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商务部专家:在华日资多涉及产业链 无法大规模转移

2012年10月11日 0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冠洋

0人参与0条评论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中国商务部专家:发挥市场力量处理中日经贸关系

“官方不轻易发动经济制裁,而是让市场力量对贸易和投资发挥作用”,谈及中日经济关系走向,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如是说。

自9月日本“购岛”引发钓鱼岛争端极速激化,中日经济关系因此遭遇轩然大波。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对华投资和生产活动已开始放缓。2012年7-9月,日企针对中企的并购件数较4-6月减少75%,并购金额减少约7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日亦发布数据显示,9月日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销量同比下降40.8%。

当前的中日经济波动让中日经济走向扑朔迷离,而未来两国可能采取的行动已成为世界关注焦点。

“要让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而对于日资的基本政策仍应一视同仁”,马宇强调。

马宇认为,中国应秉承两点基本原则处理中日经贸关系,首要的是,政府应该在现有规则,即国际规则、条约义务及中国法律政策范围之内处理中日经济交往。他指出,这不仅涉及中日两国,更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治交往的整体国际环境,事关重大。

“第二点,中国要发挥市场力量给日本政府‘做工作’”,马宇进一步解释,如果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必将提高,其竞争力下降影响经营效益,如此日企将会主动游说日本政府。

马宇告诉记者,本土化对于跨国投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本土化包括了跨国公司与当地政府、社区、消费者及员工的多重关系。如果国民感情受到伤害,消费者选择偏好必受影响,跨国公司处理其与当地政府、社区关系的成本也会额外增加。

事实上,发挥市场力量不仅是中国影响对方政府的助力,更是“以柔克刚”的自我保护之道。

马宇指出,“官方制裁是双刃剑,伤你也会伤我”,而市场力量却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损害,因为中国企业会自行寻找市场替代力量。

他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力量协调,当企业发现中日关系不稳定,依赖日本的风险系数上升,日产商品或技术的配套服务、转让隐患增加,企业就会主动寻找替代力量,自然完成经济交往向替代者的转移。用马宇的话讲,就是用“货币投票”

日媒此前报道,随着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一些日本企业出现了加速“脱中国化”的迹象,其投资、生产据点开始向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地区转移。

对此,马宇表示,日本可能将部分劳动密集型投资转向东南亚,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市场,不仅因为中国市场空间的广阔、基础设施的成熟和资源人才的充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在华投资多涉及产业链,无法大规模转移。

目前,日本企业已经构建了向中国出口核心部件,在中国组装成最终产品,然后再出口、返销的生产体制,形成了振兴以中国为中心的外需来弥补内需不足的经济复苏模式。

基于日本产业链的上述特点,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分析,日资向东南亚转移,不仅不会打击中国经济,反而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金柏松指出,日本在中国投资产出流向一般有三,在中国当地销售、返销日本及销往欧美等第三国。而欧美在统计贸易数据时,将该部分产品计入中国对美国出口,尽管产销的绝大部分利润流向日本的母公司。

金柏松直言,如果日本“迂回”贸易性质的投资转移出中国,中国贸易顺差所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大大缓解,而中国其他产业和自有资本填补日资空缺并非难题。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日企 日媒 日系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