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高科6.4亿存货或压两年 4家公司5600万欠款超8年
8月8日,哈高科(600095.SH)发布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733.35万元,同比下降221.39%。
据哈高科披露,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2年中期,公司存货高达6.41亿元,以2011年度公司2.90亿元的营业收入计算,如此高的存货公司约需2年多才能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哈高科披露,公司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高达8000多万元,其中4公司合计5600多万欠款年限超8年,但上市公司并未披露为收回应收款所做的措施。
营业收入逐年下降
业绩已陷入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哈高科主营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开发区内土地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物业管理等。
哈高科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5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5.37万元;实现营业利润-3307.9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526.22万元;实现净利润-2733.3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985.10万元。
对于2012年上半年的亏损原因,哈高科解释称,一方面公司于2011年上半年通过出售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170万美元股权获得4920.5万元收益;另一方面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而哈尔滨高科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松花江尚”项目尚未产生利润。
目前哈高科依赖的三大块主营业务均已经陷入困境,根据披露,大豆食品板块的产品利润率低,短期内难以扭亏;而公司的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于规模小,产销量增长困难;而公司大力投入的房地产项目又遇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销售和利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而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哈高科营业收入已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11年、201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是6.46亿元、4610亿元、3.40亿元、4657亿元、2090亿元、1125亿元。
存货压力大
多笔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
哈高科2012半年报显示,公司净资产为6.14亿元,而公司存货占用资产比例极大,多年收不回来的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合计达8305.30万元。
从哈高科逐年下降的主营业务收入来看,2012年公司的存货高达6.41亿元,而公司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90亿元,若由此计算,如此高的存货公司约需2年多才能消化。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哈高科存在多笔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长期未收回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而对于巨额未收回的应收款,上市公司并未披露为收回应收款所做的措施。
根据2012年半年报,哈高科仅披露的全额计提坏账的应收账款为3835.66万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账款为4469.64万元,合计达8305.30万元,对此,哈高科既未披露应收款项形成的时间、经过。
2012半年报显示,哈高科应收账款项目中,公司分别应收黑龙江北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乐事经贸有限公司、福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双汇公司、马鞍山B有限公司1500万元、1135.42万元、780万元、274.35万元、145.89万元,这5笔应收账款均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除郑州双汇公司欠款年限是1-2年外,其他公司的欠款年限均为5年以上,而前三家欠款公司有两家在2008年年报即显示欠款期限为5年以上(青岛乐事经贸有限公司3-4年),也就是说,有2家公司欠款将超8年。
而其他应收款项目显示,海南高新工贸公司、北京市通县马驹桥镇政府集资建房指挥部两家公司分别欠款为2333.46万元、1075.26万元,欠款时间均为9年以上,全额计提坏账。
根据公开资料,上述欠款公司目前多数在正常经营,而哈高科并未披露公司为何收不回上述欠款。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郑州双汇公司欠款年限显示为1-2年,然而,哈高科既未披露该款项发生时间以及原因、也未披露款项为何收不回来而全额计提坏账。
相关专题:聚焦2012年上市公司半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