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涨”字背后有何蹊跷

2012年03月05日 02: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振远

0人参与0条评论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

粮食丰产,食品却领涨;产品提价,企业仍喊亏;两头诉苦,中间直喊冤——面对扑朔迷离的物价矛盾,代表委员们寻根究源、建言献策。

在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中,食品价格被视为“领头羊”,让百姓感觉“餐桌负担”越来越重。

如何为百姓餐桌“减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认为,“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避免中低收入群体陷入“收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涉足食品行业的天津华明集团董事长刘乃兰委员已年近七旬,她常常逛菜市场,也感觉当前物价偏高,她道出了“成本上涨”刚性拉高物价的无奈。

“糖价从十年前每吨1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另外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也在上涨,食品厂生产的冰激凌出厂价虽提高三四毛钱,但依然利润微薄。”刘乃兰委员说。

对于成本推动,青岛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代表也深有同感。她说,作为一家主营纺织服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年仅用工成本就增加20%。

融资遭遇“趁火打劫”,也是企业转嫁和推高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天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由于银根收缩,贷款指标竞争激烈,银行变相“抬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增,企业只能给产品提价。

另一个物价推手是国外“输入型通胀”欧欧债危机发酵,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一些国家滥发货币“救市”,对国内物价上涨形成潜在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曾做过追踪调查:“菜园子”里收购价每公斤4毛钱、6毛钱的蔬菜,让种植户“苦笑”,但到了市民的“菜篮子”里收却涨到了每公斤2元、4元。

菜农抱怨“卖贱”,市民抱怨“买贵”,中间环节则抱怨“钱难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柴宝成委员认为,蔬菜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是“主凶”

“除了环节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主因。”一些物流行业的代表委员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等人表示,挤压流通成本可为“降价”提供空间。

[责任编辑:zenggj] 标签:怪现象 救市 菜园子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