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化产业大发展不能“一窝蜂”

2012年03月14日 03:34
来源:证券时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针对文化企业竞相上市,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表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不等于大跃进,走向市场或者是首次公开发行(IPO)的路子是对的,但是现在势头比较猛,来势汹汹,一下子有很多公司都要上市,基本上很多文化企业或者跟文化相关的一些产业,实际上没有IPO的条件。“现在有机会,瓶颈打开了,所以开始一窝蜂地上市。”刘长乐说。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文化企业上市除需要满足国家对文化企业IPO的相关规定外,还需要注意衡量轻资产盈利模式的风险,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增加盈利点等方式降低企业风险,对于文化企业改制上市的审批程序、资质许可等方面内容的特定要求有必要加强重视。

之所以出现民营文化企业争相上市潮,在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来,是因为跟国有文化企业相比民营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度更大,已经遭遇了“玻璃门”和“弹簧门”。王健林指出,一是资金投向,国家财政资金主要投向了国有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很难拿到国家的钱;二是在政策方面不能平等,比如电影产业,无论是制作还是放映国有企业的占比都是少数,但是电影两张进出权分别给了两个国有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产业还应肩负起宣扬真善美的社会责任,文化产业要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就要兼顾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除了民营文化企业争相IPO以外,新开工的文化项目往往“挂羊头卖狗肉”。冯骥才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大规模兴建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民俗文化园等文化工程,但是实际上真正有特色、有内容的少之又少。而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除了求快、盲目、投机,很多文化企业其实是在借着政策东风,低价圈地。

对此,沈哲彦认为,随着文化概念的日益火热,不少地区顺应国家政策方向,纷纷上马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这不仅是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的高投资回报率,而且也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动导致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集体扎堆现象,需要谨慎规划与经营文化产业园区,以降低产业风险。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文化 产业 企业 冯骥才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