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关注“王刚砸宝”:砸错了你要赔

2012年08月22日 10: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刁虎城

0人参与0条评论

“被砸品的提前安排”

“王刚砸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劝慰广大观众和藏家大可不必担心“错砸”,理由是“这本来就是一个在表演的节目”。李彦君表示他曾亲身参与节目,对内情非常了解。他了解到所谓的“赝品”都是事先从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故意买的假货,然后找来所谓的“持宝人”上台表演,最后理所当然地被砸掉。

买假砸假,敲响了谁的丧钟?

媒体称,王刚在其主持的鉴宝节目中砸毁的赝品实为珍品,已经引发社会关注。节目制片人韩勇表示,被砸碎的均为赝品,不会看走眼;知情者称,节目中所谓的“赝品实是节目组在旧货市场买来的假货,然后找所谓“持宝人”上台表演,最后买来的假货就被理所当然地砸掉了。

王刚砸碎的文物赝品,是珍品还是节目组从旧货市场买来的假货?本身就是充满逻辑悖论的罗生门,节目组无论如何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若说砸的均为赝品,节目组的眼里难道比得过30位权威专家的质疑?节目组的言之凿凿,只能让人联想到节目组买来假货让王刚猛砸果如此,鉴宝节目就有欺骗观众之嫌,公信力何在?如果说节目组惴惴,就意味着王刚砸碎的赝品中确有珍品,而且比重还不低。如此,节目组和王刚就有毁坏文物的暴殄天物之罪与罚……总之,王刚挥下的莽撞锤子,砸碎的不是赝品,而是敲响了鉴宝节目的丧钟。

中国的电视荧屏喜欢扎堆儿,电视剧从辫子戏到谍战剧到穿越戏到苦情戏一拨连着一拨儿,娱乐节目则是选秀袭来玩婚恋,婚恋风吹完搞纪实,纪实最后搞成了演戏,于是这玩意儿玩完。鉴宝节目也是如此,中央台搞完地方台拷贝,演播厅里演绎不过瘾还要跑到历史文化名城去搞文物选秀。现场报价还不过瘾,还要娱乐明星去砸;你砸古董我玩干爹,你玩干爹我把青花热水瓶当文物;娱乐化、庸俗化的追逐,最后搞砸了鉴宝节目。

就让鉴宝节目的丧钟敲响吧,王刚不敲,刘刚李刚也会敲,审美疲劳的观众也会用遥控器刷低此类节目的收视率。说白了,鉴宝节目和其他的娱乐节目在本质上并无多少不同,都是靠娱乐炒作和名人噱头,来诱惑观众锁住频道,凝聚广告费。观众看厌了,节目玩完即使不是电视圈内人,从央视到地方卫视年年改版的情形中,亦可晓得电视圈内的铁律,从来就没有万年不老的节目,哪怕是新闻联播都要改革换上新面孔呢!何况是属于娱乐快餐的鉴宝节目?

因此,观众和公众评价鉴宝节目,没有必要那么上纲上线,更不必如此道貌岸然。在我看来,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比其他的鉴宝节目也高明不到哪儿去,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吸引观众眼球的戏。与其说他砸碎了文物珍品,我更倾向于节目组买来假文物让王刚去砸。如前述,现在的鉴宝节目连托儿、干爹这些庸俗元素都给用上了,鉴宝节目还能有什么底线。此外,节目组也不是傻子,王刚更是古董玩家,要说他们去砸文物珍品,他们恐怕还真的不落忍。

显然,那些被砸的劳什子,估计都是节目组从地摊上淘来的假货,作为鉴宝节目的道具罢了。王刚呢,是这出戏里的领衔主演,和他在一众历史戏说剧中出演的和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王刚的煞有介事,现场一众准专家的鉴定,持宝者现场的配合,让观众觉得一切都是真的。

公众不和鉴宝节目较真儿,任他胡乱演绎,我自不去理他,这些鉴宝节目也就如变态的暴露癖一般,了无兴趣而自生自灭了。怪就怪在有权威专家质疑,有公众过度关切,反而入了鉴宝节目的彀,配合了它的炒作,赚得了社会白送的广告效应。

当然,这也恐怕只是鉴宝节目的回光返照。所谓理越辩越明,这回公众是看清了鉴宝节目的真面目,既然王刚自己敲响了鉴宝节目的丧钟,观众就用遥控器给这类节目判死刑吧。(张敬伟)

砸宝”游戏,无须当真

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各地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也火了。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以“砸宝”而别具一格,特别是在王刚抡起紫金锤的一刻,观众与持宝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为宝物的真假担忧。也正是这极其富有悬念的卖点,令《天下收藏》在诸多鉴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视率颇高的“砸宝”节目中脱颖而出,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这30余件被砸掉的“赝品”瓷器中节目组专家视为以假乱真的高仿品,但也有部分收藏家看过展览后,认为其中不少是被误砸的真品,极为可惜。宝物到底是真还是假,恐怕难有统一意见。不过,把一档娱乐节目的游戏规则,视其危及到中华文物的生死存亡,则就未免太高估“砸宝”的影响力了。

猛料又来了,说是“天下收藏”里面砸的东西,都是事先从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故意买的假货,然后找来所谓的“持宝人”上台表演,这就关乎电视台或者节目组的道德良心问题了,总不能因为收视率而欺骗大众吧?

文物鉴别原本是一门遗憾的学术,国内专家大多是依赖于经验积累和口传心授,但即便再权威的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亦有部分文物专家昧着良心替假货“背书”,肆意夸大文物收藏价值,致使国家与社会蒙受巨大损失。《天下收藏》的节目宗旨就是“去伪存真”,且节目组均与持宝人签订过合约,每件被砸宝物在“砸宝物之前都有退出机会,可见,“砸宝物乃是经过持宝人许可的行为,如同给宝物签订生死协议,后果必需自负。

既然是节目组与持宝人都同意的“砸宝”游戏,其他人还有何话说,就算有宝物被误砸,损失的也是持宝人,要不要申诉索赔也是他的事。至于有人将“砸宝”上升到破坏文物、危及中华文物存亡,显然是没搞清楚文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以及把“砸宝”节目看得太重要了。《天下收藏》开办8年也只砸掉300多件瓷器,而这些年各地大拆大建破坏掉的真文物,又何止千万件,更不用提“十年浩劫”全国所毁掉的珍贵文物,亦是罄竹难书。

砸的都是赝品,节目组需拿出更为可信的证据来,以自证清白;至于持怀疑论的专家,也应理性质疑,不要乱扣帽子;说是从潘家园买来的,也要证据才好。各方不妨将此次争议视为一次辩论真伪的机会,各自以理服人,凭证据说话,切勿沦为毫无价值的口水战。其实,只要节目组误砸过一件宝物,就会导致信誉扫地,危及到节目生存,不谨慎从事才怪。至于广大观众,只需秉持观看娱乐节目的心态即可,权当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无论宝物真假自己都没有损失,还可以顺便学习点知识,又何乐而不为!(江德斌)

砸错了你要赔

我想,既然你自愿参与《天下收藏》鉴宝节目,既然你签下了“生死文书”,既然经过了专家组鉴定为假货,那么你的藏品成了王刚“护宝锤”下的牺牲品,被砸得粉身碎骨,就应该心甘情愿,不可指责其“粗暴”行为。

问题是,这么多场节目中,先排除掉所谓“事先从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故意买的假货”,专家们若把真正藏家的东西看走了眼,把真的看成了赝品怎么办?任何专家包括顶级专家,都不可能对我国的文物,件件了如指掌,真正做到“火眼金睛”。以瓷器为例,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中国陶瓷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五千年来,我们知道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五,落掉所不知的烧窑历史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大明成化官窑瓷器极其珍贵,《明史食货志》概括地叙述了当时烧造御窑瓷器最多且久。明代宫廷档案记录史料:宣德八年(1433年)烧造御用瓷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成化比宣德烧造官窑瓷器要多,保守估计超过50万件,这仅是一年的烧造产量,而现在公认的成化官窑瓷器存世量不过千余件,和当时的烧造量可谓“凤毛麟爪”,“沦海一粟。”可见,我们的专家即使对古瓷器都学过、见过,也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任何专家对自已鉴定能力,都应有个清醒的认识,鉴定中的差错、失误是不可能避免的。《天下收藏》的鉴定专家也不是“神仙”,不管你自己多么信心百倍。再者,持宝人参与都是奔着拿“金牌”去的,(到潘家园仨瓜俩枣买个仿品,甘当挨砸者,当托儿不在此例)对自己的藏品都有着充分认识的,甚至是有着丰富的真品和认真研究过的、胸有成竹的收藏家,人家本是拿着心仪的宝贝去竞赛,三下五除二,叫你给砸了,能服气吗?

北京电视台办这个《天下收藏》节目,要吸引观众眼球,要提高收视率,尽量保证专家鉴定的准确性,做到万无—失的同时,也要担点风险,不能剃头的挑子—头热,砸对了,大家—惊一乐,砸错了白砸,砸错了就要按市场价包赔,你有“砸假”的权利,也要有“砸真”的赔赏责任,不然你就别唱“去伪存真”的高调了。

自打古玩界出现假金缕玉衣,假汉代玉凳的特大新闻后,有些鉴定专家心存顾虑,唯恐自己出丑,在鉴定文物时便产生了“宁左勿右”的思想,宁可把真的说成假的,也别假的说成真的,我想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是严肃认真的态度。文物鉴定专家,在道德方面至少是高尚的,否则就没资格给别人鉴赏东西。(刁虎城)

(刁虎城)

[责任编辑:xinht] 标签:鉴宝 高仿品 赝品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