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银基金前进3位超越交银 李道滨带来想象空间

2012年07月09日 07:31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陈虹霖

0人参与0条评论

截至年中,中银基金资产合计522亿,相比去年底的434亿,增加88亿

每到六月的最后一天,各大基金公司便聚拢拍下“合照”,“咔嚓”一声,上半年的规模排名被定格在一瞬间。今年的6月也并不例外,16名是中银基金在这张“照片”中的位置。相比去年底,中银往前进了3名,挤开同属银行系的交银施罗德、建信,但同时又被招商基金赶超。

截至年中,中银基金资产合计522亿,相比去年底的434亿,增加88亿。

老基金净申购贡献62亿份规模增量

上半年,中银新发两只基金:中银信用增利债券、中银沪深300等权重指数。都属常规性产品,前者首募22亿、后者14.91亿,虽相比几只庞大的创新产品,这两只基金显得娇小瘦弱,但在新发的常规性基金中,其首募规模还算不错。

今年以来,新基金首募规模平均为17.43亿,这主要得益于创新产品拉高整体水平。实际上,新发的135只基金中,首募低于5亿的达51只,近100只产品都在10亿以下规模。

在首募规模较大的基金中,大于50亿的几乎全是创新产品,大于30亿的大部分为债基,且多为银行系基金发行的产品。

同时,据wind数据,半年以来,中银旗下老基金总体出现62亿份的规模增量,处于净申购状态的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银货币B净申购176亿,净申购份额比较大的还有,中银稳健增利、中银稳健双利。

相比之下,中银今年以来业绩走好的权益类产品,多呈现净赎回。因而,中银基金上半年的资产规模增加,主要得益于老基金的净申购,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

李道滨加盟后的中银,规模增长是否会加速?

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当时还算不上银行系基金。在2007年2季度,其规模仅为43亿份。得益于大牛市,2007年底突飞猛进到209.49亿份。2008年1月,中国银行收购了原股东中银国际证券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以83.5%的股权高度控股中银基金。通过股权变更,中银基金从中国银行的“孙子公司”一跃成为“子公司”一正式成为银行系“富二代”

但在筹划这次股权转让期间,中银基金未能发行新产品,错过了2007年大牛市中爆发式增长的机会。成为中行子公司后,中银的渠道优势逐渐发挥出来,2008年底规模上升至304.66亿元。但随后金融危机爆发, 2009年底总份额下降为293亿。

中银真正发力冲击规模是从2011年开始,这一年,股东的渠道优势发挥明显。2011年底总份额一跃为503亿。中银货币从29.90增加至154.27亿份,环比增加124.37亿份,为最后的规模之战奠定了基础。

但业内不少人认为,由于中行的体制影响,公司相对封闭低调,相比其它更加市场化的公司,中银在宣传推广的力度还显不够。

据可靠消息,以“最会卖基金”闻名的李道滨,5月份已经正式进入中银接管总经理的位置。2011年9月份上任的董事长谭炯也不止一次的对内部员工表示出做大规模的决心。

[责任编辑:libing] 标签:中银 基金 规模 新发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