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副省长:食品安全,政府和企业“两条腿”走路
刚过去的2011年,瘦肉精、染色馒头、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出。众多消费者神经时常紧绷着。
也因此,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大家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他另一个身份上,这位从事质量安全研究工作20年的河南官员,同时还是中国仅有的3名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之一。
一个官员眼中的食品安全是什么样的?作为质量研究方面的院士,徐济超又会给当下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3月13日,徐济超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作为该纲要的起草工作专家咨询组顾问和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你认为,这份纲要亮点在哪里?
徐济超:其实,此前已经有一个纲要,即1996年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这个纲要对推进质量发展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进入2011年,我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得有一个配套的新纲要来指导更高水平的质量发展。
过去虽然讲质量,但在促数量增长方面下得力度更大一些,今天更多提到的是要促质量发展。因此,两个纲要之间有历史阶段性的区别,比如新的质量纲要更强调质量强国建设的问题。
记者:《质量发展纲要》提到,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要有好的提升。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该怎么理解?
徐济超:最近国家出台的《质量发展纲要》特别强调宏观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微观的产品质量协调推进等问题,第一个《质量振兴纲要》出台时,还没有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概念。
现在,我们不仅讲微观产品质量,讲微观安全问题,还讲社会的质量,讲经济宏观的质量。《质量发展纲要》明确了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要有好的提升。
一是经济运行要有含金量:有好的财政、税收,好的企业利润,有好的员工、社会成员和好收入。这些从哪儿来呢?需要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怎么才是有竞争力的产品?有质量、低成本。因此,要想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好,必须从微观的产品质量做起。所以,《质量发展纲要》特别强调了宏观和微观结合的问题。
第二,强调源头治理和事后监管协调推进问题。十几年前,我们讲“打假”多一点。现在,一手做事后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源头治理。
《质量发展纲要》将责任体系划分得很清楚,强调质量出了问题,安全出了问题,企业要负首要责任。此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方面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有好素质,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好的、安全的产品。素质提高了,后边事情就好办了。
第三,要注重要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协同推进。多少年来我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要管理,通过管理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实际上,这有误区:产品质量形成有多个方面,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比如技术创新会带来质量飞跃。虽然技术创新投入比较大,但一旦实现,质量提升效果是飞跃性的。
记者:有观点认为,只有企业健康运营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质量“伪冒”的问题,换句话说企业如果不能在生产中获得足够利润,可能就会走上另外的道路。你怎么看?
徐济超:在质量问题上应该需要两方面努力:第一,政府的监管,特别是对食品、药品。政府从宏观法律层面一定要做监管工作,尽到职责。
第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不是仅靠监管出来的,核心的东西靠谁?还是得靠企业的管理体系,得靠企业自己生产、设计。企业必须具备好的管理体系、职业精神、企业文化。
具备好的管理体系的企业自律,是可能实现的,但让各种类型的企业都进行自律,恐怕仍需要靠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自身管理“两条腿”走路。
记者:目前,国家层面的质量指标体系是怎样的?
徐济超:上世纪90年代正处在质量概念新老交替之际,过去的质量概念很清楚——只要合格,规定一个容纳线,在容纳线以内就可以了,就是合格产品。但在合格产品中间也能区分出好坏,哪些更接近世界标准,这样的产品质量安全程度更高。这就提示我们按照新的质量理念引入一些质量指标体系。多少年来,合格率和质量损失率,这些概念有一点老化了。
在做新的质量指标体系时,一定得知道评价指标应具有并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往哪儿走要明确。就像学生考学一样,设计哪一门考试课程,学生就在哪一门课程上下工夫。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出现的不少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不同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有什么有效的根本解决途径呢?
徐济超:质量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我们在管理的时候尽量在这个体系下达到最佳状况。我国是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就是这种体制。农业,也包括林业、技术监督管生产、工商管流通,然后卫生管餐桌、检验检疫管进出口。
在现行制度设置下,要搞清楚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要组成一个非常有效、能够协同工作的政府监管链条。
记者:有人认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自己的保护意识不好,监管部门监管也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对此,你怎么看?
徐济超:一方面是政府监管,按照法律、按照政府的规章严格监管,包括准入、平时运行方面。
第二,让市场经济规则去治理这些产品、企业,符合市场要求的能够生存而且还不断发展壮大;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情的企业,被淘汰掉。
关于市场治理,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产品,有足够时间、空间让市场去治理。但有一些产品,比如食品、药品等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仅仅靠市场治理恐怕不行。政府有责任做好监管工作。
相关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