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迎来海外并购窗口期

2012年09月14日 23:25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屈丽丽

0人参与0条评论

“中国去年的海外并购数量是2005年的3倍,海外并购交易总额是2005年的近5倍。”2012年9月11日,全球律所翰宇国际与并购市场资讯联合出版《中国海外并购趋势2012》提出上述惊人的数据。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一位国际金融投资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的,“这是中国不容错过的有利窗口期。

来自普华永道的数据则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在数量上减少了33%,交易金额也下降了10%。但令人欣慰的是,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并没有严重影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预计2012年全年交易金额有望超过2011年。

中国内地取代香港成为主要买家

香港历来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国际市场,在海外收购交易数量上,香港曾遥遥领先中国内地。以西欧市场为例,2005年中国内地仅有10笔并购交易,交易量仅为中国交易总量的22%,而香港的交易量却占78%。

而到2012年上半年,中国在西欧的28笔并购交易中,中国内地占了21笔,交易总额达69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72%。十年间,中国内地并购交易额实现了2000%的增长。

来自翰宇国际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今,中国内地的海外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占到了中国总交易量和交易额的58%和65%。

“最近几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相比在并购市场占到了主导地位。而从最近几个季度的发展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企图利用其现金充足的优势涉足并购市场,随着这一趋势的出现,中国内地在并购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尤为明显。”翰宇国际香港分所的合伙人茅桐表示。

欧洲成中国投资人首选市场

尽管长期以来欧洲各国都反对出售国家资产,但在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区经济衰退这两大严峻经济现状的逼迫下,欧洲大陆的各国政府不得不就出售其国家“家传之宝”重新作出考虑。

数据显示,2011年西欧的交易总额达到250亿美元,是2009年交易总额的20倍;该地区的平均交易额也在增加,从2005年的1.93亿美元增加至2010~2011年的5亿美元左右。

一直以来,工业与化学品行业是中国在西欧的第一大目标行业。2011年7月,中国石油收购了英国英力士(INEOS)炼油公司(交易额为10亿美元);2011年1月,中国蓝星集团收购了挪威埃肯公司(ElkemAS)(交易额为23亿美元)。这两笔交易在截至2012年年中的18个月内占工业与化学品行业交易总额的56%。

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截至2012年年中的18个月内,工业与化学品行业的交易额大幅上升至59亿美元,超过了该行业前五年47亿美元的交易总额。不仅如此,截至2012年年中的18个月内,能源、矿业及公共事业领域的并购交易量达到17笔,超出了过去五年的交易总量(16笔)。

这些大幅增长可以再一次反映出欧洲各国出售国有资产的事实。2005~2010年间,能源与资源行业的并购交易额为300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71%。而截至2012年年中的18个月内,该行业的交易额小幅下滑至61%。

该交易额的小幅下滑和交易量的大幅上升,反映出中国企业不仅仅在收购欧洲大型能源资源公司的股份,同时还在大量收购这一行业的中型企业。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并购交易的中国企业将西欧锁定为其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欧洲的地区国家中,英国和德国最受中国企业青睐,德国企业拥有中国企业想要的技术,而英国更被视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示范项目”

私营企业更加活跃

从多家咨询机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报告中不难看出,尽管国企一直以来担当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舞台上的主角,但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背景的私企开始寻找海外并购机会,或者开始筹建合营企业以实现它们的国际扩张。

目前,这些企业来自原材料、加工、发电设备、制造业等不同行业。在未来的五年,这一现象将越来越普遍。

“私企海外并购领域的发展将会是一个更长期的趋势。这主要原因在于融资问题。一些非常大型的私有企业在规模上和同类的国企不相上下。但是一旦谈到银行借贷问题,国有企业就明显占据优势。国有银行基于政府指示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改变,私企就很有可能在海外并购交易中落后于国企,而典型例证就可能发生在私企与国企竞争收购同一资产的问题上,一旦涉及资金问题,私企就完全处于弱势。”茅桐表示。

不过,私企可以通过到香港上市解决并购的资金问题。鉴于内地市场已经饱和,香港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其本国市场,到海外拓展业务并在海外市场发展。

金融投资者参与增加

中银律师事务所张征律师告诉记者,“在并购的行业领域,过去几年集中于能源类、矿产类以及制造业的海外并购,近两年服务业、金融业领域的海外并购逐渐增多,比如中信银行收购里昂证券,比如上海锦江到菲律宾投资酒店业等。

而除了金融领域的并购投资,金融投资者参与的海外并购正逐渐增加。

比如私募股权收购历来都将目光对准工业与化学品领域。香港的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 Partners)自2006年以来就活跃于这一领域,完成了4笔交易。在最近的一笔交易中,中信与中国的工业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合作,以俱乐部融资交易的方式用6.61亿美元收购了中等规模的德国重型设备制造商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Putzmeister Holding)。

其他在大中华地区拥有基金的海外收购集团也活跃于私募股权领域。凯雷亚洲增长基金(Carlyle Asia Growth Partners)和摩根史丹利亚洲私募股权部(Morgan Stanley PrivateEquity Asia)就是两大较为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人,它们均于香港成立并都在亚太地区进行投资,不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都与其有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金融投资者参与的并购活动中,尽管香港的基金目前在境外并购交易中占的比例最大,但中国内地金融投资基金近年来已明显日趋活跃,尤其是与战略买家之间的俱乐部融资交易。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并购 中国 交易 交易额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