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智创新——解码先锋企业向上动力(文字实录)
杨建群: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前段事情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很困惑,后来我一个朋友安慰我说,其实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就是它永远在变,人是这样,事情是这样,对我们中国经济也是这样。在目前一个全球经济格局非常复杂的情况之下,在多变的一个前提之下,我们中国经济的前进推动力到底在哪儿?有人说来自于我们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那么,我的这个论坛的题目就是合智创新,共同解码先锋企业的向上动力。掌声有请这个环节的对话嘉宾: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司长
先声药业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任晋生先生
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信息产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方中华先生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吕峰先生。
这场论坛的嘉宾阵容非常强大,有政府的官员代表,有优秀企业的代表,还有学术界的代表。今天我有一个特别的发现,狄娜司长前所未有在活动中穿的这么正式,这也是我们狄娜司长一个创新之举,鼓励一下吧。今天这个论坛的环节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的设想是这样,我们先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请各位嘉宾回答一下,之下有一个单独提问的环节。这个共同的问题请各位嘉宾评判一下,根据自己的工作角度和平时的思考说一说怎么看待我们中国企业的创造能力?
任晋生: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想创新现在是一个特别热的一个词,大家付出了很多的关注,很多的热情。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造能力应该来说大家公认,还是比较弱,我们的基础比较弱,我们创新方面缺少经验,也缺少教训,也没有太多的资源。像我们医药行业在很多行业里面最近应该算排名比较好的,有一点温暖的,有一点热度的一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其实因为中国市场的需求比较大,这个行业还是比较封闭,所以这个行业有小春天的情况,所以这个行业真正的创新才刚刚开始。我们医药行业的创新其实和欧洲、美国的国际型公司来比较差距相当于中国足球和巴西、英国足球这样的一个差距,所以这个差别很大。另外,我们的急功近利,我们其他的领域很容易的挣到钱,我们在创新方面就会有比较少的资源,比较少的投入,比较少的人才。所以这我认为总体来说,我们中小企业的创新还迫切需要大力度的提升。
杨建群:吕教授您怎么看待我们目前的创新能力和现状?
吕峰:我认为已经很创新了,没有这么创新就没有今天。但是,下一步该怎么创新?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应该认真思考。
杨建群:狄娜司长,刚才我的问题是请各位嘉宾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和平时思考的角度谈一谈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是什么?您的看法是?
狄娜:刚才企业家们更多的讲是企业创新,我来自政府,我觉得其实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首先制度创新的基础是理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就有思路的创新。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体制的创新,因为十八大开了。
方中华:创新这个概念天天讲,日日讲,也深入人心。在中国的企业里面也做了很多的创新,有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以及技术的创新。但是,我觉得创新的很多在中国的高科技来看,我认为真正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这些技术来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技术创新依然不够。所以,我们所有的企业也好,企业家也好,甚至是我们相关的一些行业的政府也好都应该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去真正的做到,除了我们的GDP以外,我们的实力,硬实力也好,软实力也好,真正的能够做强。
杨建群:大家知道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创新,狄娜司长平时的工作跟我们企业融资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企业的融资创新有哪些新的政策和方式方法?
狄娜: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创新,我感觉到像刚才主持人讲到的,其实企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融资总是有很多难题,当然,一个时期有一个难点。在创新这方面,我觉得在融资这方面,无论是我们政府、中介,还有我们企业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今天我们谈的是中小企业,其实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以来从上到下,包括我们出了那么多文件主要讲的是小微,我们是重在小微,小微企业融资首先一个难是单体成本高,作为银行行业,一百万一千万,谁都做一千万,不做一百万。那怎么办?我们的创新,我觉得以后做产品一定要鼓励他们做集合,如果做服务一定要做平台,这个理念很重要,这也是创新。今天上午马行长讲过,其实银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能够做集合呢?比方我现在知道好些大银行做批量,因为小企业不可能一户一户做,做批量,做标准化,做模块化,做流程华,最后是网络化,做的是小企业信贷工厂,绝对不能一户一户做。第二、我们要求政策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正在跟我们开发一个课题,做小微企业社会化金融服务,小银行,地方银行也是很厉害,他们实际上是有机构但是没有基金,所以我们提出也是创新,四台一会,管理平台,政府进去了,贷款平台,资金也可以批发零售。第三个就是担保平台,最后一个是信用公示平台,如果把信用和融资搁在一起企业就有现实的需求。最后一个按行业走,就是信用促进会这叫四台一会。我觉得一定要创新,没有创新的理念就没有创新的这种服务和产品,谢谢!
杨建群:有数据,用数据说话。问一下任总,先声对一个制药企业做过很多营销还有科技上的创新,也取得过很多成绩,但是我相信先声也会有高科技成长的烦恼,您的烦恼是什么?
任晋生:我们先声药业也是07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刚才上一场的嘉宾两位也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一个是360,一个是新东方,他们是遭受到了做空的浑水公司,我们没有被他们做空。对我们来讲,在创新药的研发方面我们特别关注,我们有很多困难,但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我赞成清华的宁教授提出的关于一个核心价值观的问题。首先是我们为什么而创新?创新的目的如果也是为了急功近利,为了通过另外一个途径,也是想很快的赚快钱,我想这个创新是不可持续的。我认为特别重要的,像我们生物医药这个领域,我们的创新特别重要的还是为了患者的期待,是为了患者的所以,只有这样我们考虑的更加长远一些,关注的更加关注到我们的客户,我们的需求,我们的创新才有正义,才有底气才有创新性。
另外,我们的创新资源还是特别少,还是很有限,创新需要持续的投入,从这个角度,我们创新从方法的角度,特别需要高度的聚焦,我们不可能在很多个领域都要跑在最前面,但是我们有限的资源我们有可能是在少数的一个,两个领域我们能够积累,能够领先。所以,在很多领域要求伸缩,这是一个特点的观点。另外,我们在这个领域和领先的技术有特别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联合,要有开放的心态,所以这一点我们和全球第二大的制药公司墨克尔(音译)建立了合资企业,我们也和前十大的制药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建立了合作,所以我们通过聚焦,通过合作,我们才有可能在创新的路上不断的前进,谢谢!
杨建群:方总您穿的是标准的IT精英的样子。我记得在两年前,方总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现在如果IT企业再单纯的做软件,或者单纯的做硬件必定死路一条,所以你们在寻求一条全面向IT服务商发展的战略转型。现在转的还顺利吗?
方中华:确实我说过这句话,不是在两年前,而是更长远一些。方正五年前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已经决定向IT服务业转型,IT服务很多人都在说,全世界都在讲转型,究竟怎么样转型?我们自己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也几个步骤,或者叫有几个坚决的退出,第一个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行业我们不做,或者退出。第二个凡是涉及到硬件终端的,没有竞争行业坚决的退出。第三个我们向IT服务转型,做行业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说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所谓的SaaS服务,方正是软件起家的,过去向媒体行业,出版行业卖我们整体的解决方案,卖整个系统,一个系统卖几百万,几千万,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改变了这么一个时代。所以我们还继续延续过去卖软件的服务,实际上我们没有太多的出路,实际上已经证明,尤其是媒体界都在向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媒体冲击很大,像出版业也很大,再花很多钱买传统的解决方案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做服务,去做授权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即服务,所谓的SaaS服务,
另外一个现在云计算时代到来以后,我们要做云计算的服务,云计算的服务也三个支撑点,一个是基础设施,这是我们今天传统讲的全中国各个政府都在招商引资的,就是建一个数据中心,实际上这是大家最热衷的事情,我们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做平台,叫PaaS服务,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做,是基于我们能力范围,我们熟悉的平台做。比如在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做云出版平台,比如在新闻领域,我们做手机报的客户端,我们跟各个媒体的关系很好,我们做了一套非常好的完整的解决方案的工具,媒体自动的上传过来就像AppStore一样,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平台,跟中国媒体合作,现在有数百家媒体传到这个平台上,然后让6亿用户阅读,我们做新闻媒体的平台。我们还做医疗的健康产业链的平台,这说起来非常的复杂,因为这个非常热门,在全世界,在这个行业没有大公司,中国的公司很小,无论是医院还是政府,政府的公共的医疗平台都是小公司做,一个医院里面有50多个系统,有60多个系统,数据之间不能交换,使得医生痛苦不堪,用户痛苦不堪,像人民医院每年一万多人门诊量,排队的时间无限长,为什么遗患关系不好?我认为医疗信息做的不好,我们下决心干这件事情。几年前我们只有40、50个人的小公司,今天已经发展到700多号人,我投了无数的钱下去,作为未来非常有前途的这么一个行业。另外我们还做服务,那就是SaaS服务,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非常痛苦,全世界都在转型,尤其是我把自己定义成过去的方正是一个传统的IT,就是过去像微软一样,像摩托罗拉一样,像诺基亚一样他们做传统的软件和硬件。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这些大公司,今天上面这几位嘉宾都谈到了,都在谈转型,有的转型过程当中不坚持,或者不适应死了,100多年的百年老店已经没有了,我不相信基业常青,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如果思想跟不上去,就可能会垮下来。
刚刚清华大学的宁教授讲了,微软现在剧亏,是因为转型的过程当中,十年前他要做互联网,做一个死一个,这就是说传统产业的转型过程当中,全世界共同的一个问题,方正也是同样很痛苦。痛苦怎么办?我们一定要坚决,一定要坚持下来,同时要有内心,就是你要做一个新的行业,我要投入那么大不赚钱,我又要做研发,又要挣钱,有些是上市公司,我非常痛苦,要面对股东,面对公众,面对媒体,你的痛苦无数,你还要耐得住寂寞。过去我们做消费类的,很多人知道方正,这几年我们慢慢消失了,论坛我也不参加了,我在卧薪尝胆的做我的转型工作,所以我的心得特别多,供大家参考。
杨建群:也谢谢方总复出以后参加中国经营报的年会,刚才方总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在转型过程当中的痛苦,痛苦之后也是收获。刚才方总说他不太相信基业常青,但是先声药业到现在17年了,您相信基业常青吗?如果一个企业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有很好的团队。
方中华:第一、我不相信基业常青是跟人的生命一样总会收到很多影响,但是一个企业能够活的更长一些,这个需要很多因素。比如我们打羊胎素,多吃一些其他方面的保健和健康的东西,就可以保持时间更长一些,企业也一样,在持续创新的过程当中,可以延续你的生命。
杨建群:您觉得延续方正的生命,对一个决策人来讲需要把握什么?
方中华:一定要有一种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我们会坚持的科技兴国,实业兴国,这个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第二个是世界在变,创新不变,我们创新的理念就必须要坚持做一些你能力范围之内的核心的技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的我们力所能及的,或者在我们能力范围的一些核心的技术,我们在微电子方面做了全世界最好的一个技术,这个公司成长性非常好,是我在六年前,我从一个犹太人的实验室买回来的,我坚持投了6年,赔了将近6、7千万,根本看不到未来的一件事情,现在成为了我们在SmartPhone里面射频技术高端的射频,而且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在工信部电子规划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写入了发展纲要,中国没有企业在做。
杨建群:祝贺方总的坚持。吕教授您的左边是一个IT企业,右边是一个生物医药企业,您觉得他们的创新根本的同和不同在哪里?
吕峰:这事儿我不太明白,因为没做过认真的研究,不能乱进。我想讲讲我对创新的理解。我刚才说那话是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儿开会本身是一种创新的结果。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如果不创新没有今天这样,但是如果还按照过去几十年来创新的方法和思路,我们是走不下去的。所以,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结骨眼上探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过去的创新以我这些年跟朋友的交流,我感觉创新的主要来源还在于企业家的素质,刚才姚景源先生讲企业家素质对这几十年中国企业的成长很重要。但是如企业家素质对未来中国企业的成长就一定那么重要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一定那么成立。
回到创新上来讲,大概我们从理论上结合我们中国的企业实践,我觉得有三点特别关键。第一、什么叫创新?机械设备能创新吗?不能创新,真正创新的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无论制药的也好,IT也好,甭管什么企业创新的是人,是人的智慧形成创新。所以,要解决创新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我是搞管理学的,我们不搞大话题,讲微观问题,人怎么创新?一个组织要想持续创新,这个人必须是多元化的,如果这个企业的人都来自于一个地域,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个企业无论如何不能创新。大概十七八年以前,我采访青岛啤酒的董事长,我们聊起青岛啤酒的创新,他说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青岛啤酒当时的员工都来自于青岛本地,这件事儿很难创新。回到今天,无论是IT,无论是方正,还是先声药业,你们的员工,尤其是高管员工,如果从地域、学历、年龄分布都有差异化,如果你们的企业家愿意在人力的多元化方向上多下一点文章,我相信创新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中国尤其是地域多元化是最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事情,在座的很多是做IT的记者,两年前我请一个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叫钱批,他的思想是在目前的格局下,目前我们进入一个HighTIKE的时代,就是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进入一个个性化服务的时代,创新这件事儿不是我们谈的,是我们必须的一种生存方式,因为我们要对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这种个性化发展的基点不是我想消费者怎么样,而是消费者需要怎么样。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同学在北京一家非常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他们创新总说为了体现对业主的服务,他们在一楼大堂花了好几百完进行认真的装修,运行了半年以后,他们发现真正使用这个大堂的根本不是业主,要么是保姆,要么是老年的妇女。为什么?所有这些业主都是开车下地下车库,从地下车库坐电梯直接到家,你不能以为你认为他需要什么,而是人家需要什么。所以这个体价值的凸显是必须的,如果我们真的把消费者,把客户放在重点位置上,创新这件事儿我们就有无穷的来源。
第三方面,都讲创新制度,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制度当中最重要的不是说创新之后转化成生产小序之后,分配的百分比,因为有时候你把百分比放那儿它也创新不了。所以,这个不是我们创新制度的重点,我个人觉得创新制度的重点应该在包容能力方面,要想创新主要是试,试不一定要成功。所以,要让我们的下属,然我们的员工,让各个层面的同志们去试,这是包容状态,我觉得这三点,从创新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到创新的基点,到创新的制度化建设,这就是我对创新的理解。
杨建群:吕教授说的小区可能就是我们家那儿吧,都是保姆带着小孩。刚才吕教授说的时候,任在频频的点头,吕教授说的三点建议,在您的企业有没有全部落实,或者有一部分值得借鉴?
任晋生:我谈一点关于创新的我的看法,吕教授讲的相当深刻。我认为我们的中小企业创新的真正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还有一个敌人也许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搞房地产的,我认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大部分的实体经济来说,我们搞创新,在过去的十几年从来没有停止,但是力度是不够的,没有取得巨大的成果,特别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十几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同样一个亿的钱都到房地产上,会有更多的回报,资本的逐利性吸引了很多本来应该用于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我认为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这方面投入的越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就伤害越大,如果我们的房地产价格能够再稳一段时间,我们的创新才能够回暖。
第二个我们的实体经济的创新,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到底有没有优势,优势在哪里?未来10-20年能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这个方面我和很多人进行交流探讨,特别是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大家有目共睹的,很重要的一个是成本优势。但是,有一点我认为会激发起对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信心,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的创新,欧洲、美国它的生态比较成熟,比较诚信,新的东西反而也越来越难。所以,我想颠覆性的创新,突破性的创新在我们新兴市场国家更有可能在未来有特别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为了配合这样的一个创新,像中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优势是政府特别的重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我并不认为我们的创新是需要政府的资源来扶持的,我们需要更加公平的开放的市场环境。但是,同时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资源是我们有大量的储备很丰富的中间的创新的人才,这个人才的丰富可能是美国的8倍,欧洲的10倍。这个面广量大的大学的研究生,我认为只要他们在专业的领域专心的投入,不要被房地产吸走,我想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创新的动力。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感觉这是特别关键的,谢谢大家!
杨建群:刚才任总在说他对于企业创新的看法的时候,我注意到狄娜司长两个动作,第一个说成本优势的时候您在摇头,说政策扶持的时候您在点头。
狄娜:我觉得现场给我很大的启发,其实今天这个会一点都没有准备。第一个我听完大家谈的,其实我选择一句话,我觉得其实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作为企业家没有创新精神不要做企业家了,老说中国的中小企业难,作为群体可能是弱化,作为个体绝对是最坚强的,非常隐忍,否则根本不可能生存,不可能发展。我在国家机关30年了,特有感觉。我说关于创新的感觉,大家都在谈创新,我在政府工作,我们也有创新,国家都是创新性国家,国家要走创新性国家的路径,这是中国国策,中国谁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我们就是要营造环境。创造好的政策环境也有创新在里面,比方又说回来,刚才您谈的特好做平台,中小企业没法一个一个做,而且说穿了,非公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全国1100万的中小企业,按规模化,其中非公这块,或者民营企业是967万,我算过,将近88%。所以,我们说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之间是互为主体的,比如政府支持,都是非公说不清楚,所以我们确实得做平台。比方说刚才各位讲到了,做平台,做专业市场,做产业集群,做工业园区,做担保再担保,包括现在在四川有融资的超市,最近的温州有融资一条街等等,这些都是做的是平台。什么意思?中央财政支持企业的思路也在变化,我们一定要做支持平台,而不支持个体,我觉得这也是服务的创新。
第二个还有一个创新,就是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这是政府的服务创新。比方最近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是19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今年3月28号定的,把温州作为综合金融改革实验区。因为去年10月国庆节期间温总理对温州做了一个调研,温州的资金很活跃,但是也有问题,去了以后,总理做了一个调研以后,我们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我们要跟进调研,我8号到,我跟进调研以后有三个体会,第一个是实体经济空壳化。第二个民间的资金就是实体的经济和金融资产两个之间有一个时间错配,因为企业还款的时间决定不在一起,短期内比方说民间借贷很高,如果两三个月没有资金,资金确实有问题,所以跑路,所以第二个一定要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差谁来垫付。第三、如何有民间资金,我们怎么阳光化,怎么规范化,而且怎么资本化,这肯定绕不过去,我们回来给国务院写了三条,最近也在解决,最近又去调研,发现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突破是最难的,不是应该怎么样,关键是能够怎么样。地方比如做了很多,在这儿我稍微点一点,比方资金的问题,产业投资基金特别重要,我们政府做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民间我们要多市场缺失这一块,我们的功能和市场错配,然后要保持自身的可持续,这些都是创新,我觉得这是我们服务理念的创新,能够服务企业,能够做到到位。而且在中国这种扶植还有WTO,我觉得中小企业真的,它能够存活就得靠创新,而且刚才讲到了,实际上没有中小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经济,它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根本活不起来,真的是这样,谢谢!
杨建群: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特意都是从外地赶过来参加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也难得狄娜司长参加我们这样的活动,能不能给中小企业领导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议,怎么样运用国家金融政策方面的扶持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狄娜:今天讲到创新,我觉得中小企业这一块,服务的是社会目标。我们一直在强调,包括融资不是银行的事儿,中央财政要支持。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间接融资是推动银行,直接融资我们在搞一个中小企业的基金。我觉得各位在这方面,当然我觉得首先各位讲的都非常好,政府的支持也应该争取,首先是概念,我觉得这一块也很重要。比方说我们在创新这方面,我们有科技部和财政部有一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门做创新这块的基金,我觉得这块你们应该争取。融资这块最近还要搞一个基金,还在考虑,就是直接融资这方面。此外,我们支持地方还有一个服务平台,因为做平台还有技术平台,比如小企业集聚在一起,没有必要大家都买共性设备,特别是现在工业设计都挺贵,还有测评的一些技术,这些设备都是国外进口,中央在这方面都特别指出,如果我们是进口的设备,用于一个地方的企业集群,我们免进口税、营业税、消费税。只要是为小企业共性的技术平台、服务平台,融资平台,我们就做平台,因为有产业背景,它那个信用半径短,融资成本就高,这都是我们可以争取的。
杨建群:方总我听到一个说法,说中国企业的创新环境远远落后其他的发达国家。比如像刚才吕教授提到的人才储备,也说到有一些政策的引导上的缺陷。您觉得是这样吗?
方中华:我们不能完全这么说,但是也是客观的。目前,您的问题是政府引导?
杨建群:我的意思是现在有一些企业在聊天的时候说到现在中国企业的创新环境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有一些落后,比如说人才的储备,比如政策方面的一些引导上的缺陷,您觉得是不是这样?
方中华:应该分两类来说,第一个这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说,国家还是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产业投资方面花了很多钱,数千亿,数万亿的钱都花下去了,包括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出台了很多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但是,还是跟希望的,或者一些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还是有很多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今天我们这个狄娜司长也是来自政府部门,讲到人才,我认为所有的这些问题来自于体制、机制,体制不改革,机制不变,很难改变。比如人才的问题,大家今天谈到一个现象,什么现象?现在清华、北大、211工程最好的学生第一个选择去金融服务业,做投行。所以,我们虽然是北大的企业,但是每年到我们这儿的人很少,导师带的学生也不到这里来。第二个选择出国到外企,当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别人出的工资高,到金融企业,一个光华毕业的学生可以拿到28万,到IT咬着牙只能给到12万,15万,再咬牙给到20万了不起了,微软给20多万,这是一个现状,这是一个现实。当然这你的机制不强,所以人才是企业的问题,是政府引导的问题,我不清楚。但是,这种现象,人们天天讲创新靠人才,人才为什么做金融,为什么到政府部门去?物理系、计算机系毕业的最后全部转型,博士毕业以后去美国耶鲁,最后转行去做投行,很多生物医药毕业的硕士、博士不做研究,我招一个人,他就是北大化学系毕业的,最后转向医药的投资,生物医药的投资。当然这不是所有的都愿意做研究,但是这是一种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机制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投向,政府花了很多钱绝大部分投到科研院所,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改的,创新的主体一定是企业,这些年政府也在提倡,你既然讲是企业家,我觉得差不多的。很多有些好的学校,科研院所钱花不完,所以网上出现很多的笑话,去吃饭,去歌厅,这些不是普遍现象,总是存在。我觉得我们现在花几千亿下去,为什么不去学韩国集中精力扶持那些有能力做创新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把三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国家就是扶持,现在超过了索尼,这就是政府的引导,政府的投向,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创新的企业,他们一开始没有钱,这钱不敢给他们,相信他们没有成果,这个钱如果政府投给他们,如果没有成果,它会追究责任,这也是机制问题,西方已经解决的很好,能不能投给他们,损失了又怎么样,每年损失的损失有多少?招投标同样也是办法,所谓的专家的评审,真的是专家吗?我们不知道。
第三个方面,我们讲硬实力,软实力,大家天天讲硬实力是什么?GDP。我认为是错误的,我们的硬实力也不硬,我们的国防、海军、高科技、我们民用的产品,电脑里面哪一个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操作系统、CPU、显示器是别人的,我认为要改善这个,我们也投了很多钱,但是也很分散。
另外,我认为软件中国是最有潜力能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往往我们政府的导向恨不得中国钱往出送,送不完还倒贴,中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不是很好,可是就是卖不进去。我们要做操作系统,中国的手机的操作系统有7亿用户,我们占了全世界1/4的用户,要坚持推,为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加入了WTO,WTO怎么样?信息安全不稳定,是因为软件连不上,硬件连不上,我们为了国家的安全要推自己的企业,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很期待十八大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杨建群:也非常感谢方总。方总刚才跟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我们目前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包括政策的引导方面的一些非常冷静、理性,同时是很客观的思考。我看见吕教授频频的举起话筒,您可以说话了。
吕峰:我说一下有关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我觉得今天讨论政府也好,讨论社会也好,这个环境跟谁不管了,觉得如何对我们如何如何不合适的很多企业都是曾经享受了环境里面的好处。如果我今天开一个公司,我完全没有享受过去的环境带给我的好处,我也不会去抱怨目前这种环境的状态。所以,既然您曾经享受过这个好处,我觉得您就不能按照转型的思维认为这个好处还会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或者按照您脑海里运行的规则进行下去,司长在这儿,我觉得这个不合适,我们是做企业,我们给你提供这个,你就该怎么办怎么办。说实话,一个企业家把目光放在环境这方面,我觉得本身不属于企业家的范畴。《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借东风东风不是重要的,东风只是刮了一宿,所以我觉得环境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要素,更多的你能不能生存下,或者这块土壤能不能让你生存,要看看你这个基因,你这个组织是不是足够的勤勉,如果你没有做这件事情,你没有这个环境,不好意思,这是生存不下来的。
杨建群:谢谢吕教授,任总又忍不住举起了话筒。
任晋生:我认为关于创新的环境目前来看其实还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特别最近一两年特别的明显,接触到美国在生物只要方面的人,现在很难拿到美国的VC或者PE的投资,美国的VC和PE宁愿投到中国来,美国大的制药公司,要在中国、北京、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它把美国的人砍掉,转移到中国来。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投入,中国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我认为这个环境越来越好。包括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在一起研究聚焦于创新,美国这么多人的场合,我想起是奥巴马、罗姆尼PK的时候有这么多人气。创新特别需要人才,需要资源需要合作,需要开放。但是,我特别赞成刚才狄娜司长说的创新最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伟大的执着于梦想的精神我认为是第一位。
杨建群:今天我们参加企业竞争力的年会,我们在这里讨论,也是希望为更多的先锋企业打造出更多企业的竞争力和前行的动力,我们这个环节还有一点时间,给四位嘉宾一个小作业,就是有关先锋企业的创新竞争力,请大家各说出一个关键词,同样还是请上我们的书法家记录一下我们四位嘉宾对于创新企业的智慧的火花!
相关专题:2012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