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告别会文字实录
凤凰财经讯 5月7日下午,一向惜字如金的王亚伟决定在离开华夏的最后一刻“告别发布会”,北京的媒体悉数早早聚集在华夏基金的会议室里。人满为患已不足以形容现场的状态。
下午2点整,王亚伟准时出现在会议室,已然有些发福的这位基金一哥,面带的微笑不似以往——有种如释重负的神情。
王亚伟称,一直以来就想举办这么一次见面会,但也一直有顾虑。今天这次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情感悟。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个敏感时刻,不宜面对媒体,也不想说太多严肃的事情。
问:离职原因?今后有何打算?去向?
答:离职是个人原因,外界对我的关注太高,压力过大。这点从我很少出来和媒体交流就能看出来。
于媒体交流我一直持有一种纠结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叶公好龙的心理。当前没有人能离开媒体,我的工作也离不开媒体的资讯,媒体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和态度也让我敬佩,甚至我很想和优秀的媒体人有深度的交流,但是这些都比较难实现,因为我是个工作生活分得很开的人,但是媒体却不是这样,生活中的某句话很可能就成为他们的工作内容。
说是叶公好龙,是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我不希望成为媒体的焦点,不希望别人炒作所谓的“王亚伟概念股”毕竟现在中国老百姓并不具备专业的分辨能力,对媒体有种盲目的信任。
中国的老百姓只知道我买了这只股票,不知道我为什么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他们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回改变对这只股票的判断。另外我购买一只股票,最多占净值的10%,而他们很可能倾囊下注。此外,风险控制的手段不同。我购买一只股票的同时,可能会用其他的股票投资区对冲这种风险,但是他们不会这种方式。
这如同一个老中医开了一个方子,不同的药之间有相互制约,不是单一利用那味药。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我现在买一只股票,都会想想散户会不会盲目跟从,会不会导致他们的风险太高,这掣肘了我的投资决策,也是我这几年中面对的最大的投资困境,是我离开的最主要原因。
我建议媒体不要针对基金经理购买的股票做大肆报道,这种报道方式不利于中国的散户投资者。当然,我也面对很多其他困境。比如我和别的机构的人交流讨论,很多时候这些讨论都源自我并不成熟的一些想法,我的意图是抛砖引玉,但是每每被媒体急速报道了“砖引的一面,“玉,的成分被忽略。以至于我最好都不敢抛砖了。
离职一事比较敏感,是我个人决定,现在外面传我去的那些地方,我能明确告诉大家,我都不会去的。目前我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去向的考虑。
问:您是彼得林奇的粉丝?怎么看王亚伟神话这个定义?
我不是彼得林奇的粉丝,只能说我接触投资的早期他的几本书对我比较有影响。但是随着自己的经历慢慢丰富,他对我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我希望博采众长,在我自己的思考中形成我自己的风格。
中国这么多年来有很多经典理论,比如黑猫白猫理论,其实最好这些理论都反应了一个道理:尊重市场,敢于创新。
我比较看重市场当前阶段有那些机会,而且不喜欢空谈理论。很多事情在历史那个阶段看,他的操作和行为没有问题,但是用现在的观点看就不合理。要尊重历史的客观条件。
至于业绩的好坏,并不是说有多么过人之处。我一直觉得躲在人群中会有一种安全感,但是对投资而言未必理想,要有独立的思考。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市场。
问:为什么现在辞职?
不适应的感觉虽然一直存在,但是这是有个时间的积累的过程,一开始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能不能扛过去,能扛多久。这是其一。其二是之前股权转让的问题,当时我没有跟公司提出这个问题,是处于对公司的考虑。现在公司股权转让已经落定,公司也有新的发展规划,我个人觉得已经不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本着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在此换届之际(应指证监会换届)我决定离开公司。虽然在公募、在华夏这么久,那么多同事感情很深,但是既然已经决定离开,还是坚定地执行下去。我本人是个市场化的风格,是以市场为基准的,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我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合。
问:中信的邀请?
答:和中信的渊源比较深,从职业生涯来讲,几乎一直没脱离中信的背景。这次离职,中信证券董事长也对我进行了挽留,很感谢董事长对我的器重。现在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考虑,但是如果以后也有其他可以和中信合作的方式,也不错。
问:想没想过多管理几只基金?
答:没想过,两只已经很多了。作为基金经理我还是比较自信主动投资能胜过市场的,个人不太认可被动投资的理论。我觉得这个太消极了,这等于告诉你你是不行的,你努力也没用,是个挺可笑的事儿。我也希望基金经理不要放弃主动投资的理念。
问:投资理念?什么样的基金经理算是的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
投资有种艺术的成分在里面,这种艺术的成分很难量化,是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会告诉你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儿。比如主见,过度的有主见会成为刚愎自用,但是完全没主见又会随波逐流,何时有主见,什么程度的有主见,是个很难量化的问题,也因人而异。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涉及到度的问题,这个“参数”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依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的,去量身定做,不要过度参照别人的“参数”是投资要做到一定的境界,一定的成绩,必须由一套适合自己的,可以随市场环境变换参数的套路。
好的基金经理,一要对自己的投资全力以赴,不要相信被动投资的理论。二要有自己的投资方法,要独立思考去构建这个方法。三,要以投资者的利益为先,不用有“我虽然做不了一流的基金经理,但是中等的还是能做到的。”这种想法不可取。三,绝对收益必须要重视,这是客观的不容辩驳的。此外还得战胜指数,否则基金经理的存在没太大意义。排名应该放在这之后,这是最次要的方面,因为这是个给基民判断的辅助手段。而如果基金经理太过重视最后这个排名,反而很难做到前面的收益,如果专注前面的收益,反而排名不会太成问题。
问:关于继任者。关于灵魂人物。
继任者的人员今天已经公告了,我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这两只产品,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灵魂人物这个是历史定义的,不是现在能确定的,如果真的说灵魂人物,可能5年10年之后你能看出来。有人问是华夏成就了王亚伟还是王亚伟成就了华夏,我现在可以明确告诉你,是华夏成就了我。确切说,是全体华夏人成就了华夏基金,而华夏基金同时成就了所有的华夏人。离开这么优秀的一个团体,对我而言也算是个损失,那么多同甘共苦的经历和精神,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涣散。
问:去年的年报中您没有新的重组股出现,为什么?
我投重组股其实并不是很多,只是我投的时候市场没有什么人投这个,所以我显得比较突兀。其实我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投资的比例上,都不算大,对我的业绩的贡献也不大。我比较热衷挖掘被市场低估的东西,可能是我挖掘这个机会的时候,别人没关注没挖掘,或者发现了但是觉得投资意义不大,于是这个机会就凸显给我了。现在重组股已经没有更多投资机会了,风险更大,所以现在我不再更多关注重组股,而去关注其他领域了。我觉得投资还是应该挖掘一些别人没有关注到的领域。
问:范总离职,您怎么评价?
答:范总没有离职吧?我不知道,我也是看媒体报道说范总要离职,我不知道耶不评价。离职是我个人行为,与别人无关。
范总一直以来是我的领导,与其共事17年,对他很有感激之情。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整个华夏基金这么多年能发展这么大这么快,得益于范总超强的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我作为基金经理14年,我14年的管理业绩应该说不错,但是看看华夏基金的发展业绩你会发现,华夏历年给投资者的累积分红达到40亿,细算下来会发下,华夏基金给投资者的复合回报高达200倍,远高于我管理过的所有基金的28倍回报率。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一个优秀的投资家。由此不难看出范总对华夏基金的重要性。
问:中信证券有无以股权激励为条件挽留您?职业基金经理人的瓶颈。
答:股权激励这个问题,现在政策略有松口,个人觉得股权激励是个很重要,尤其对于以人为核心的资产管理机构。但是我个人并没有这样的诉求,我离职与此无关。很多机构的管理者对股权激励有诉求其实并不是他们个人对拥有这个东西的期望,而是希望用这个股权激励去留下手下优秀的人才,而留住人才也只是一个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把企业管理好。
问:前段市场上流传您在证监会因银行股的事被郭树清打断,有无此事?
答:郭树清的这个报道完全无中生有,这是我被娱乐化的又以证据。郭主席上任以后出台很多改革措施,我个人非常认可,说道底大家讨论到最后,证券市场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改革的问题上我非常拥护郭主席。
问:基金薪酬与人才流动问题。
答:基金公司的薪酬还是比较市场化的,基金从业人员的薪酬不太可能出现高估低估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基金经理还是不要过度关注这个薪资的水平,毕竟在市场化高的行业里,如果你做的好,领导不给你加薪是睡不着的,因为你很可能随时被挖走,他会成为光杆司令。
问:有关华夏基金管理费问题
答:华夏过去这么多年,累积分红的数字非常宏伟,给股东的回报其实也是一直回报——回报股东投资者。对股东的回报,没必要跟行业的其他机构比,这和公司发展策略有关,股东拿到回报才有可能继续支持公司的发展。
问:交接的具体时间?之前出国学习的涅??之旅。
答:从今天开始两只基金已经是新的基金经理在下单,此前都是我在独立下单,所以今天是正式交接。今天之后的所有操作都不是我的决策了。
辞去投资总监是觉得管钱和管人不一样,钱是死的,是被人排布的,人是活的,是不会完全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个人不太擅长揣测别人的心思,不善管人,且热衷投资管理,所以做了取舍。多年前出国那段经历还是很有收获的,会让我有机会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国内的市场,不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导。了解了国外的市场,以来有助于更全面地看待投资环境进而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二来会破除对国外市场的迷信。
问:如果对冲系统性风险?下阶段市场机会在哪?在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之间如何平衡?
答:系统性风险对冲比较难,因为无法通过自合投资实现,因为现在股指期货的参与还没有完全放开,如果通过仓位去实现这个目的,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个股的风险是可以用组合投资来完成的。在利用仓位缓解系统风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波段操作。很多时候以价值投资为目的的投资往往是以波段操作来实现的,这里实际上是资金利用率的问题。至于下个阶段,现在我已经不做基金投资管理的,但是个人比较看重蓝筹的机会。
问:国内基金经理择时能力差的问题?
答:国内基金经理在择时上不怎么看重,基本上都把全部经理放在选股上,国外其实也没有择时一说。其实择时不应该在评判标准里,我的投资业绩也主要来自选股,而非择时。
问: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能让你感觉舒服?
答:希望有比较不受干扰的环境,能跟市场有良性互动,最好我的行为不会引起市场的动态发生改变,这样会比较理想。很多时候我没有去企业调研,投研团队也没有去,但是从各方的讯息得到的依据已经可以给你的投资决策进行支持。过度调研不利于投资,会产生阴影。任何投资都不可能有100%把握,风险的大小可以由投资的量去控制。
问:您平时看哪些报纸?
答:单纯的行业性报纸看得比较少,这方面的资料主要依靠我们的研究团队,综合性的报纸看得比较多。
问:哪些板块被低估?两只基金分红是出于什么原因?
答:第一个不说,影响太大。分红这个是公司的决策,投资者有选择赎回的权力,目前看赎回情况比预料的要小。
问:两只基金一直没有打开申购,是否觉得遗憾?离开华夏有没有遗憾?内幕交易的传言怎么看?
答:一开始封闭是股改环境的考虑,之后没有打开是因为业绩涨得比较快,如果资金太多会没有那么多好的投资领域去支持业绩,于是一直没有打开申购。对我而言做有把握的事最重要,也不算遗憾,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能让所有人满意,能让现有的人满意就够了。内幕交易这个事,至于基金这个最市场化、最透明、最规范的行业而言,只有严格规范的投资运作行为才能立足,我个人从事这个行业这么久,一直坚持这个行为准则。
问:王亚伟离开对华夏基金的影响几何?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吴志军答:王亚伟离职对华夏的影响,说没有也没人相信,但是我希望大家能给华夏基金一点时间,毕竟华夏在范总这么多年的管理理念下,是一家很优秀的机构,应该值得更多投资者信赖。
王亚伟答:明星基金经理不是公司的经营策略,业绩好事团队的支持,是团队统一理念的结果,并不是专门营造的。
问:公募做绝对收益最难的是什么?您的体会是什么?有没有考虑去私募?今天处于什么原因要和媒体沟通?
答:没人规定公募基金就得做绝对收益,要看是不是以投资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这个不是强制的,是个人出发点的问题。我个人觉得绝对收益是管理一直基金的先决出发点。我也不认为当前国内的私募是个绝对收益的领域。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发展以后可能为绝对收益听过更宽的路。公墓基金在绝对收益上的创新应该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问:对公募行业前景的看法?过度监管?行业扩张问题。
答:个人觉得公募行业里华夏是最好的公司。我觉得其实不是监管过紧,而是管制过多,这是两个概念,管制减少是应该的,但监管不应放松。行业扩张,无论是发行潮还是新公司成立,这是审批机制市场化的结果,但是投资者是否买账也是市场决定的,也是很市场化的事儿,所有的都由市场的自然选择决定。
问:华夏基金去明星化的准备?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吴志军答:华夏一直没有刻意培养和追求一个明星经理的存在。
王亚伟答: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需要什么准备,在我们内部开来一个基金经理离开是很正常的事儿。
问:概括投资生涯,如何寻找自我?
答:我还算是个比较合格的基金经理,始终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点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寻找自我这个不太好答,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对投资人有所回报就是我比较满意的了。
相关专题:华夏基金王亚伟离职
发布会内容: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