。

张明海告诉记者,每吨五块钱的水价加上维护成本,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村庄来说,无疑是天价,泵站饮水并不可行。

张明海(云南省元谋县副县长):我们近期尽快要做的,就是在村附近开展积雨工程建设,到了汛期把自然降水收集完后,枯水季节再用。

除了缺水,记者也注意到,这里的土地也很贫瘠,在乌蒙山脉上行走,随时都能看到已经搬迁走了的村庄。而搬迁,也是目前阿古租老村民的愿望。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村庄里有些房子已经没有了屋顶,旁边的都是一些废弃的田地。正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其的恶劣,常年的干旱缺水等原因,从1995年1996年开始,当地的政府就开始组织村民们搬迁,一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到了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去。

张明海(云南省元谋县副县长):全县还有43个自然村、6286人,他的生存条件是非常的艰难。现在群众有这个搬迁的愿望,按照现在的这个异地安迁的,搬迁的政策,每一户政府的补助资金是两万块,两万块的话,其中还有五千也是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用于农户建房的只有一万五千元。这个资金明显是差距比较大,老百姓本来就贫困,再建房的话,一万五千元。建不了。

张明海告诉记者,无论是建水泵站,还是搬迁,靠元谋县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解决,国家的扶贫支持虽然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拥有43个赤贫村的元谋县却没有被列入国家贫困县范围。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样两组数据的对比,这里的蒸发量是它每年降雨量的六倍。换句话说,就是这里每年蒸发的水分要比它雨水降的这个水分要多六倍。同时,这里的财政支出是它每年财政收入的八倍。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一个多亿,但是,每年的财政支出高达八个多亿,是一个典型的入不敷出的这样一个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县,偏偏按照我们的编制理论上来说不属于国家规定的贫困县范畴。没错,元谋县的人均收入,可能在五千多元人民币。但是我们去到很多的村庄,元谋县的这些乡镇,往往人均收入只有一千多元人民币。这就不得让我们去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个县。因为它不是被划分成为贫困县,所以拿不到很多国家更多的支持和帮扶的政策。而我们查了一下,我们目前的贫困县的划分的标准还是在八十年代,在大约30年前制定出来的标准。这30年当中,我想中国的山山水水,很多经济的和生活的现实,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贫困县的划分,可不可以精确到乡,而不仅仅停留在县的这个程度,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责任编辑:hanfn] 标签:云南元谋县 抗旱 代表委员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