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郭树清新政半年观察:革股市的命 也要革金融体系的命

2012年05月18日 10:36
来源:南方网 作者:黄河

0人参与0条评论

郭树清所推动的证券市场改革显然是“领跑者”之一。 (徐骏/CFP/图)

“郭氏新政”远远超出了证券市场“自我革命”的范畴,进而呈现出明显的“银、证券险、外(资)”通盘设计的色彩。

从过去的十年推不动一个政策,到现在的半年推出几十个政策,疾风骤雨般的改革节奏,也令外界争议重重。

千唤万唤的深沪交易所主板退市制度,终于在五一假期密集推出。至此,郭树清所倡导的证券市场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市场此前猜疑说“郭氏新政”可能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现在却正在形成共识,认为这是“关乎中国证券市场命运”的深系统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在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的6个月时间内,证监会共出台政策、意见和办法五十多条,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个新政策出台。其密度和广度都堪称“历史罕见”

“时至今日,恐怕再没有人敢不把证券市场的改革当回事,郭树清主席的言论也成为市场瞩目的风向标。”民间智库安邦咨询在研究报告中预测,“证券市场的玩法将面临质变。

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而言,郭树清所推动的股市变革,无论是其深层的改革逻辑,还是具体的政策效应,都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过去20年里股市改革说了多少次,改到今天还不是原来的样子?”有着22年投资经历的松柏(化名)坦率地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不是郭树清的问题,“换了张树清、李树清上来,体制不变,中国股市的炒作本质就变不了!”

更多的市场研究和观察人士担心,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证券市场中,许多缺乏“消化期”的政策,会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最终流于形式。

郭氏“整体设计”

在简单的问题中提出市场诸多深层矛盾的纠缠焦点,并在更大的制度框架内寻找“解结”方案,体现出身为“整体设计派”一员的郭氏施政风格。

2012年2月11日,郭树清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惊人之问:“IPO不审行不行?”随即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巨大震动,关于“行不或“不行?的思考与辩论,迅速触及到证券市场深层矛盾的本质,并勾勒出郭氏市场改革思路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

原有被称为“挑选好孩子”的新股发行规则,在过去十多年里弊端被市场实践和理论研究反复证明,却始终无法被真正动摇。

而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融资在整个金融系统的缺位,使得中国企业从巨型央企到微型民企,都不得不在两个“极端”市场——银行间接融资和股市直接融资——寻找融资机会。在一个“巨人与孩子赛跑”的市场中,投资价值标准混乱,市场化估值体系分裂。

不难看出,证券市场自身的种种“病相”背后,其“病因”其实来自整个金融结构的深处:中国金融体系内至今缺乏市场化的资本定价“基准”。在这一前提下,不仅股市变革难以实质推动,就连银行体系内的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也迟迟难以破局。

对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以“整体改革派”著名,其后又有着发改委、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任职履历的郭树清显然明白,而他过去多年参与金融政策设计的经验与人脉资源,也使其在证监会所推动的改革更具备全局观念。

回顾其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的言论及政策,不难看出“郭氏新政”远远超出了证券市场“自我革命”的范畴,进而呈现出明显的“银、证监险、外(资)”通盘设计的色彩。

在上任之初,他便强力推动债券市场(包括高收益债券)建设,他对债券市场建设的关注,更是涉及到为整个金融体系“树立基准”的基础性工程。

这种“整体设计”的思路给市场观察人士强烈感觉。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国内外政经环境分析,在前期改革中积累了相当经验与资源的金融体系,既有必要,也有条件在制度改革方面领先其他领域“跨出一大步”。而证券市场改革则应视为整个金融体制变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陈功同时认为,尽管金融体制改革在方案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强的整体关联和“顶层设计”的性质,但是从过去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还不能指望在具体改革中各个领域能够做到“相互呼应”甚至“齐头并进”

在这一“参差不齐”的改革步伐中,郭树清所推动的证券市场改革显然是“领跑者”之一。

[责任编辑:dingfeng] 标签:郭树清 证券市场 金融体系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