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直接交易”更多是一种姿态

2012年06月01日 22:3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欧阳晓红

0人参与0条评论

被视为大事件的中日货币直接交易,更多可能是欲摆脱美元中间价束缚的一种姿态。即使被赋予了报价权,做市商们也很难脱离“美元中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锚”

日元成美元外首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主要外币。6月1日起,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在上海和东京两地进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中国)等获批成为直接交易的做市商。他们将承担提供人民币对日元的买卖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义务。

央行称,此举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支持中日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5月29日,央行与中国外汇中心甫一宣布消息,市场一片欢呼声:诸如“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迄今为止迈出的最重要一步”、“美元的地位将受到挑战,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和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但,如此意愿恐怕是脱离当前金融格局、无视国际外汇市场基本内涵的主观臆断。真实格局是——美元依然是大家的“锚”,做市商报价定然离不开“日元对美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报价基础”。以中日贸易情况为基础搭建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难以实现。很难想象,做市商不依据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而得出人民币与日元的报价。

也有人称,此举主动权在于日方,表明日本愿意接受更多的人民币。当然,直接交易并不意味着中日之间实现了完全可兑换,两国间的跨境资本流动还得遵守现行外汇管理体制框架。但某种程度上,直接交易也旨在设立东京人民币离岸中心,而“货币回购协议”是离岸中心的内涵之一。其隐性风险是,当市场抛售人民币时,中国政府承诺一定额度下的回购。

诚然,就中日经济界而言,直接交易的利好性不容置疑。2011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总规模达3499亿美元,美国、欧盟、东盟之外,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业界测算约六成的中日贸易通过美元结算,以人民币进行的交易不足1%,为此支付的中介费用每年高达约30亿美元,这样,中日贸易结算至少年省手续费30亿美元。

然而,欢呼之余,也请别忽略其中潜在的风险。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此举可能也给日资在华企业建立了某种退出机制;包括一些想要出去的高端中资,他们可以将手中人民币资产兑换为日元转移财富;且不排除给国际做空人民币的机构提供通道的可能。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在去年不是没有出现过这一幕。

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社)近日报告称,以交易金额看,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已成全球第三大信用证开证币种。不过,分析人士发现,从人民币信用证主要通道看,该业务明显集中在亚太地区;超过50%的信用证由中国境内银行发往香港;近20%的信用证从中国发往新加坡,从中国发往欧洲/中东/非洲的仅占3.18%,从中国发往美洲的约2.16%。其结论是,这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或许是人民币结算名义下的跨境套利。

因此,某种新生事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虽说不必“因噎废食”,但理论上的再三权衡仍然需要。一个浅显道理,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时,经济与政策上的任何调整均较为主动,改革亦留有余地;但若人民币处于贬值预期之际,某些改革恐怕需要等待时机。

现实是,5月31日,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前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5个多月来新低,报6.3355,跌58个基点;人民币对100日元报8.0293,大跌689个基点。外汇即期市场更甚,美元对人民币盘中最高价报6.3780,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1年期人民币NDF跌至6.4215/6.4265,显示始于去年底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并未消停。

实际上,如此状况已有时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价与盘中询价偏离较大,表明旨在维稳的官方中间价与偏向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盘中市场价时常在博弈。4月份出现的结售汇逆差,更昭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增强。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背景下,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逐步由“把握机遇急进式”阶段转而为“自然演绎渐进式”阶段转该转变意味着工作重心需要由“把握机遇急变为“俟机待变”。发行人民币债券可能才是国际化正道;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的国际化并不可持续,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定然是市场化的一个自然选择过程。

中日货币直接交易看起来很美,但不真实。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人民币 日元 中间价 交易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