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发改委王一鸣:政府职能转换是改革里重要的环节

2012年11月03日 19:02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凤凰财经讯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在“2012浦江创新论坛”上表示,改革里重要的环节,就是政府职能的转换。现在政府推动的模式有积极的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定项目,然后政府间过度的竞争,依靠大规模投资,而不是依靠研发创新来驱动,不必要的补贴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转换,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形成创新的生态,没有改革,无所谓创新的生态。

他认为,最后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家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产业变革最基本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家的创造,怎么样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这是形成创新生态的根本,如果把企业家寻求发展、寻求创新的动力充分引导出来,产业发展变革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一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浦江创新论坛,也期待着浦江两岸的思想碰撞能够激起中国新的一轮创新浪潮。

当前,新的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条件正在加速的形成,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信息、生物、数字制造、绿色能源等高端技术领域,为新的产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

那么技术融合的趋势,各个领域的高技术相互间的融合也在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孕育新的业态,制造业的范式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数字打印技术的出现。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经济的繁荣权。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是英国经济学人讨论的关于制造业业态的变化,还有一个是美国讨论的新能源和数字网络技术相互融合。

我们经常说技术是很难预测的,他们这种预测是不是为了技术革命的方向,还有待于观察。但不管怎么说,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业态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我觉得国际产业变革主要的态势无非是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制造的服务化,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在加快,服务正在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你看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他们服务转型的速度在加快,使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的趋势更加明朗化。

第二个就是高端化,产业进一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向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品牌这些价值环节在延伸。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人力资本、研发这些资本越来越取代劳动力、资源这些要素,成为主要的要素。再有一个智能化,特别是云计算的发展,超大规模数据库的形成,使得互联网、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成为生产重要的支撑环节,形成了智慧灵巧的高效生产方式。也使得这种大规模的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个性化的消费成为更加大众化。从集中生产、集中分销逐步向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方式转变。

再有一个就是网络化,跨国公司把不同的价值链的环节配置到成本相对最低的区位,根据不同的要素密集程度,配置生产环节,通过全球网络系统的整合,构建全球的生产链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实现全球的资源配置,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再有一个就是绿色化,低碳制造、循环经济,形成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最少废气。这都是产业领域已经表现出来的形态。国际产业变革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机会,第一个有利于我们国家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我的理解就是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就是制造和服务的相互融合。无论从产品生产到设计到销售各个环节,这种融合的过程都会加快。而且在地域上呈现集聚的形态,这个对我们国家大规模制造来说是一个机会。第二个也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群体和新的增长点。我们正在培育新兴的产业,它跟新的产业变革能够交互的作用,不断地矫正我们对新兴产业的选择,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形成新的产业群体,新的业态,新的增长点。使我们经济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第三个也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这种新的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可以发展成为新的产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产业。

第四也有利于缓解日益趋紧的要素的约束、资源的约束,因为这种新的业态更加强调劳动力成本,资源的成本,在这种新的产业里面占比大幅的下降,使得我们对资源的消耗、排放都会相应的减少,有利于缓解已经强化的资源环境的约束。

当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会面临加快削弱的风险,传统的竞争低成本低价格。劳动力成本在未来的产业业态里面的占比会减少,技术越来越标准化、模块化,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利润占比会上升,这种装备、组装的成本和利润占比会下降,这个对中国的制造业态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第二,一些经济增长点,我们能不能跟上,我们的研发,我们的人力资源条件能不能跟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如果跟不上,未来的增长点可能会面临断档的风险。第三传统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随着就地销售业态的逐步兴起,也会面临大的挑战。当然我们也有潜在优势,因为我们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对我们来说也孕育着机会。第四这种分散化开放式的方式,对传统比较集中的,政府高度干预的体制提出了转型的要求,它要求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政府跟企业的关系也在发生转变,政府怎么样去营造一个环境,而不是去参与市场,所以这个对体制也会有新的要求。

那么国际产业的变革,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我个人的理解,现在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发展方式之间的竞争。你怎么样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关键要更有竞争力,更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式。那么中国传统的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首先我们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就是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的需求正在大幅的收缩,传统的东亚制造、中国制造,通过欧美消费市场这种分工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的替代效应,就是后起的新兴国家对中国市场的替代效应也在显现。同时中国的内生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高储蓄率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储蓄率也会趋于下降。

劳动力的供需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农村人口转移的速率在下降,人口红利正在逐步的消失。继续依靠劳动力的到大规模投入这种条件也不具备,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回报率。我们以前主要是跨部门的转移,现在依靠科技研发、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是我们转型最本质的东西。当然我们的资源环境不允许按照以前大规模高强度的投入方式维系我们的高增长。所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逐步放缓的进程中,去从年开始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下降了,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长时间下降的过程中。现在我们提出稳增长,我们的稳增长必须与经济转型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未来增长的动力,未来一个时期增长的新的动力和机制。供给面一定要跟研发、创新提人力资源投入,制造业的重组,结构的调整有机的结合起来。

所以我觉得要更加全面的介入到全球的先进制造创新和产业的网络中去,跟国际市场资源更加整合起来。同时,要培育国内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要有更多产业的话语权。我们现在缺少这种话语权,代工模式是没有话语权的,通过应用示范培育生产,要培育市场需求,靠什么?靠应用靠示范,靠这种有效的政策创造环境,来为新的产业领域,来营造市场需求。最后也要构建生态,有效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推进产业的成长。

那么转型的目标,一定是要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来推进,这是我们的目标。要从低成本的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的竞争转变。要从依靠资源要素的投入向创新的驱动来转变。我觉得当前的转型有两个切入点,就是在供给面,我们今天不讨论需求面,一个就是创新,一个就是培育新的产业领域。创新最关键的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要逐步的恢复,要走出逐步放缓的态势,要对企业研发大力度的推进,中国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平台,而且传统的研发平台和国际工厂化的研发也是不一样的,就是怎么样大规模的建设企业的研发平台,而不是院所的这种投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最近去了东莞,去了昆山,去了惠州,我们看地方已经通过PPP的形式,就是政府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形式建设研发平台,这个已经在开始露出萌芽了,这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中国企业一定要从传统的制造走向以原发为基础的制造,才能根本的走出目前的状态。

所以说,我们的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创新不光是技术的范式,也包括商业的模式。现在我们的节能服务领域,这种就是一种商业范式的创新。所以说怎么样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和人才,对中国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制度,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育制度,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离我们创新的要求相比较还是落后的。幸好今天有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的校长演讲,这个对我们的创新也会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培育新的产业领域。现在中国明确了七大领域,而在这七大领域里面列了很多分领域。但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面还是太宽泛,能不能进一步的聚焦,突出更重点的领域。我觉得现在中国对市场作用最大的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是产业比重最大的一个领域。还有就是生物和医药产业,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很大,市场潜力非常大。再有一块就是新能源。这三个可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的领域。那么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的培育。没有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怎么去培育市场?我们面临很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变革。第二要解决我们的研发,如果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搞成加工组装模式,是一种新的代工,就没有意义。现在我们的风能、太阳能全球第一,而且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有人说风能疯了,如果我们还搞这种制造的扩张,我觉得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跟创新、研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掌握核心技术。今天时间关系,我就不罗列了。

第三个是体制机制问题。怎么样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怎么样能够有效的整合科技与经济资源?怎么样解决创新成果的转移问题?怎么样解决资本市场的投资问题?怎么样解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等等。最后,我觉得转型的关键还在于推进改革,不推进改革,我们好多目标都很难实现。那改革我们的目标模式应该是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当前的这种形势,为推进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因为我们面临很多约束的强化,而且十八大召开以后,一定会更大力度推进改革。

改革里重要的环节,就是政府职能的转换。现在政府推动的模式,它有积极的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定项目,然后政府间过度的竞争,依靠大规模投资,而不是依靠研发创新来驱动,不必要的补贴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转换,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形成创新的生态,没有改革,无所谓创新的生态。我觉得这是关键,当然最后改革的目标,要使企业家能够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产业变革最基本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家的创造,怎么样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这是形成创新生态的根本,如果把企业家寻求发展、寻求创新的动力充分引导出来,产业发展变革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fangya] 标签:产业 就是 市场 领域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2浦江创新论坛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