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孤独的王亚伟:那些关于他的赞美与质疑

2012年05月12日 03: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颖桦

0人参与0条评论

5月10日,告别晚宴上,王亚伟又再度被华夏员工围绕在身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走到了王亚伟身前,与他碰杯话别,许多人在晚宴结束后都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不久前,类似的一幕刚刚在华夏基金位于北京金融街通泰大厦12层的会议室中上演,用两个半小时与在场40多家媒体告别的王亚伟,在发布会结束后,也被记者们围在了人群中索要签名合照。

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当时的现场,有一个华夏基金研究部的员工,也挤入了人群,走到了王亚伟面前,介绍自己的身份,同时表达自己对于他的敬佩。

同一天晚上,经王亚伟自己认真修改直到晚间10点钟才完成的发布会实录,由华夏基金官方微博在网上公开,当晚的舆论几乎被他的离别淹没。

从华夏人,到媒体舆论,再到整个市场的参与者,多年来,王亚伟总是被围绕在人群的中心,犹如一个山峰上的神话,孤独地被大多数人仰望,赞美的同时却又被不断地质疑。

质疑:重组股与小基金

经得起多大的赞美,就要承受得了多大的质疑,这点在王亚伟身上体现无遗。

毋庸置疑,王亚伟的投资业绩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在中国A股里有公开记录的产品里,传奇基金华夏大盘的业绩迄今仍傲视群雄。

然而,市场对他的质疑良多,首先是重组股和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操作模式。在前者上的多次押宝成功,使得市场质疑他涉嫌内幕交易、引导了重组股投机的市场氛围;后者封闭式的小规模基金操作,成为同行质疑王亚伟“神话”的主要论据。

对于前者,王亚伟在5月7日面对记者时指出,“从14年的时间来看,投重组股是我投资生涯中一个很短的阶段,而且我投重组股,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说从我投资的比例上,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重组股对于我基金的整体业绩影响不大。

他一再强调自己的组合投资,实际上,这在业内人士中也得到了同感。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就对记者指出,实际上观察王亚伟的组合,他的业绩是通过分散持股而实现的,很多个股的持仓量都不超过总资产比例的3%。

数据也印证了这点,以2010年王亚伟与他当年最主要的对手孙建波做对比。

2010年年报中,华夏大盘共持有103只股票。其中,ST类股票4只,占资产净值的比例最高仅为1.66%,最低的只有0.23%,四者加起来也不够资产净值的4%。而当年王亚伟在基金年报和上市公司年报中呈现出来的持股是103只,而孙建波的持股是85只。但是前者规模为77亿,后者为126亿,也就意味着以公开数据计算,王亚伟每只股票上建仓仅为0.75亿,后者则为1.48亿。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点,从2007年到2011年每年公开数据呈现出的王亚伟在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持股数量来看,依次是115家、60家、82家、103家和95家,平均数为91家。而这些年,华夏大盘的年底规模依次为56亿元、30亿元、63亿元、77亿元和63亿元。

这意味着,从2007年到2011年,以华夏大盘为例,王亚伟在每只股票上的平均持股市值为0.49亿元、005亿元、0077亿元、0075亿元和0.66亿元。而这仅仅是基于其在公开资料中所能查找到的数据而得出的结论,“非常了不起”前述人士指出。

而对于小基金的质疑,前述投研人士就认为,王亚伟是个交易感觉很好的基金经理,实际上小规模、封闭式的基金更适合他。他指出,王亚伟其实是业内很早就开始采用批量组合下单方式交易的基金经理,而且这方面的能力突出。

孤独:王亚伟的“挤出效应”?

王亚伟投资的秘密,也许只有他自己深得奥妙,但是市场对于他的质疑,还缘于他巨大的明星光环下的“挤出效应”

一是对于公募基金乃至整个市场,除了重组股之外的投资模式的挤出。对此,王亚伟则直言,他的风格是“尊重市场、挖掘市场中被低估的投资机会。”过去的重组股投资仅仅是他发掘了当时市场未被发掘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一哥”在他离开的封笔之作中,已经诠释了他对于“投资强调与时俱进”的说法,华夏大盘一季度的重组投资特色已经大幅度减弱。

王亚伟说,这是因为“重组股现在整体来看没有超额收益”,“调整背后是我对市场投资机会发生变化的判断。

另一方面,他对于华夏团队其他明星投研人士的“挤出效应”也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质疑公司市场宣传中对他的倾斜,是导致日后多个华夏出色投研团队的离开主因。有人指出王亚伟拥有从券商到内部投研的单独小组支持,别人无法比肩。

“除了业绩出色,王亚伟在公司中表现出来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有华夏基金人士对记者指出。而他更是辞去投委会主席,彻底离开投研团队人士管理工作,实际上只管自己的两只基金,具体投研部门的行政事务,由投资总监刘文动主管。

而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华夏本身投研体制决定了王亚伟实际上在资源上能否得到超公平待遇的倾斜。

和部分投资总监拥有绝对权威的基金公司不同,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上拥有较大话语权,华夏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判断一段时间内证券市场的基本走势,决定基金资产在资产类别间的分配比例范围,基金经理只有少数重大单项投资决定需经投委会审批。”

而投委会对于基金经理个人的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07年11月,大盘已经呈现疯狂的时候,华夏基金投委会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强制性集体减仓”的决定,要求公司所有基金将股票仓位降低,积极抵御市场系统性下跌的风险。同时,投委会对旗下各只基金不再考核在此期间的业绩排名。

而事实上,这或是王亚伟在2007年成为“最赚钱基金经理”后,在2008年成为“最抗跌基金经理”背后的华夏团队决策给予的支持。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王亚伟 重组股 精选基金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