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题会场十“PE跨境投资新机遇”文字实录

2012年06月30日 13:05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凤凰财经讯 由上海市政府和一行三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于6月28-30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PE跨境投资新机遇”,凤凰财经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专题会场十“PE跨境投资新机遇”文字实录:

[东方网] 本场的主持人是《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李彬。 [08:24:38]

[李彬]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陆家嘴论坛,我们今天探讨的主要议题就是PE的跨境投资的机遇。 [11:10:55]

[李彬] 我们为什么要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呢?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需要整合全球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阶段。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又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发展机会,无论是中国企业到境外并购投资还是境外的企业到中国境内进行并购投资,PE在其中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做什么样的调整以推动PE在跨境投资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使我们金融业也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另外上海也推出了境外股权投资的试点,下一步上海如何抓住跨境投资极需发展的机会,使上海尽快成为世界以及亚太PE集聚的中心,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11:11:35]

[李彬] 首先隆重介绍一下台上参与对话的重量级嘉宾,他们是: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先生!王宗南先生的领导下,近几年光明集团在并购道路上非常活跃,王宗南先生也曾获得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第二位嘉宾,贝莱德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地区战略和业务发展主管高磊先生!贝莱德是全球知名的投资管理公司,旗下有贝莱德管理资产基金,贝莱德矿业基金,以及贝莱德新兴的欧洲基金等。第三位嘉宾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亚太区执行委员会委员蔡洪平先生!蔡先生也是参与了历届陆家嘴论坛的嘉宾。欢迎!第四位嘉宾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先生!红杉资本中国自成立到现在 在科技、消费、服务、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投资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高成长的公司。沈南鹏先生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当年也是一系列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很年轻就获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第五位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先生!赵令欢现在是弘毅投资总裁,中国零售业十大联想集团副总裁。弘毅投资目前直接管理和运作的资本超过450亿元人民币,投资的七期资金超过60多个项目。第六位安佰深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先生!安佰深是全球名列前五的大型私募股权基金,旗下管理400亿美元的资产,张曦轲先生投资的项目基本上吃穿住行全覆盖。最后一位嘉宾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韩微文先生!韩微文先生从2009年到2011年、2012年这些年来,参与著作了一系列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报告,报告受到私募股权业界广泛好评,贝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 [11:17:19]

[李彬] 我们已经介绍过主席台上参与今天本场论坛对话的重量级嘉宾,参与对话的嘉宾阵容庞大,我感觉比其他的论坛人数多一点,应该说这次论坛会更为精彩。 现在开始我们的对话,第一个问题,欧债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环境的低迷,这个也对中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会。2011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金额都出现了同比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境外资本到中国进行收购兼并也日趋活跃,2011年在规模在金额上都同比出现上升的趋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国际企业的中国化,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过去这种融合更多的是通过贸易渠道来实现,未来是不是PE会成为促进这种资本纽带融合和产业融合的最主要的力量,其中的意义何在?有请诸位嘉宾逐一发言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高扬旗帜阐明不同的见解。首先有请光明集团掌舵人王宗南先生!

[11:18:38]

[王宗南] 我是上海企业的代表。应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感觉到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我认为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我们这些国有企业,我感觉到充其量我们的竞争力,主要还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所以加快海外的并购,这是提升我们国际竞争力的非常有效的路径。光明集团这几年,陆续在海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前两年在法国,我们有了一些收购。因为我们做食品,做食品这几年我们的收购主要是围绕着资源、渠道。现在我们又开始着重在品牌,也就是收购国际上一些食品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些品牌。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我感觉到PE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因为这些收购,我们都是通过PE这里完成的。收购以后,其实我们也非常希望,国内的PE或者是海外的PE,作为财务投资者和光明集团一起收购。当然这些收购我们第一阶段是我们收,第二阶段我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些PE和我们一起来收购。近期也有一些项目在跟我们谈,我感觉到PE还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为他们国际化的程度比较高,对于一些行业的分析、判断,包括一些专业的人才也比较集中。特别作为我们搞实业的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不是太擅长,能够有财务投资者跟我们一起在海外收购,收购以后的企业的财务运作、资本运作也是非常有利的。我的观点是中国的企业要走向海外,如果PE能够作为我们这些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我们一起来收购。这对加快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成功,我认为是非常有好处的。谢谢! [11:21:54]

[李彬] 王宗南先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下面有请高磊先生! [11:22:07]

[高磊] 我来自于贝莱德,我们在全球管理的3.4万亿的资产,我们是一家全球PE公司。我们最大的重点就是跨境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世界各地很多资产的价格大幅下挫,让我们可以就这个价格来收购人才、渠道、市场、品牌、还有专业的知识。另外一个方面换一个角度来看,股市的估值比较低,很多企业现在都有很多的现金,如果到中国来投资,也是我现在考虑的方面,因为现在中国很多公司都有很多现金。PE注重筹得资金利用杠杆得到更高的回报,现在还是有价值的,特别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来说,他们一般没有办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我们认为真正的增值服务是来自于和中小企业合作让他们不断的成长,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辅导让他们得到成长。对于小公司来讲找到未来的机会会困难一些,PE公司他们还为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三种方法。第一对他们的交易进行有效的结构化,这是非常大的调整。另外一个方地方的法律机制法律框架,对于一个交易正确的签订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于PE公司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差异化的方法,就是交易后的管理。跨文化的并购非常困难的,尤其并购之后,你如何才能够激励员工,如何能够保持重点,如何跟对手进行谈判,这些非常不同。当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全球企业走进来,这都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的知识非常重要,同时,PE公司。他可以在全球提供他们的经验来保证这一类的合作,不仅仅是提供资本还能够创造价值。最后,从协议当中退出的时候,PE公司也能够建议让这样一种退出机制是有效的。因此我觉得PE公司是能够推动跨境并购和合作,不仅仅是提供资本还而是创造附加值,所以我们在寻找合作伙伴或者是增值服务或者是融资的时候,我们都对于PE公司是如此定位的。 [11:26:25]

[李彬] 下面聆听一下蔡总的观点,他在德意志银行这个新的平台,不仅有原来的投行的业务还有PE新的业务,我们听一下蔡总的观点! [11:26:50]

[蔡洪平] 谢谢!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面说一下我自己的建议,并不代表德意志。我认为首先,世界变了,变的让我们触目惊心,整个全球变到了所有的人现在要拍拍自己的脑袋醒了没有。说明下这种变化。第一股价从来没这么低,今天的中国股票无论在美国在香港还是中国都是白菜价格,银行股凡是12个月前有价值的现在统统没有价值。60%的银行股都在一倍以下,都是低级资产。第二个经济从来没有那么不确定那么差,这次差是真的差。不要以为过十五年又会好,这次真的是全球的事。除了欧洲差以外,美国好一些,中国也有很多不确定。我们总是说会好起来的,我们希望是这样,但挑战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第三个是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这么看淡,几乎是拒绝。当然还有很多挑战,银行业的挑战也很艰巨,PE方也很多,从来没那么多的PE方,这一切说明什么东西?这种情况以前听到的,你们网上都看到,整个的产业和全球经济走到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对中国企业、对PE方我认为是很好的机遇,PE方实业方一起来参与。 [11:32:07]

[蔡洪平] 第一我认为是整合,以前是中国缺什么,对外缺什么买什么。今天我看还是缺什么买什么,这个基本调子没变。第二我讲过不要乱买股权,没上市的股权不要买,我说缺什么买什么,买资产买合适的。第三个产业升级,我们国家缺的太多,真正的研发核心技术,我们真的还需要升级,升级的话缺东西怎么办?买过来。我觉得这是全球整合。也别忘了国内整合也开始了。两个方面,我阅读报告大概说国企改革已经开始,国企将进行第二轮经济改革。还有民企老一代的退休,富二代接棒,香港有多少富二代有的不愿意接班,创业的老一辈很累,他们很多的资产很多东西可以整合。我认为国内整合也开始了,所以整合开始了,PE方、企业家、银行一起来做这个大文章,这个文章可以做五年至十年,这是我的看法。 [11:36:04]

[李彬] 无论是海外还是中国的国内,全球已经进入到产业大整合的阶段。在这里,PE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我们下面听听沈南鹏先生的观点! [11:36:34]

[沈南鹏] 谢谢!刚刚其实,王董事长讲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中国大型的消费品企业在国外的扩张、收购,这也是过去几年比较明显的现象。最早的时候,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兼并,主要是在矿产、资源类。过去几年比越来越多一个是技术性的,包括在高端制造业,在清洁和新能源领域,包括在医疗行业领域。另外一个领域比较活跃的就是消费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于品牌和渠道的收购和整合。但后两种,技术和品牌的收购和扩张当中,可能比资源类收购挑战会来的更大,人的因素更重要。这当中,我想作为一个全球活跃的PE基金,应该是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象红杉这样我们拥有全球的资源和品牌,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尤其在人脉和对本地市场的了解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第二,我感觉除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说海外的企业会走进来,当然走进来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年都有,但最近十几年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到中国来考虑通过跟国内的一些企业合资、或者跟国内的资本合作的形式,我认为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看看在互联网领域,美国最成功的都没在中国玩的转。Facebook、雅虎、亚马逊,当然其中的原因最主要是这个产品必须本土化,不本土化在中国没有办法重演当年在海外这种奇迹。这当中如果你能够跟本地的资源结合起来,尤其是资本带来的团队资源和产业资源,能够让这些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关注到这些新恢复起来的技术性的这些公司,都在关注海外市场包括中国市场,这轮中他们的视野更加开拓,不再考虑进入中国市场100%控股,而是更多希望能够跟本地合作,只有真正读懂了中国市场才能帮助他们在中国把他们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弄出来,我相信这个趋势在中国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11:40:54]

[李彬] 下面聆听一下赵令欢先生的观点! [11:41:56]

[赵令欢] 弘毅投资是一个立足中国,专注中国经济的一个股权投资基金。我们发展快,主要是中国发展的快,过去是如此,希望今后我们也向前还是如此。但从策略的角度来讲,就比较有讲究,我们除了认为股权投资应该专注价值之外,主要是选择路径。我们最近观察,中国在我看来有两个特点。第一,中国由一个世界工厂,演变成有很多有抱负有想法有基础的企业和企业家这么一个集合。另外一件事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发展深度很大的这么一个消费市场。所以在中国,两种人我特别注意,一个就是咱们的企业家,一个是咱们的消费者。就从这两个核心人群出发,我们开始说,有两件事可以做。所谓的把中国的企业做成国际的企业或者说把国外的企业做成更好的中国企业,实际上是要从这两个人群的需求来做。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前几天我见了几个智利来的大资本家大企业家,第一次到中国,他们还是读着中国文革时候的书,说中国最大特点就是制度把企业家精神扼杀掉了。我微微一笑,中国最扼杀不掉的就是人人想致富人人想发展的所谓企业家精神。只不过以前比较穷,技术很差,现在要看中国的企业家,不管是王总他代表着上海的国企领导者,还是我们知道的一些名企业家,都非常希望继续发展。很多现在基本上把国内的根据地打牢了,出于自己发展的诉求要做国际化企业。今年这个情况,就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空间。 [11:47:49]

[赵令欢] 反过来说,过去三十年,我们忙着做世界工厂。我是在美国生活过一段,那个时候很高兴,到哪儿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真的是价廉物美。现在知道国内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并未被关注,中国是一个为别人生产,大众是更多趋于为了解决生活基本问题,去做劳工去做技术工作。而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市场和他的消费群体本身有很多需求,而这些需求是没有被中国生产制造者及时的满足。很多要想及时满足,实际上需要多年的积累。一个是技术,我们现在有很多科技人员,中国现在每年700万毕业生,但人多不等于他们可以生产出最好的技术,因为技术需要积累。另外一个是品牌,中国的包,女士的包重于功能,你要在网上买价廉物美的,网上有很多中国自有品牌。真的要讲究一点还是买国外的品牌,国外的品牌大多数都有百年的积累,大家买东西从功能向价值过渡的时候,中国的企业还不够重视。中国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这个时候所谓外国公司,如何更好的专注于中国的消费群体,所谓外中国化”的问题变成一个新问题。由此我们以前做国企改制,现在做的很多都是外企改制,帮外企更好为中国消费者服务,这里的商机真的很多。对于PE来讲之所以有商机,因为不管中国企业想快速变成国际的企业还是国外很多大的企业突然觉得他们开始要关注中国的消费人群,为中国的消费人群做更好的产品。实际上这些企业两个方向都不是特别有经验,这个时候所象我们这些做投资的,本身我们的资源是国际性的,国际化的经验和互通性比较强,这里就有帮助创造价值的空间。刚才王董举了几个例子,国内最近去收购国外企业比较成功的案例,这里面都有股权基金的身影在里面,大家绑定,然后把一个项目做好,把投资管理做好。这才刚刚开始,我觉得这里需求旺盛、商机无限!谢谢! [11:52:40]

[李彬] 赵总深入阐述了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国际企业中国化以及PE在这里发挥的具体作用。下面有请张曦轲阐述您的观点! [11:53:37]

[张曦轲] 其实刚才几位行业的领袖已经发表了很多的观点,所以我就简单的补充三点。第一个,我觉得今天的题目非常好,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这个大的趋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几年的增长会加快。过去五年,看06年,中国在海外投资是180亿美元,去年达到600亿美元,年均增长28%,属于股权类股本类投资在400-450亿美元之间,占600亿美元的绝大部分。当年06年的时候海外企业在中国国内的投资,是660亿美元,11年中国对海外投资已经接近或者基本上达到了当年06年海外对中国的投资,中国海外投资上升速度非常快,我觉得我们可以高度的关注,不管是企业层面还是PE基金层面积极参与,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1:55:34]

[张曦轲] 第二个,刚刚王董和老蔡都提到了,我想强调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可以提一个建议,我个人认为其实战略意图至少今天现场条件下,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战略意图,“为我所用”。因为我觉得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还是有本质的不一样。国际企业进入中国,最主要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最主要是把它的业务的触角从它的本土,从它所在的发达国家,延伸到中国。而我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发展的条件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重要一点是要做到能为我所用,换句话,本质立足于中国国内,立足于国内市场竞争,获得国内发展。最明显你要知道,我走出去,我需要什么东西,最典型可以看到的,比如讲中国企业在能源、资源上有些缺乏,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获取,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跟国际上的差异比较大,获取这些技术,或者一些消费领域的品牌、像服装的品牌,包括食品的一些品牌。所有这些东西本质上是为自身的企业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在中国取得更强大的竞争优势,觉得这个还是比较主要的一个主题。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还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国本身市场很大,虽然讲全球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同的障碍和不确定性,但相比较而言,中国国内市场增长的前景以及中国未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长远的路还没走完的情况下,中国发展综合的潜力,尤其内在需求发展潜力,还会在相当长时间里面,至少在今后二十年中,好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能够在中国取得核心优势,我觉得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强化这个核心优势。强化这而不是简单的去为了进攻海外市场,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企业由于兼并收购的经验不是很足,有的时候兼并了海外的企业在海外特定的市场,比如说美国或者是欧洲某个市场,本身业务量很大,比如说在美国亏几十亿美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兼并收购要把在美国的业务、欧洲的业务彻底的扭亏为盈,把几十亿美金几十亿欧元的亏损变成盈利,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对它自身在海外已经很难,中国企业去做可能就更难,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11:58:50]

[张曦轲] PE的作用,其实我个人感觉,我比较想做的不止是把我们手上在海外已经有的企业去卖给中国的企业。这当然也是一个PE退出的途径之一,但这应该是PE基金卖给中国企业的时候位他们提供帮助,虽然是站在中国企业的对面因为一个是卖家一个是买家,我觉得王董特别好,作为PE基金很想有机会一起做海外并购的交易,因为PE基金特别是全球比较活跃领先的基金,可以从两大方面可以给中国企业提供。第一个作用,它能够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通过它的独特的资源,08年来讲,某些行业某些地域有比较好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可以牵线搭桥找到相对好的项目。第二个作用是保险的作用,海外并购充满风险,有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PE基金和你们一起做,尤其是因为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做过海外兼并收购,而对于国际化的基金,每个季度就做好几个,这样它的专业判断尤其是对风险的判断,对风险规避的方法和严格的投资流程、各项分析、各项以数据为基础的判断,我觉得都有可能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几率,降低风险!

[12:01:31]

[李彬] 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立足自身,国内市场做好了才能走出去。下面听一下韩微文先生的观点。 [12:01:49]

[韩微文] 我也提几个观点,今天的主题是跨境并购,我第一个观点可能有点唱反调的意思。贝恩公司在过去二十年跟踪了两千多家全世界的上市公司,观察这二十年他们的发展,发现一个什么事情?十家里头只有一家,1/10的这些企业,能够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保持一个可持续性的增长。可持续性增长不是非常高速的增长,是一个以我们的标准,全球GDP的增长两倍也就是大概5-6%,这种企业十家里面只有一家。这种企业为什么做到?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一直都是专注于它的核心市场,核心业务。刚才王董事长提到了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他们真正的优势就是在国内市场,其实我们第一个问的问题是国内市场潜力是不是都发挥出来了。在我们走国际化的路之前,我和一些企业家聊天,有些企业家就讲,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对于他的行业,这辈子做不完,下辈子做不完,三辈子也做不完。我有朋友做超市业务,从06年到12年翻了十五倍,到现在做了300个亿的销售。相比沃尔玛在美国做2万亿的销售业务,确实是这辈子干不完,下辈子他也干不完。 [12:04:38]

[韩微文] 第一个观点对于中资企业先要考虑的是国内的市场,是不是达到了一个最大潜力。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在讲中国各个省的情况非常复杂,从上海到了安徽到了湖北去发展的话,他们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不亚于去到国外去并购企业。所以我想这是提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确实有很多企业,它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出去并购是一个合理的行为。这个过程中对于目标企业,目标对象的选择其实要非常谨慎。今天来之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有很多学者,包括国家研究员把我们中国现在这一波海外并购的浪潮跟日本在八十年代后期海外并购去做比较。我们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产业结构,我们国内市场的潜力和日本的情况非常不一样。我们去看日本的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我看到朝日啤酒这个集团,八十年代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它去并购了关岛的渡假村这个跟他的核心的业务有点远,以至于他后面破产低价出售。 [12:06:07]

[韩微文] 谈到PE在并购中的作用,刚刚各位总结的非常好,第一个中资企业出去并购如果和PE的合作,可以从PE获得哪些价值,尤其是PE全球网络。这里补充一点,刚刚说投了60个项目,这种决策比投一个项目,某种程度上来讲来的更重要。因为PE整个来说是干投资的专家,可能带来一些冷静、理性的思考。还有一个理性就是估值方面,从PE企业来讲,有很严格、很理性的标准,什么样的价格叫做合理的价格?第二方面尤其在估值方面,相对更专业的财务投资,我们讲协同效应,通常来讲就是正面的,就是比例的问题,但没有考虑到负的协同效应,因为刚才张总也提到了,多数的并购其实是失败的。最后一个谈到外资企业确实近些年在国内的收购项目比较多,看好中国内需巨大的市场。对于外资企业来讲,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是这个服务的高端市场,但他们也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对于品质、品牌的要求上来了,但对价格的要求没上来,或者对价格的要求一直在那儿,他们发现还是要并购一个国资品牌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国内PE基金,过去的发展多数是以成长性基金,或者是风险投资,多数的退出大概70、80%都是以上市为渠道。最近资本市场的情况,上市的渠道也不见得是最完美的最理想的一个渠道。我们也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更多的PE投资在中国,是会去考虑要到高的参股甚至于控股的情况,将来退出等于卖给外资企业,可能五年之内没有一个主导的退出机制,但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会主导一个退出机制。 [12:10:54]

[李彬] 韩微文先生提醒,首先国内的市场还是很大,国内的市场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同时也非常赞同,在并购中PE还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这点还是非常认同。今天很多来宾来聆听这场论坛,都是冲着一位嘉宾王宗南先生,王宗南先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重要嘉宾之一,最近这两年,光明食品集团并购非常活跃,在全球经济非常低迷的情况下,特别是最近国资委对央企发出要过“紧日子”的大的宏观背景下,光明巨资海外收购究竟是什么样的意图呢?中国市场已经很大了,我们到海外市场去收购,光明集团是怎么样的一个战略以及想法,我们请王宗南先生深入的谈谈。 [12:12:28]

[王宗南] 光明食品集团因为我们做食品,所以我们整个收购的首先聚焦食品,为什么要到海外收购呢?我们的战略意图,第一做食品,现在上游的资源,必须要全球化,比如说我们前几年原来打算在澳大利亚搞收购,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因为糖这个资源,中国每年的糖本身自己有缺口。所以作为我们做食品,我们要控制上游的资源要控制糖,除了国内的糖以外,我们应该到国际上去拿,这是我们考虑海外收购首先收购资源的原因。第二个是收购网络,去年我们在澳大利亚的收购,就是为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做食品分销的基地。它手里掌握了五万个零售店铺的网络,所以我一旦收购以后,光明的食品如果我们要出口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而澳大利亚很多知名食品品牌,也可以通过光明的进入中国市场。做食品行业,如果你网络、渠道不能够做到全球化,要做大做强也不可能。第三个就是我们现在考虑,品牌的国际化。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非常担忧,所以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除了把自己国内的品牌做好,我们要到海外去收购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些好的品牌。这些品牌,一般来讲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如果把这些好的品牌引到中国,不仅仅提振中国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信心,同时也可以把光明食品集团整个国际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第四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整个海外收购过程中,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体制和机制,也能够进一步国际化。因为收购一家海外企业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理念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包括体制、机制上面很多东西。我想,作为目前这样一个阶段,海外收购还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海外收购有很多的要求,我想这是作为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国有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时候,能够谨慎,能够注意风险的控制,但是这个丝毫不影响我们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的决心。我们在海外并购当中就牢记四句话,第一符合,第二产生协同效应,第三价格合理,第四风险可控。只要牢记这四条原则,光明食品集团就坚定不移的可以做。 [12:21:12]

[李彬] 蔡洪平先生有补充! [12:21:28]

[蔡洪平] 我们是完全赞同王总光明的策略,最近在海外食品企业收购最成功的是光明。我先说清楚,不要以为中国人有钱就能收购,有钱就能收购走出去也是暴发户。特别是收购食品方面,高端的食品、医药是人跟人交道的,在海外除了市场化、专业化收购的时候,还有一件事要准备好,要受人尊敬。这点上光明是绝对的,光明的人也好,首先你要食品没问题,你自己本身食品出问题,你还要海外收购不是把人家的牌子砸掉吗?首先自己要有很好的品位,同时拥有非常好的灵魂,收完以后和他们一起磨合一起做事情,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收购中国企业都会,有一点要提高的是我们收购方的受人尊敬度和被收购团队之间的互相信赖。记住绝对不是有钱就能收购,有钱就能收购收到了也搞不好。中国有一句话,吃得了要能消化。至于国内收购,看上去有很多机会,但是老实说机会不多。我认为政府要做的事是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制定食品的标准还有处罚条例。我们目前做的还是把一些好品牌引进来,但不是每个有钱人都能做的,要具备光明的素质。这点很重要,谢谢! [12:25:24]

[李彬] 下面听听沈总的观点。 [12:25:41]

[沈南鹏] 协同效应是整个收购过程中必须有的因素,当然我们这样的投资人是财务投资人,我们在收购兼并中一般是跟战略投资人一起做,因为战略投资人才会把这个协同效应发挥出来,两边渠道的互通这是非常重要的。前面的环节讲到中国的产能过剩,其实中国的产能过剩在很多行业很普遍,怎么样能够升级换代,跨境收购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去海外你能够收购这个技术,但必须自己本身有能力消化好这个技术。如果能消化好,对我们自己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会产生真正有差异性的高端的制造企业。这样才能把所谓产能的过剩通过优胜劣汰逐渐淘汰,我想这是很好的过程。今天的中国企业和二十年前消化技术能力不同,以前买回来也很难消化,现在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工程人员理解这个东西,消化这个东西。如果你消化好又有中国本土市场的优势,我们今天拿自己一部分的技术,加上资本加上市场再去换别人的技术,而不仅仅是以前纯的市场换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企业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2:28:10]

[李彬] 跨境并购是老话题,特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无论是民间还是专家学者,都把中国跨境并购和当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相提并论也好或者深入研究也好。现在有一个新的观点,企业跨境并购进入了3.0的时代,已经不断的在升级、提升,特别其中PE越来越发挥很大的作用。弘毅投资特别这两年在跨境并购中积极的参与,并且发挥越来越大的主动权,一系列的收购参与确实是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我们今天也有很多的来宾是奔着赵总来的,请赵总谈谈你们在具体的操作这些案例中,有些什么样的经验,感受?或者民企和国企有什么样不同的体验。 [12:30:19]

[赵令欢] 我借此机会谈一些体会。实际上这一切都源于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的冲动和诉求,企业是要发展的,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去快速的扩展自己的企业,这也是一个熟知的方式。但是我们做研究的这些专家学者们或者说咨询公司像贝恩,研究的结果从历史上看,并购是前赴后继,赴的比较多,还都不错,总的成功率是不高的。为什么数据说失败率高,为什么大家反而前赴后继,这里面有一些道理,就是成功之后的好处是大大的。我觉得有几个要点,多多少少回应王董事长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战略讲清楚,真的要出于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好比说现在我们可以讲联想去收购IBM PC,当时联想的收购标的是IBM的1/3,这个团队除了在国外采购和买货之外基本上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也不能说很有钱的公司。而IBM这么一个品牌,卖的东西都是IBM创造的,但我们最终还是做了,现在花了五六年整合基本上结束,我们宣布它基本上是一个彻底的成功。为什么当时那么难,那么大家都不看好,我们还坚持着做呢?通过研究发现那个机遇实际上可以改变联想集团它的行业地位。而当时联想集团行业地位,外表上看是很光彩,实际上有重大的生死的挑战。长话短说,我们由于收购了这个,现在联想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电脑制造商。当时联想集团虽然在国内是最大的,但全世界第十位都排不到。业务本身的性质就决定,如果你没有所谓的Sale,你就没有Life,当时有这么一个机会或者是窗口,这就是战略很清楚。表象上大家怎么说都一样,但内心企业家知道这是一个生死之交,作为选择来做,然后下面的事要做好。第二个体会,战略上你需要做的事,也需要在战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这儿分享的一个经验,中国企业去海外,收购借助于PE的力量仿佛成功率高,这实际上解决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国很多能够到国外收购的企业和企业家,之所以站在这个位置,因为他们把中国的事做的相当好。但中国的事和世界的事区别相当大,中国的事办好不一定能够把世界上的事办好,通常在我的体验上正好相反,因为能够在中国把事办好的还是比较自信,他们到国外访问一下,你战术上要准备好,怎么准备好,也没特别了不起的办法,就是找最有经验的,伤疤最多的人跟你绑在一起做,PE无非就是这样的企业。看着企业的兴衰,不是自己的企业就是别人的企业,好的PE一般不大会说自己做了什么好事,都会记住别人和自己做的错事。这种整合的确增加了成功率,增加了效率,我的体会中国企业家到国外并购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需求。另外中国的消费者,随着对食品质量提高的要求,财富的积累的确会讲究不光是功能,讲究价值讲究品位,但是大家需要找一个代表安全的品牌,而这个时候,你可能只能是通过收购,不断的再用时间来证明,我们收购了,我们仍然保持着这种品牌和质量,被大家所接受。 [12:37:50]

[李彬] 非常感谢赵总跟我们的分享,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在我们企业并购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需要配套的政策,特别是亲身参与其中,光明食品集团,弘毅投资、想听听在政策调整方面有没有需要相配套的来推动?

[12:38:47]

[赵令欢] 国内企业发展,政府给政策给准生证有的时候给支持。但我觉得中国企业要走国际化,两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政府不要做的太多,别做的太多,是指好企业未必需要扶持,这个解释下来,实际上好比说现在实体经济可以强,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外汇管理政策都还不支持中国的企业。反过来也一样,我听到的抱怨比较多,外资进入中国比较难。还有一些,刚刚提及关于跨境收购,实际上在我的脑子里,中国企业跨境收购,要跨三道鸿沟,第一道企业和企业之间本身就有鸿沟,这是增加失败率最重要的,美国公司成功率也不高。还有一个就是跨国的,距离、文化,大家不大注意,还有一个中国企业跨政治制度,这东西不会因为商业有太大改变。第三个鸿沟就是国家之间的,以后世界格局都是政治和经济相联系,国家为了保护长远利益都有自我保护。我的最主要的观点还是由于中国要进入世界,更多得让经济活动市场化,而不是政策化。反过来用中国的政治势力,影响其他搞保护冲动的国家继续坚持市场的开放,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12:43:17]

[李彬] 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我们听听王宗南王总的观点。 [12:43:38]

[王宗南] 从我们收购的几个项目来看,国内的政策上,我感觉到,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现在主要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国资管理部门对国资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管理国有企业,我们现在海外收购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国资管理规定,看来我们今后操作上还是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海外并购项目,当然最后没做成,但是在洽谈到最后的时候,因为国资管理规定有一条规定,控股股东对你下属的合资企业,对你投资的企业你要按股权的比例担保。我们做一个海外并购的时候,我们是和PE一起做,因为有一部分并购的资金我们是通过融资,PE很明确融资,既然你是控股的就应该由你来担保,我们说我们现在融资管理要按全额担保,这样一种规定和现在整个海外并购当中,一些国际上的一些惯用的一些或者简单来讲,国际惯例有一些冲突。我建议,国资管理部门也要研究,如何适应国有企业走出去,把现在管理国有企业的投资经理人在海外并购问题上,应该做一些灵活处理,否则你不符合国际惯例,中国的企业没办法走出去。 第二个问题,海外企业的价值评估价值判断,现在国内国有企业一般的投资项目,我们做可行性分析,最后没国资管理部门也好,包括企业的管理层、董事会,最后比较重视这个企业,收购以后你能够得到多少净利,或者评价这个企业,对这个企业的估值,是拿这个企业的税后净利作为一个估值的依据,但我们做整个海外并购当中,可以这样讲,四个项目都是对这个企业最后看它的一笔贷,因为你在整个并购过程当中,融资贷款的利率可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税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的财务会计准则不一样,这就摊销的方法不一样,所以采取一笔贷的方法比较多。但我们国有企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就很不能形成共识。我们最后国有企业来讲,我就是最后能够汇聚多少净利,这样的理念上的冲突,涉及到对于一个海外被并购企业的判断。我感觉到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政策并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理念,更重要的是国资管理部门对我们这些企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我们国有企业今后管理海外企业,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国际化。如果我们拿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去管理海外企业,那就一定收购是成功的,但最后的结果不一定。

[12:46:42]

[李彬] 我们这次的论坛是陆家嘴论坛,我们在上海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上海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发展了外资股权投资试点,对于上海的政府,对于上海的政策还有什么样好的建议,我们抓紧提一下建议!首先有请韩微文先生! [12:47:25]

[韩微文] 没有具体的建议,我们公司参与上海市长企业家咨询会议连续两年我们都是主席,在这个过程中听取不少的意见,我觉得最终的一个手段就是人才,因为谈PE的事情,包括它的整个生态链,跟它配套的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这些,基本上作为我个人也是在服务型企业,在中国的高管相对于在香港也好,在其他地方,对个人的吸引力角度来讲非常弱。尤其个人所得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我相信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12:48:10]

[李彬] 张先生! [12:48:28]

[张曦轲] 首先我觉得还是先应该承认上海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几年,上海本身很努力做的很多一些制度性的工作,包括在税收上的一些举措,在其他方面的举措。我觉得其实,单纯从上海这几年的进展来看,上海应该讲,我个人觉得已经具备了成为至少中国甚至亚太地区,不仅是PE,在更广义上的资金集聚上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我同意人才方面,上海是最缺,上海的人才的总量提升也很快,但在金融高端人才吸引上非常困难。这个困难是多方面的,税收是一方面,整个大的环境,包括法律体制的环境,应该讲上海在真正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没有明显的优势,比较难获得明显的优势。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概念,上海进一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先试先行,即要敢于尝试,更要善于争取,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很多重大政策层面的突破需要中央和国家来做,不是上海能做的,上海一方面尝试,另外一方面还是争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上海的一些瓶颈问题。

[12:51:02]

[李彬] 我们下面有请贝莱德高磊先生给我们上海市政府提点更好的建议! [12:51:58]

[高磊] 我有三点建议,首先我非常同意私募股权的中心,首先必须要有支持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咨询中心、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其实很多金融行业的人,都可以利用到这些人才,所有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这当然就需要更好的税收环境,生活环境等等。上海由于中国巨大的潜力,由于上海的位置,上海已经是非常重要的PE中心。我相信,如果进行一些监管上的变化,可以更好促进上海作为PE中心的发展。 首先看到一些挑战,从投资者这里筹钱的限制,由于有限合伙人的限制,他们在提供资金的时候,在监管方面有很多很多的限制,这样会影响到PE公司的投资人,让我们无法完成交易。上海政府不一定通过立法,也可以通过对投资人留档,如果他们之前很好的完成其诺言,建立一些资金的档案,这样让PE公司更了解,哪些投资者是言出必行,哪些投资者承诺之后不把钱拿出来。第二个加速将投资货币化的进程。我们必须要让货币化更加简化,让流程和交易更加简单,更加明晰,还有资金的汇回本国,应该更方便,更快捷,对于我们投资回报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无论是通过税收优惠还是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这些都是我们认为作为中国客户带来良好回报的重要因素,如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让上海成为中国的PE中心,迈出很大一步。 [12:56:30]

[李彬]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的战略,国家需要更高的层面推动,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规则来做。下面进入到台下嘉宾对于台上的嘉宾提问的环节,有没有现场的听众有一些问题,让我们嘉宾一起分享一下。 [12:57:10]

[现场提问]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美国的留学生,我现在跟我的同学运作一个小型的PE,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中型和小型的PE,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很多便利,当然台上各位老总都是来自于大的PE,我想请教各位老总,你们对国内小型PE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特别是贝莱德老总提到了国内的市场和国外的市场有很大的差别,我很深的体会到这点。

[12:57:48]

[沈南鹏] 我感觉PE不存在小和大,当然大的基金有它的好处,可能团队更加完整,涉及领域更广。但PE真正的竞争力还是它的专业化,它本身的投资能力,本身给投资人带来好的回报,我们看到在海外,小的PE基金或者VC基金也都很多存在,经过市场优胜劣汰很多都存在,关键你要专业化。比如说美国的VC行业可能很活跃,在另外一个PE行业也很活跃,但中间一段照样有一批基金可能规模未必跟大的PE相比,小一点,但一样可以有很大的辉煌,同样在美国和欧洲都看到一些专业化的基金,专注于矿业,专注于医疗,专注于消费品等等基金,这些基金他们的团队的规模和管理资金的规模都跟大的PE有区别,但不妨碍他们在行业生存的很好,并且今后带来更大的辉煌。我相信在往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优秀的在某一细分行业更加专注的团队。 [12:58:26]

[现场提问] 我想问一下王总,您的并购非常成功,您提到了国资委的这种规定以及谈到品牌的时候,我们要保证品牌的声誉,特别如果大股东变化之后令人担忧,您能介绍一下在您的战略中,您是只进行控制型股份的并购,或者您也可以做一个小股东,或者不用获得那个公司的控股权,或者这样更好的处理当地国家的政治和敏感性的问题? [12:59:03]

[王宗南] 我们现在收购的项目一般都是掌握原则,控股以后刚刚这位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海外市场是否会有些不同的想法,我们现在实践下来,可以这样讲,凡是我们收购控股以后,市场的反应都比较正面。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收购的一般都是从财务投资者,从PE手中收购。举一个例子,我们前一阶段把英国最大的麦片公司收购60%股权,市场反应非常正面,包括管理层,包括这个企业的员工都非常高兴,原因在哪里?因为原来的投资者是财务投资者,员工和管理都有不稳定的感觉。已经八年了,财务投资者总归会退出,现在来了一个光明集团,光明是做实业,又是做食品,而且光明的背后是中国一个大的市场,所以,管理层到员工,他们感觉到这个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会很好,整个英国的市场,也反应非常振奋,所以我感觉到,现在中国的企业,到海外收购,特别是快速消费品,能够利用中国市场这样一个独特的资源优势去收购,我认为整个海外的反响还是非常正面的,所以现在收购机会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13:00:12]

[李彬] 谢谢大家!中国经济日趋融入全球经济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的中国化,则是大势所趋,在这股潮流中,PE参与跨境投资,蕴含巨大的机遇,政府的政策应该加速推动PE参与跨境投资,以及中国的企业到海外的并购投资,海外的资本到中国境内参与投资,本场论坛PE跨境投资新机遇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感谢台上的五位嘉宾!谢谢! [13:00:58]

[责任编辑:zhangyw] 标签:中国 企业 并购 上海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