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防滞胀要做三件事

2012年04月21日 14:44
来源:经济观察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一季度宏观数据公布之后,未来经济的走势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滞胀苗头,“防滞胀”应成为下一步政策调控的重点之一。

一季度GDP增速8.1%尽管有经济增长放弃“保八”的政策背景做铺垫,但其下滑的速度依然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而在“经济增速放缓带来总需求降低,通胀经历一年调控后将有效回落”的双重利好下,一季度CPI仍达到3.8%,同样令人担忧。两个“超预期”让滞胀苗头初现。显而易见的是,未来GDP向下和CPI向上的势头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中国经济就有落入滞胀泥淖的可能。

我们可以把滞胀归纳为两个问题:一是即便政府对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行刺激,经济依然难以提振;二是虽然需求萎缩,但成本推动所致的物价水平始终居高不下。具体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进出口恶化形势下经济转型迟迟难见起色,经济缺乏新的增长引擎;油、电、水等资源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税负等因素导致成本高企。而2008年政府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因此,通胀虽有企稳迹象,但反弹的潜在动力依然较大。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中央在应对通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调控手段,但应对滞胀的经验明显不足。一方面,即便放松流动性也难提振经济,还可能令通胀反弹——3月份信贷快速增长但七成为短期融资的情况,已经印证了这种可能。另一方面,若继续紧缩货币,通胀可能有所缓和,但经济将加速下滑。对于决策层而言,防范滞胀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认为,除了维持现有稳健的调控政策之外,在防范滞胀风险方面,调控部门还有可为之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十多年间,美国经历了反复的滞胀。当时主要的原因是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国内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即便政府不断对消费进行刺激,需求仍不断萎缩。与美国当时的情况相比,中国具备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在调控成本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按照操作的难易程度,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放缓油、电、水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节约资源调整经济结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应该推行,但眼下或许不是好的时机。某种意义上,资源性国有企业就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既然享受了国有体制的保护和收益,承担维护经济稳定的成本就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否则,难免社会把眼下的油价“破八”、梯度电价和水价,看做“趁火打劫”

二是进一步降低产品在制造和流动环节的税费负担。眼下的结构性减税和减少公路收费造成的物流成本,正是着力在这些方面;减少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税负,对于稳定物价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减负增强盈利能力,则可提高整体经济活力。

三是坚定推进金融改革,此举一方面可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贷款难。另一方面,境外直投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流动性过剩形成的通胀压力将大大减轻。当然,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三方面举措,后两者已经有所动作,但最易操作并且见效也最快的第一点,并未看到放松的迹象,希望能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上述这些措施的实质,均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公众和民营中小企业让利,以此激活经济、抵消滞胀预期。这些举措如能得以落实,将为经济结构转型成功重拾增长动力赢得时间。当然,最终还应寄望于收入分配改革真正实现突破,让中国经济形成健康的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责任编辑:wanggq] 标签:经济 调控 成本 方面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